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只有當一種感覺本身就是一種強烈需求的表達時,它才能成為能量的源泉。

人們不自覺地就會有這樣的印象,即人類衡量事物的標準往往是錯誤的,人類追求權力、成功和財富,羨慕已經(jīng)獲得這些成就的人,卻低估了生活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然而,在做任何類似的一般判斷時,人們往往面臨一種危險:忘記人類世界及其精神生活的多姿多彩。有那么一小部分偉大之人,盡管其偉大之處所依托的品質(zhì)和成就與大多數(shù)人的目標和理想完全不符,但同時代的人們?nèi)詴λ麄儽硎咀鸪纭;蛟S有人會說,欣賞這些偉人的人畢竟只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根本漠不關心。然而,事情可能并不那么簡單,因為人們的思想和行動之間存在不一致性,他們的愿望沖動也是多種多樣的。

在那些優(yōu)秀出色的人當中,有一位在信中稱我為朋友。曾經(jīng)我送給他一本我寫的小書,其中我把宗教視為一種幻覺。他回信表示完全同意我對宗教的判斷,但又表示遺憾,因為我對宗教性的真正根源的認識和尊重似乎還不夠。他說,這個根源是一種獨特的體驗,這種感受從未拋棄過他,而在許多其他人那里,甚至也許在數(shù)以百萬計的人那里都能夠確認這種感受。這是一種他愿意稱之為“永恒”感的感受,一種無限的、不受拘束的、仿佛“大洋般的”感受。他補充說,這種感受是一個純主觀的事實,不是宗教教義;它不保證個體永生,卻是宗教能量的源泉,這種能量被各種教會和宗教體系抓住,引導至特定的渠道,然后逐漸消耗殆盡。他認為,即使一個人拒絕所有信仰和幻覺,憑著這種大洋般的感受,他也可以自稱信仰宗教了。

這位我非常尊敬的朋友曾以詩意的方式歌頌過這種幻覺的魔力,他的觀點給我?guī)聿恍〉睦_。[1]我在自己身上找不到這種“大洋般的”感受。用科學的方法處理“感受”問題,絕非易事。人們可以嘗試描述感受產(chǎn)生的生理特征。然而,當這種方法無效時——恐怕“大洋般的”感受也沒有什么生理特征——那么除了抓住想象內(nèi)容,也沒有其他辦法了,因為想象內(nèi)容與“感受”聯(lián)系得最為緊密。一位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獨特作家安慰過他筆下想自殺的主人公:“我們不可能脫離這個世界。”[2]假如我對那位朋友的理解沒錯的話,他所說的那些話和這句話是一樣的意思。也就是說,那是一種牢不可破的聯(lián)系感,與整個外部世界融為一體。對我個人而言,這種感受更多的是一種智力上的理解,當然也會伴隨著相應的感覺,但在其他類似程度的思考活動中也不乏此類感覺。基于我的自身經(jīng)驗,我無法相信這種感受具有天然性質(zhì)。但我也不能因此就否認它確實在別人身上出現(xiàn)過。唯一的問題是,這種感受是否得到了正確的解釋,它是否應該被認為是所有宗教需求的根源(fons et origo)。

