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絲路經緯:文明初遇的漣漪》:鑿空者與玻璃匠

1.張騫帶回的葡萄種與羅馬玻璃器(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26年,大漢王朝的土地上,一位歷經滄桑的使者張騫,在漫長的西行之后,終于踏上了歸途。他的歸來,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中原大地激起層層漣漪,帶來了諸多從未見過的新奇事物,其中葡萄種與羅馬玻璃器,成為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早期見證,開啟了東西方文明初遇的奇妙篇章。

西漢初期,匈奴勢力極為強大,不斷侵擾漢朝邊境,給漢朝的安全與穩定帶來了極大威脅。匈奴騎兵機動性強,常常在邊境地區燒殺搶掠,漢朝邊境百姓苦不堪言。漢武帝即位后,年輕氣盛且極具雄才大略的他,決心改變這一被動局面,積極尋求對抗匈奴的策略。此時,漢朝的情報網傳來消息,大月氏與匈奴有世仇,且大月氏西遷后一直試圖報復匈奴。漢武帝覺得這是一個可乘之機,于是決定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在眾人的舉薦下,年輕的張騫,以其果敢與勇氣,應募承擔了這一艱巨使命。

公元前138年,張騫率領著一支由一百多人組成的龐大使團,從長安出發,踏上了未知的西行之路。彼時的長安,作為大漢王朝的都城,繁華熱鬧,市井間人來人往,叫賣聲此起彼伏。張騫一行身著整齊的服飾,帶著大量的絲綢、茶葉等中原特產,作為與西域各國交流的禮物,浩浩蕩蕩地出了城。然而,他們剛進入河西走廊,便遭遇了匈奴騎兵。河西走廊地勢狹長,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匈奴在此地設有重兵把守。雙方甫一接觸,便展開了一場激烈戰斗。匈奴騎兵擅長騎射,戰術靈活多變,而張騫率領的使團雖有一定的武裝力量,但主要以使者和隨行人員為主,寡不敵眾,張騫等人不幸被俘。

匈奴單于得知張騫此行目的后,怒不可遏,卻又欣賞張騫的膽識。單于試圖勸降他,將他扣留了長達十余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匈奴人給張騫安排了住所,甚至為他娶妻生子,試圖消磨他的意志。但張騫雖身處匈奴營帳,卻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使命,時刻尋找逃脫的機會。他表面上對匈奴人的安排逆來順受,暗中卻留意著匈奴的軍事部署、生活習性以及周邊的地理環境等信息。他與堂邑父等隨從相互鼓勵,在艱難的環境中保持著堅定的信念。

終于,在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在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后,營地防守有所松懈。張騫趁此機會,帶著隨從堂邑父,偷了幾匹快馬,逃出了匈奴的控制。他們一路向西狂奔,穿越了茫茫沙漠與戈壁。沙漠中氣候惡劣,白天酷熱難耐,陽光炙烤著大地,沙礫滾燙,馬蹄踏上去都能感覺到鞋底被融化的危險;夜晚則寒冷刺骨,狂風呼嘯,仿佛要將人吞噬。他們缺水少食,常常面臨著生死考驗。但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對使命的執著,他們先后到達了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國。在大宛,大宛國王聽聞張騫來自強大的漢朝,對他熱情款待。張騫向大宛國王表明來意,希望大宛能幫助他前往大月氏,并承諾若能成功,漢朝將給予豐厚的回報。大宛國王早就聽聞漢朝的富庶,對與漢朝建立聯系充滿期待,于是為張騫提供了向導和馬匹,護送他們前往康居。在康居,張騫同樣受到了禮遇,康居王又派人將他們送到了大月氏。

在大月氏,張騫發現大月氏人已在新的土地上安居樂業,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大月氏人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建立起了相對穩定的政權。大月氏人無意再與匈奴開戰,因為他們深知戰爭的殘酷,且長途跋涉再次與匈奴交鋒,勝負難料,還可能破壞現有的和平生活。張騫雖多方勸說,他的聯合計劃最終未能實現。但張騫并未就此放棄,他在西域各國停留了數年,詳細考察了當地的地理、物產、風俗等情況。他發現西域各國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商業貿易卻十分活躍,各國之間通過商路相互往來,交換著各自的特產。張騫還與各國建立了初步聯系,他向各國介紹漢朝的強大與繁榮,展示漢朝的絲綢、瓷器等精美物品,引起了各國對漢朝的濃厚興趣。

