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不會實話實說,她笑瞇瞇地指指他快要噴出火的眼睛,“你這樣就是大不敬,好好在此處呆著吧。”
趙景行點了一部人守住這些捆成粽子的和尚粗使們,帶著其他人奔向主殿后方的「祈雨崖」。
劉遠貞已經帶人登頂,在此等候多時。
兩撥人馬會合,便走進「祈雨崖」上的一片樹林。
樹木枝葉如蓋頂,隔絕了云層中涌動的紫色電流,雨點拍打在葉面,沙沙沉悶作響。
這里就像另一方奇異世界。
劉遠貞帶人走在最前頭,趙景行綴在中間,后面還跟了幾個護衛。
周圍的景色一直是這片樹林,人群七拐八拐,如果不是劉遠貞一臉胸有成竹的樣子,她幾乎以為眾人已經迷路。
趙景行拿出地圖對照路線,在幾個顯眼的地方叫人綁上布條,以免迷失了方向。
又在樹林里轉悠了半刻鐘,劉遠貞在前頭發出一聲沉穩的口令,“停下,就在此處。”
這是一塊其貌不揚的巖石,足有半人高,在雨霖山上隨處可見。
灰撲撲的巖石外表上布滿了滑溜溜的青苔,窩在一處小山坡的角落里。
趙景行派人在這塊巖石四周安放炸藥,用牛皮紙裹住防雨,待人群走遠,再點燃引線。
隨著“轟”地一聲,這塊巖石被炸得四分五裂,露出下方黑漆漆的地道來。
劉遠貞回頭看看趙景行,示意她跟上,然后利落地走進黑暗。
穿過一段向下的狹長地道,地宮的大門呈現在眼前。
兩扇厚重的石門表面浮雕前朝皇室獨有的雙頭蟠龍紋,龍目鑲嵌的玫紅寶石,在火把映照下流轉著鷙冷光。蟠龍交纏的尾鰭間藏著三十六朵鳶尾花浮雕,花瓣脈絡中央刻印著前朝皇室的徽記。
趙景行一直懸著的心終于稍稍定住,他們來對了地方。
爆破進入的方法顯然不再適用,她轉身觀察起周圍的環境,同時分出余光關注著一言不發的劉遠貞。
地宮門前是一四四方方的廣場,他們正站在廣場中心,廣場的四個角落都立著獸足石臺,臺面放著一尊碩大的銅鏡。
蒙塵的銅鏡終于重見天日,昏黃的火焰被四面鏡子折射,來回的光影映照在墻面和人身上。
石臺柱身上鑿出不少黑洞,往里探去,能看見冰冷的箭頭冒著寒光藏于其中。
這里,不僅有讓人昏頭的財富,也有讓人喪命的利器。
影影憧憧間,廣場的氣氛變得波詭云譎起來。
這四面鏡子的用法應該和看藏寶圖時的用法差不多。
趙景行和劉遠貞對視一眼,地宮第一層的解法找到了。
雙方各出兩人,分別位于廣場東南西北的四個角落,手撐銅鏡,調整方向,承接地下火把帶來的熱光,直至有一道光影正好照映在石門的壁畫之上。
壁畫下似有蛇形活物游動,飛速在門框四周游走了一圈之后,發出“咔噠”一聲,石門背后傳來機關彈響。
門緩緩地開了。
站在四個石臺附近的人都松了口氣。
然而入門之后的場景,讓即便是有了心理準備的趙景行也不得不倒吸一口涼氣。
百步開外是一條綠幽幽的地下暗河在靜靜流淌,不見首尾,橫穿整個地宮。
這樣奇異的顏色,明晃晃地昭示來著,水里有古怪。
這就是劉遠貞跟她說的第二道謎題了。
趙景行往河里扔進一片沾在衣角上的樹葉,這片輕飄飄的樹葉甫一入水,就迅速沉入綠瑩瑩的河底,在眾人的眼皮底下,被某種力量撕扯成大小不一的碎片。
黃土綠水,像極了民間說的往生河。
有了往生河,就該有奈何橋。
河的兩岸分別趴著兩只青銅蟾蜍,趙景行面前的這兩只蟾蜍,青灰銅皮浸著河霧凝成的水膜,已經被腐蝕的不成樣子。
東首這只蟾蜍下頜鑄著開口錢匣,舌苔紋的“永熙通寶”已難以辨認,西首這只蟾蜍腐蝕情況更加嚴重,銅綠凝成的水珠不停地從它碩大深陷的眼窩滾落。
凡人才有的落淚,出現在這死物身上,不會讓人感動,只會讓人驚悚。
劉遠貞駐足東邊這只蟾蜍,趙景行立馬湊了過來。
一眼不錯地盯著他的動作,嘴里似乎無心道,“遠貞兄好像對這地宮很熟悉。”
劉遠貞摸索蟾蜍的動作不停,他好像不怕這蟾蜍上會冒出什么殺人的機關,“王爺貴人多忘事,我拿到這圖這么多年,若是一點也不了解這地宮,倒顯得我是個不為錢財所動的圣人了。”
說著,他動作一頓,在蟾耳后的鑄孔摸到了一個轉軸機關,順時針擰三圈,蟾蜍喉腔嗡鳴震顫,吐出帶著鐵腥味的泡沫。
趙景行閃到一邊的功夫,這只蟾蜍快要斷掉的舌頭直直地探出。
劉遠貞從袖中拿出一青白色的小瓷瓶,盡數倒出里面的紅色液體。
這舌頭表面不知道是由什么材料做成,一接觸紅色液體,眨眼的功夫,就迅速吸收殆盡。
除了地上還殘留著不小心滴落的液體痕跡提醒著趙景行剛才這一幕。
若不是親眼所見,她恐怕會以為這是她的臆想。
她蹲下身子,用手帕小心翼翼蘸取了一點,湊到鼻尖嗅聞。
是血的味道。
她的猜測果然是對的......
東首蟾蜍吸飽了血,腹中發出一聲轟鳴。
這聲音之后,河道中段像得了什么訊號,水波開始上涌。
眾人紛紛探頭等待。
不多時,一座足以橫跨整個地下暗河的木制浮橋從水中冒出。
不同于岸邊的蟾蜍,明明更易沾水腐壞的木制浮橋現在卻保存得更加完好。
每塊踏板之間以木鏈連接,結點處以榫卯結構固定。
劉遠貞第一個過橋,晃悠的橋面沒有扶手,只能依靠行人自己保持平衡。
這樣的情況下,趙景行自然不會把自己留在后面過橋,貼著劉遠貞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在目的達成之前,他們都不會讓對方出事。
趙景行一邊踩上搖晃的浮橋,一邊觀察著腳下的木板。
這些木板呈深紅色,經水浸泡,并不吸水潮軟,反而與水隔絕,質地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