對于這一問題的解答,我的嘗試大概也不會產(chǎn)生什么決定性的影響。據(jù)說,人們通過一種直接的、最初的感受來了解他們與周圍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這種觀點聽起來是如此新奇,如此不符合我們的心理結構,以至于我們需要嘗試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即發(fā)生學的角度來對這種感覺進行一番推導。由此得出下面的思路: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沒有什么比我們的自我感受、我們的自我更為確定。在我們看來,這個自我是獨立的、統(tǒng)一的,與其他一切都截然不同。然而,精神分析研究告訴我們,這只是一種欺騙性的表象,自我沒有明顯的界限,而是繼續(xù)向內(nèi)延伸,進入一種無意識的精神存在,我們稱之為“本我”,“自我”對“本我”來說,就像一個門面。關于自我與本我的關系,精神分析研究仍然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但至少我們知道,自我似乎強調(diào)了清晰明確的對外界限。只有在一種狀態(tài)下,當然是一種特殊但也不能說是病態(tài)的狀態(tài)下,才會出現(xiàn)不同的情況。在戀愛的高峰體驗中,自我與對象之間的界限可能會變得模糊。情侶可能不顧一切理性證據(jù),聲稱“我和你是一體的”,并準備表現(xiàn)得就像真的一樣。當然,這種狀態(tài)可能被生理機能暫時中止,也可能受到病理過程的干擾。通過病理學,我們了解到大量的案例,在這些案例中,病人的自我與外部世界的分界變得不確定,或者邊界劃分得不正確。例如,一個人可能會感到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實際上應該說是一個人自己主觀世界的一部分,如知覺、思想、感覺等,變得陌生,不屬于自我;或者,一個人可能將明顯源于自我、應該被自我承認的東西歸于外部世界。因此,可以說自我感覺也會受到干擾,自我的邊界并非恒定不變。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方面是,成年人的自我意識不可能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這個發(fā)展過程無法被證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對其進行重構是極為可能的。[3]嬰兒還沒有把自我與作為感覺來源的外部世界區(qū)分開來,他們是在各種刺激下逐漸認識自我的。給他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肯定是,有一些刺激源可以隨時給他帶來感覺,那就是之后被認識為自己身體器官的東西,而另一些刺激源則會經(jīng)常消失——其中就有他們最渴望的:母親的乳房——它們只有在哭求幫助的時候才會被喚回。這樣,“客體”和“自我”首次呈現(xiàn)為一種對立,客體是“外在”的,只有通過特殊的行動才能迫使其出現(xiàn)。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多方面的、不可避免的痛苦和不愉快的大量感覺,進一步推動了自我對“外界”的承認以及與外部世界的分離。自由行使支配權的快樂原則試圖消解和避免那些痛苦的感受。于是,人們傾向于把一切可能的痛苦來源從自我中分離出來,扔到外面,形成一個純粹的快樂自我,它與一個陌生的、具有威脅性的外部世界相對立。這種原始的快樂自我的局限性無法擺脫經(jīng)驗的糾正。有些人不愿意放棄能帶來快樂的東西,這東西終究不是自我,而是客體;有些人想要摒棄的痛苦卻被證明與自我密不可分,來源于內(nèi)部。通過有意識地控制感官活動和適當?shù)募∪鈩幼鳎藗兙湍軈^(qū)分什么屬于自我、什么屬于外界,由此邁出通向“現(xiàn)實原則”的第一步,它將在之后支配進一步的發(fā)展。這種區(qū)分自然具有實際目的,即對抗感受到的威脅性的痛苦感覺。在抵御來自內(nèi)部的不悅時,并沒有什么其他不同的辦法,只能像抵御外部痛苦那樣,使用相同的手段,而這正是一些嚴重疾病的起點。

通過這種方式,自我將自身與外部世界分離開來。更確切地說,自我原本包含一切,后來它把外部世界從自身中分離出去。因此,我們現(xiàn)在的自我感受只是一種縮減形式,是對更為全面的、包含一切的感受的縮減,那曾經(jīng)是一種自我與環(huán)境更為密切地聯(lián)系著的感覺。如果我們可以假定,這種原始的自我感覺或多或少地保留在許多人的靈魂生活中,它就像成熟時期那種更狹隘、更清晰的自我感覺的對立面,而與之相匹配的想象內(nèi)容恰恰是無限性和與宇宙的聯(lián)系,也就是那位朋友用以解釋的“大洋般”的感覺,那么,我們是否有權假定,原初的感受幸存下來,并且與從它那里發(fā)展出的后來者并行存在呢?