公元前126年,張騫踏上歸程。在歸途中,為了避開匈奴勢力,他選擇了一條與來時不同的路線,經南道返回。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他們再次遭遇匈奴,又被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匈奴內亂,各方勢力忙于爭奪權力,無暇顧及張騫等人,張騫才得以趁機逃脫,最終帶著僅存的幾人,回到了闊別十三年的長安。此時的張騫,面容憔悴,衣衫襤褸,頭發胡須雜亂不堪,但他的眼神中卻透露出堅定與喜悅。他的歸來,不僅帶回了西域各國的珍貴情報,還帶回了許多中原地區從未見過的植物種子和新奇物品,葡萄種便是其中之一。

葡萄,原產于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區,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中原地區并無葡萄種植。張騫在西域時,看到當地種植的葡萄果實圓潤飽滿,色澤鮮艷,有深紫色、淺綠色等多種顏色,味道甜美多汁,深受當地人喜愛。無論是在熱鬧的集市上,還是在貴族的庭院中,都能看到葡萄的身影。葡萄不僅被當作水果直接食用,還被釀成美酒,成為宴會上不可或缺的飲品。張騫敏銳地意識到這種植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于是將葡萄種小心翼翼地保存起來,帶回了中原。起初,葡萄主要種植在皇家園林和貴族莊園中,由專門的園丁精心照料。皇家園林中的葡萄種植區,成為皇帝和皇室成員休閑觀賞的場所,每當葡萄成熟的季節,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枝頭,宛如瑪瑙寶石,引得眾人嘖嘖稱奇。貴族們也以擁有葡萄種植園為榮,將其作為彰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

隨著時間的推移,葡萄種植技術逐漸傳播開來。一些熟悉葡萄種植的園丁,開始將技術傳授給民間百姓。百姓們發現葡萄適應能力較強,在中原的許多地方都能生長,而且種植葡萄的收益頗豐。于是,葡萄種植在中原地區得到了廣泛推廣。葡萄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飲食結構,成為百姓們日常食用的水果之一,還成為重要的釀酒原料。中國的葡萄酒釀造歷史由此開端,最初的葡萄酒釀造工藝相對簡單,只是將葡萄壓榨取汁后,經過簡單的發酵制成。但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改進,葡萄酒的品質不斷提高。葡萄美酒逐漸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許多詩人在飲酒作樂時,揮毫潑墨,留下了諸多贊美葡萄酒的詩篇。例如,唐朝詩人王翰在《涼州詞》中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句詩生動地描繪了將士們在出征前飲用葡萄美酒的豪邁場景,也讓葡萄美酒的名聲更加遠揚,為中國的酒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

與此同時,張騫帶回的還有羅馬玻璃器,這在當時的中原地區引起了極大轟動。玻璃,在古代被稱為琉璃,是一種極為珍貴的物品。在西方,羅馬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經掌握了玻璃制造技術,并將其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羅馬玻璃器以其精美的造型、晶瑩剔透的質感和獨特的裝飾工藝而聞名于世。張騫帶回的羅馬玻璃器,或許是他在西域與羅馬商人貿易時獲得的,又或許是西域國家作為禮物贈送給他的。這些玻璃器造型各異,有的呈精美的酒杯狀,杯身纖細,線條流暢,杯口微微外翻,仿佛一朵盛開的花朵;有的是小巧玲瓏的飾品,如項鏈、手鏈等,上面鑲嵌著彩色的寶石,在陽光下閃爍著五彩光芒;還有的是制作精巧的容器,有方形、圓形等多種形狀,容器的表面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人物、動物、花卉等,栩栩如生。它們的質地輕薄,透明度極高,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與中原地區的陶瓷、青銅器等器具截然不同。

