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剛開始的時候,陸無涯在當下這個時代看到不死山,很讓他意外。
他也和大部分翻書人有著一樣的認知。
那就是不死山應該在太古年代成為禁區才對!
怎么在神話紀元就出現了?這讓他百思莫解。
他原還以為,這又是一個和靈寶沒有蛻變失敗那樣的改變。
但后來慢慢的,他便想通了其中關鍵所在。
不死山在神話紀元就應該存在,而且還得是禁區,要不然后世哪里還有石皇什么事。
之所以會讓陸無涯出現這種錯覺,其實一切原因都是因為留白太多。
原世界的歷史進程中,很多時候對某一事物背景來源解釋得很亂。
一會傳聞,一會傳說,一會據說,反正總會讓人生出錯亂之感。
后荒古時代,最開始便有提到過不死山這個禁區。
它是被人用無上大法力從域外轉移過來的。
既然能移動這種級別的禁區神山,那到底是什么級別的人物,一目了然。
然到了后期,便明確的說不死山之主是“石皇”。
石皇是不死山孕育出來的。
而石皇成道于太古。
這就讓陸無涯認為,不死山是“太古”時代才成為的禁區。
又或許是石皇是在域外孕育成功,后來他成道了,才把不死山轉移到北斗。
不錯,很完美!
可真的就是這樣的嗎?
照上面說的,如果不死山是石皇太古成道之后,才被他轉移到北斗的。
又或者說是被其他大神通者搞到北斗的,太古才被石皇立為禁區。
那么便會有一個點,一個很重要的點,出現了解釋不通的情況。
那就是這不死山中長著悟道茶樹。
這樹離了不死山會死。
而不死天皇想要把茶樹給弄走,但沒成功……
不死天皇可是神話末年的人物,他才是開創了太古時代的第一個皇者。
太古都沒開創,石皇怎么在太古成道?
就拿茶樹來說吧。
這么好的一個地方,還長著悟道茶。
既然這個茶樹離不開這山,為什么不死天皇不把整個禁區收走?
就像后世葉黑那樣……
直接把山帶回天庭。
是不死天皇心善嗎?
是他不喜歡嗎?
不?。?
真實的情況是他收不了,更帶不走。
因為不死山有主了!
那到底會是什么人物?
讓堂堂一代天皇,一個時代的開創者都動不了不死山呢?
那自然就是至尊級的皇道人物了。
而且絕對不止一個,應該有不少禁區至尊。
要不然沒點人手,不死天皇絕對不會只是逛一逛那么簡單。
這些人難道不比石皇古老?
也正因為有主人,而且不少,所以不死天皇才不敢過份亂來。
但禁區中人也不想與之為敵,所以最后哪怕不死天皇砍了茶樹做棺材,禁區至尊也沒有出世。
畢竟這些都是身外之物,對于至尊可有可無。
為這事你死我活不至于。
而一個開創了一個時代的人,都動不了的山,自然是禁區了。
這才是實情,不死開創了太古,那這么說來,不死山在神話紀元便有了,還是禁區。
也正是因為陸無涯想通了這一點,所以才清楚不死山當下的情況。
這里一直都是一方古老禁區。
就像后世葉凡過來收山的時候,當中還有著一個老至尊。
一個有著玄武神藥追隨的老者。
這人就比石皇久遠得多。
他古老到封無可封了。
他發起的黑暗動亂的次數過多,每多一次血食眾生,便要吃得比上一次多出十倍的數量。
這也導致他后來封無可封的局面。
他已經吃不夠了……
哪怕把整個大宇宙都吃個干凈,他也延長不了壽命,活不下去。
這種古老的存在,時刻都在證明不死山禁區的古老。
陸無涯之所以認為不死山始于石皇,正是因為原文中路人的一句話。
他說他看到過古籍,不死山禁區是自石皇開始的。
更是指出不死山是石皇化作的禁區。
可照真實情況來看,這個路人所說不對!
只能說這個路人的層次太低,或者說是記錄的人并不知道真正的真相。
(當然……真實情況大家都知道,東哥寫串了而已,但這都不重要……)
……
也正因為陸無涯對當下的不死山禁區無甚了解,所以此行他非常謹慎。
他指揮著張沉,如破繭之蝶,在不死山的禁制大陣間穿梭騰挪。
不同于尋常的蠻力破陣,他們如庖丁解牛般拆解著重重禁制與大陣,將可用材料悉數收入囊中,終至不死山一峰深處。
雖然此番跋涉耗時良久,但收獲卻相較前兩處禁區略顯單薄。
不死山歷經萬古,除卻至尊們布設的機關玄陣,更多是神山與生俱來的詭譎地勢與天然屏障。
即便拆解破解,所得亦是有限。
這般情形,恰似太初禁區。
但太初古礦有著太初命石。
這種神性礦石深藏礦洞,如那仙金礦脈,有著再生之能。
它且能隨古礦吸納宇宙神能精華,可以不斷孕育。
雖然百世以求,但多少還是有些產量。
命石生長亦需漫長光陰。
不過陸無涯向來秉持“雁過拔毛”的行事準則。
哪怕命石孕育得還小,但倒也讓他倆有所收獲。
相較之下,天山圣靈禁區才堪稱收獲頗豐。
陸無涯與張沉不僅拆解大陣,更是行那人販之舉。
他們找到了被大陣重重守護、尚在孕育的圣靈巢穴。
而且還是兩個。
圣靈窩當中,有著大量尚在孕育的圣靈。
至于什么圣不圣靈的,陸無涯不知道。
在他眼里,可謂珍稀材料琳瑯滿目。
這一波行動,當真是人造福緣,深厚至極。
……
陸無涯的本體神魂隱匿于明道的仙臺之中,而明道之軀,又沉眠在仙源里。
仙源則又安放在小世界之內,而整個小世界,皆被張沉收于袖中乾坤。
陸無涯唯有探出神識,方能感知外界。
當他的神念觸及眼前那株悟道茶樹時,不由心下震撼,輕聲喟嘆。
眼前之景,遠超原著所書,更是超乎翻書所想。
此樹虬枝如龍,蒼勁古拙,枝干上溝壑縱橫,似鐫刻著歲月的滄桑。
其周身縈繞著一股雄渾勁道的氣息,盡顯神異莫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