毫無疑問,我們是可以這樣假定的。這種情況在精神領域和其他領域并不罕見。在動物譜系中,我們認為最發(fā)達的物種是從最低級的物種中進化而來的。然而,今天我們?nèi)匀豢梢栽谏镏姓业剿泻唵蔚纳问健?铸埛N族已經(jīng)滅絕,取而代之的是哺乳動物,但這一種族的真正代表——鱷魚,仍然與我們生活在一起。這種類比可能過于遙遠,而且存在一個問題,即現(xiàn)存的低等物種大多不是今天高度發(fā)達物種的真正祖先。中間的成員通常已經(jīng)滅絕,只能通過重構來了解。此外,在精神領域,原始的和由此發(fā)展而來的東西一起保留的情況是如此常見,我們都沒有必要舉例證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現(xiàn)象是發(fā)展并裂變的結果。某種態(tài)度、本能的一部分(在數(shù)量意義上)保持不變,而另一部分則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這里,我們要討論的是更普遍的“心理中的遺留物”的問題,這個問題幾乎沒有人討論過,但它是如此吸引人并且重要,所以即使稍微有些離題,我們也可以關注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改正了錯誤的認識,即通常的“遺忘”意味著記憶痕跡的毀滅和完全的消除,我們更傾向于一種相反的假設,即在精神世界中,任何曾經(jīng)形成的東西都不會消亡,一切都會以某種方式保存下來,并在適當?shù)那闆r下,例如通過那種深遠的倒退,再次顯現(xiàn)出來。我們試著通過另一個領域的類比來說明這一假設的含義。以“永恒之城”的發(fā)展為例。[4]歷史學家告訴我們,最古老的羅馬是羅馬方城(Roma Quadrata),即帕拉丁(Palatine)山上的一個由柵欄圍起來的定居點。然后是七丘階段,即各山丘上定居點的聯(lián)合期,接著出現(xiàn)被塞維利亞城墻圍起來的城市,再后來,經(jīng)過共和國時期和早期帝國時期的所有變革,羅馬成為被奧勒留皇帝的城墻圍起來的城市。我們不再繼續(xù)追溯這座城市的變遷,而是想知道,一個擁有最完善的歷史知識和地形知識的游客,在今天的羅馬還能發(fā)現(xiàn)哪些早期階段的痕跡。他將看到除了幾處缺口外,奧勒留城墻幾乎沒有什么變化。而在某些地方,他可能會發(fā)現(xiàn)挖掘出的塞維利亞城墻。如果他有足夠的知識——比今天的考古學知識更多——他也許可以在城市地圖中勾勒整堵墻的走向和羅馬方城的輪廓。至于曾經(jīng)填滿這些古老輪廓的建筑,他將一無所獲或只能找到很少的一點遺跡,因為它們已不復存在。有關羅馬共和國時代的最充分的信息,也只能讓他指出當時的神廟和公共建筑所在的位置。現(xiàn)在占據(jù)這些地方的都是廢墟,但不是它們本身的廢墟,而是后來經(jīng)過火災和破壞后重建的建筑的廢墟。毋庸贅言,所有這些古羅馬遺跡似乎都交織進文藝復興幾個世紀以來形成的大都市中。一些古代的東西肯定仍然埋藏在城市的地下或現(xiàn)代建筑下面。我們在羅馬這樣的歷史遺跡中看到的,就是過往得以留存的形式。

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奇妙的假設,即羅馬不是人類的居住地,而是一個有著悠久而豐富歷史的心理存在。也就是說,在這個心理存在中,任何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東西都沒有消亡,在最后一個發(fā)展階段中也包含所有早期發(fā)展階段。對于羅馬來說,這意味著帕拉丁山上的皇帝宮殿和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hù)钠邔颖ぃ⊿eptizonium des Septimius Severus)仍保持著昔日的高度,圣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的城垛上仍保留著美麗的雕像,這些雕像在哥特人圍攻羅馬之前一直裝飾著羅馬,等等。還有,在加法雷利宮的位置上,無須拆除這座建筑,朱比特·凱比托利那斯的神廟也能重新矗立起來。神廟不僅具有帝國時代羅馬人看到的最后形態(tài),也有最早的伊特魯里亞人的建造形式,即陶土制的前瓦。在現(xiàn)今的圓形競技場上,我們還可以欣賞已經(jīng)消失的尼祿金宮;在萬神殿廣場上,我們不僅能看到哈德良留給我們的現(xiàn)在的萬神殿,還可以看到阿格里帕最初的建筑;事實上,在同一塊土地上,還可以看到密涅瓦圣母教堂(die Kirche Maria sopra Minerva)以及建在其上的古老神廟。要做到這一點,也許只需要改變觀察者的視線方向或所在位置,就能看到這樣或那樣的景象。