在當時的中原地區,人們主要使用陶瓷、青銅器等器具,玻璃制品極為罕見。雖然中國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玻璃,但制作工藝相對簡單,產品質量也遠不如羅馬玻璃。原始玻璃質地粗糙,顏色暗淡,多為不透明或半透明狀態,主要用于制作一些簡單的裝飾品。羅馬玻璃器的出現,讓人們眼前一亮,驚嘆于其獨特的魅力。這些玻璃器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如作為酒杯可用于飲酒,作為容器可用于盛放物品,更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貴族們紛紛以擁有羅馬玻璃器為榮,將其視為珍貴的奢侈品收藏。一些貴族甚至專門建造了展示室,用來陳列自己收藏的羅馬玻璃器,每當有貴客來訪,便會帶領客人參觀,以此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羅馬玻璃器的傳入,對中國的玻璃制造工藝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工匠們看到羅馬玻璃器后,被其精湛的工藝所折服。他們開始研究羅馬玻璃的制作工藝,吸收其中的先進技術和設計理念。一些工匠遠赴西域,向當地掌握玻璃制造技術的工匠學習;還有一些工匠通過拆解羅馬玻璃器,仔細分析其成分和制作流程。經過不斷地嘗試和改進,中國的玻璃制造技術逐漸得到完善。在原料選擇上,工匠們開始嘗試使用新的礦石和材料,以提高玻璃的質量和透明度;在制作工藝上,借鑒羅馬玻璃的吹制、壓制等技術,使玻璃制品的造型更加豐富多樣;在裝飾工藝上,融入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如龍鳳、花鳥等圖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玻璃裝飾風格。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玻璃制造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出現了許多精美的玻璃制品,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廣受歡迎,還開始向周邊國家出口。例如,在唐朝時期,中國的玻璃制品就通過絲綢之路遠銷到日本、朝鮮等國家,受到了當地貴族和百姓的喜愛。

除了葡萄種和羅馬玻璃器,張騫此次出使西域還帶回了許多其他的物產和文化成果。例如,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種子,以及胡琴、胡服等文化元素。石榴原產于波斯一帶,張騫帶回后,其鮮艷的顏色和酸甜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很快在中原地區廣泛種植。石榴不僅果實美味,其花朵也十分艷麗,成為庭院中常見的觀賞植物。核桃富含營養,具有健腦益智等功效,也成了人們喜愛的堅果之一。苜蓿則是優質的牧草,為漢朝的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新的飼料來源。胡琴等樂器的傳入,豐富了中國的音樂形式,與中原地區原有的樂器相互融合,創造出了許多新的音樂風格和曲目。胡服的特點是窄袖短衣、長褲皮靴,穿著方便活動,其傳入改變了人們的穿著觀念和審美習慣。在一些盛大的場合,貴族們開始穿著胡服,展現出別樣的風采,這種穿著風格逐漸在民間流行開來。

這些來自西域的新奇事物,如同涓涓細流,逐漸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文化交流浪潮,對中國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經濟上,葡萄、石榴等農作物的種植,豐富了中國的農業品種,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羅馬玻璃器等西方奢侈品的傳入,刺激了中國的手工業生產和貿易往來。為了滿足市場對玻璃制品的需求,中國的玻璃制造業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礦石開采、運輸等。在文化上,西域文化的傳入,為中國的文化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胡琴等樂器的傳入,豐富了中國的音樂形式,使音樂更加多元化;胡服等服飾文化的傳播,改變了人們的穿著觀念和審美習慣,促進了服裝文化的創新。在社會生活方面,西域的飲食文化、風俗習慣等也逐漸融入到中原地區,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例如,西域的燒烤、奶制品等飲食方式逐漸被中原百姓接受,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張騫帶回葡萄種與羅馬玻璃器這一事件,只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它標志著東西方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碰撞從此拉開了序幕,為后來絲綢之路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后,隨著絲綢之路的不斷發展,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文化交流也更加深入廣泛。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源源不斷地運往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寶、工藝品等也大量流入中國。同時,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文化,以及天文、歷法、數學等科學技術,也在絲綢之路的傳播下,在東西方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絲綢之路,這條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紐帶,如同一條絢麗多彩的文化長廊,見證了人類文明的輝煌與交融。