顯然,繼續(xù)編織這種幻想已經(jīng)沒有意義,它會趨向匪夷所思,甚或荒誕不經(jīng)。如果我們想在空間上表現(xiàn)歷史的序列,就只能通過空間并置來實現(xiàn),而同一個空間無法填充兩種不同的填充物。我們的嘗試似乎只是一個無用的游戲,它的存在只有一個辯護理由,即它向我們表明,要通過視覺形象來展示心理生活的特質(zhì)有多么困難。

我們還應該針對一個反對意見擺明態(tài)度。反對者質(zhì)問:為什么要選擇一個城市的過去來與靈魂的過去進行比較?過去的一切得以保存,這一假設以心理器官完好無損,其組織沒有遭受創(chuàng)傷或炎癥為前提。然而在任何城市的歷史中,都不會缺少破壞性的影響,即便它的過去沒有羅馬那么動蕩,即便它像倫敦一樣幾乎沒有受到過敵人的攻擊。這些破壞性的影響等同于疾病的起因。而且城市的最和平的發(fā)展也包括建筑物的拆除和更換,因此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將城市與靈魂有機體進行類比。

我們向這種反對意見讓步,放棄那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對比效果,轉而使用更相關的對比對象,如動物或人類軀體。但在這里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情況。早期的發(fā)展階段在任何意義上都不再被保留,它們?yōu)楹笃诘陌l(fā)展階段提供材料并被其吸收。

在成人身上無法找到胚胎的蹤跡;兒童擁有的胸腺在青春期后被結締組織取代,已不復存在;在成熟男子的管狀骨中,確實可以找到兒童骨骼的輪廓,但兒童骨骼已經(jīng)消失,它不斷伸展、增厚,直到獲得最終形態(tài)。在最終形態(tài)之外依然保留所有先前階段,這種保留只可能發(fā)生在靈魂中,而我們沒有辦法使這一過程形象化。

也許我們在這個假設上走得太遠了。也許我們應該滿足于認為過去可以保留在靈魂中,而并不一定會消失。畢竟,即使是在心靈中,有些舊事物——在正常或例外的情況下——也有可能被湮沒或消耗到再也無法通過任何辦法恢復和復活的程度,或者說,只有在某些有利條件下,它們才得以保存。這是可能的,但我們對此一無所知。我們只能堅持認為,在靈魂中,過去得以保留是常規(guī)情況,而不是令人感到新奇的例外。

如果我們愿意承認許多人都有一種大洋般的感覺,并傾向于將其歸因于自我意識的早期階段,那么進一步的問題就來了,這種感覺被視為宗教需求的源頭,這又是出于什么樣的需求呢?

在我看來,那種需求并不令人信服。只有當一種感覺本身就是一種強烈需求的表達時,它才能成為能量的源泉。就宗教需求而言,源自孩童時期的無助以及由此喚醒的對父親的渴望,在我看來是無可置疑的,尤其是這種感覺并不只是從孩童時期延續(xù)下來,它還出于對命運強力的恐懼而長期保持著。我想不出有哪種童年時期的強烈需求能與尋求父親的保護相提并論。因此,“大洋般的感受”所扮演的角色就被推到了前面,其推動力來自人們試圖重建不受限制的自戀。宗教態(tài)度的起源可以清晰地追溯到孩童般的無助感上,其背后可能還有其他的東西,但暫時還被迷霧籠罩著。

我可以想象,大洋般的感受后來與宗教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這種與宇宙合一的思想,對我們來說就像是首次嘗試尋求宗教安慰,就像是用另一種方式否定危險,自我感受到的來自外部世界的危險。我再次承認,這些幾乎無法把握的東西是非常難處理的。我的另一位朋友,在求知欲的驅使下做了最不尋常的實驗,最終成為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他向我保證,在瑜伽練習中,遠離外部世界,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機能上,加上特殊的呼吸方式,確實可以喚醒自身的新感覺和普遍感受。他認為這是回歸到古老的、早就重重疊加的心靈生活。可以說,他從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神秘主義智慧的生理解釋。在這里,與心靈中某些晦暗變化之間的聯(lián)系近在咫尺,如入定(Trance)和出神(Ekstase)。然而我不得不再次用席勒筆下潛水者的話來感嘆:“在玫瑰色的光芒中呼吸的世人是快樂的。”[5]

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沒有什么比我們的自我感受、我們的自我更為確定。在我們看來,這個自我是獨立的、統(tǒng)一的,與其他一切都截然不同。然而,精神分析研究告訴我們,這只是一種欺騙性的表象,自我沒有明顯的界限,而是繼續(xù)向內(nèi)延伸,進入一種無意識的精神存在,我們稱之為“本我”,“自我”對“本我”來說,就像一個門面。

有些人不愿意放棄能帶來快樂的東西,這東西終究不是自我,而是客體;有些人想要摒棄的痛苦卻被證明與自我密不可分,來源于內(nèi)部。通過有意識地控制感官活動和適當?shù)募∪鈩幼鳎藗兙湍軈^(qū)分什么屬于自我、什么屬于外界,由此邁出通向“現(xiàn)實原則”的第一步,它將在之后支配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精神世界中,任何曾經(jīng)形成的東西都不會消亡,一切都會以某種方式保存下來,并在適當?shù)那闆r下,例如通過那種深遠的倒退,再次顯現(xiàn)出來。

注釋

[1]李魯里(Liluli,1923)。——自從《羅摩克里希納傳》(La vie de Ramakrishna)和《維韋卡南達傳》(La vie de Vivekananda)兩本書出版之后,我便不需要再隱瞞了,文中提到的那位朋友就是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本書腳注如無特別說明,均為作者注)

[2]出自格萊伯(D.Chr.Grabbe)的《漢尼拔》(Hannibal):“的確,我們不可能脫離這個世界,我們永遠存在于這個世界中。”

[3]參見關于自我發(fā)展和自我感覺的眾多著作,從費倫茨(Ferenczi)的《現(xiàn)實感的發(fā)展階段》(Entwicklungsstufen des Wirklichkeitssinnes,1913),到費德恩(P.Federn)在1926年、1927年及之后寫的文章。

[4]根據(jù)《劍橋古代史》,第7卷,1928年:《羅馬的建立》,作者休·拉斯特(Hugh Last)。

[5]出自德國作家席勒的敘事謠曲《潛水者》(1798),接下來幾句為:“但下面令人驚恐,人類不應試探眾神,永遠、永遠不要去望,他們?nèi)蚀鹊赜煤谝购突薨邓谏w的。”——譯者注。

為你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wǎng)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guī)腿怂懔巳蚊螅x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jīng)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會員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tài),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云!

烽火戲諸侯 13.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时尚| 浦城县| 石台县| 酒泉市| 武汉市| 珠海市| 梓潼县| 丹巴县| 田林县| 滕州市| 平顶山市| 安阳市| 金溪县| 宝坻区| 班玛县| 余庆县| 莱州市| 台东市| 伊吾县| 孝昌县| 云霄县| 吐鲁番市| 普格县| 海宁市| 晴隆县| 磐石市| 宜兰市| 濮阳市| 昌吉市| 乌海市| 安化县| 凤翔县| 青岛市| 金川县| 新和县| 新竹市| 凤阳县| 绥宁县| 阳江市| 成都市|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