公元前126年,張騫帶回的葡萄種與羅馬玻璃器,成為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珍貴見證。它們不僅是物質的交流,更是文化的傳播與融合。它們所帶來的影響,如同漣漪般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擴散,深刻地改變了東西方文明的發展軌跡。如今,當我們品嘗著甘甜的葡萄美酒,欣賞著精美的玻璃制品時,不應忘記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這一偉大壯舉,以及它所開啟的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燦爛篇章。

2.貴霜帝國錢幣上的希臘神與漢篆銘文(公元1世紀)

公元1世紀,貴霜帝國雄踞中亞與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疆域橫跨今日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部分地區。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政治格局錯綜復雜,文化交流卻異常活躍。貴霜帝國的錢幣,作為那個時代獨特的文化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其上所鑄的希臘神形象與漢篆銘文,宛如一把鑰匙,開啟了一扇通往古代多元文化交融世界的大門。

貴霜帝國的崛起,是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進程。公元前2世紀左右,原居住于中國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因受匈奴逼迫,被迫西遷。歷經長途跋涉,他們在中亞地區逐漸站穩腳跟,并不斷發展壯大。到了公元1世紀,貴霜翕侯丘就卻統一了大月氏五部,建立起貴霜帝國。丘就卻及其繼任者們憑借卓越的政治與軍事才能,不斷擴張領土,使貴霜帝國成為當時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強國。帝國地處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匯聚點。來自東方中國的絲綢、瓷器,西方羅馬的玻璃、香料,以及印度的珠寶、棉織品等,都在貴霜帝國的市場上交易流通。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人們穿梭于帝國的各個城市,帶來了各自的文化、宗教與藝術風格,為貴霜帝國的文化多元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貴霜帝國的錢幣體系中,希臘神形象的頻繁出現,是其顯著特色之一。這一現象與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馬其頓軍隊,一路向東,橫掃波斯帝國,兵鋒直至印度河流域。亞歷山大的東征,雖然在軍事上未能實現長期穩固統治,但在文化傳播方面卻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在東征途中,建立了眾多希臘化城市,將希臘文化、藝術、建筑、宗教等帶到了東方。希臘的雕塑藝術尤為發達,其對人體之美的精準把握與理想化表現,在當時的世界獨樹一幟。隨著希臘文化在東方的傳播,希臘神話中的諸神形象也深入人心。在貴霜帝國,希臘神形象被鑄于錢幣之上,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例如,常見的有手持雷電的宙斯形象,他在希臘神話中是眾神之王,象征著權威與力量。宙斯的雕像通常展現出高大威嚴的身材,面容莊重,眼神深邃,身著飄逸的長袍,手持雷電,仿佛正準備施展神的力量。錢幣上的宙斯形象,雖然因鑄造工藝的限制,無法做到像大型雕塑那樣細膩逼真,但依然通過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了其主要特征,讓人們能夠一眼識別。還有手持弓箭的阿波羅,他是光明、音樂、詩歌之神。阿波羅在錢幣上往往呈現出年輕英俊的形象,身姿矯健,手持弓箭,展現出一種優雅與自信。這些希臘神形象,不僅體現了貴霜帝國對希臘文化的接納與傳承,也反映了當時希臘文化在中亞、南亞地區的廣泛影響力。希臘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對美的追求等元素,通過錢幣這一媒介,在貴霜帝國境內傳播開來,對當地的藝術創作、宗教信仰等方面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與此同時,貴霜帝國錢幣上還出現了漢篆銘文,這一現象同樣意義非凡。貴霜帝國與中國漢朝之間,通過絲綢之路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漢朝的絲綢、茶葉等商品,深受貴霜帝國貴族與民眾的喜愛,而貴霜帝國的香料、珠寶等也大量流入中國。在長期的交往過程中,雙方在文化上相互影響。漢篆銘文出現在貴霜帝國錢幣上,首先是一種政治象征。貴霜帝國的統治者深知與漢朝建立良好關系的重要性,在錢幣上鑄刻漢篆銘文,表達了對漢朝文化的尊重與認可,同時也希望借此彰顯自己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加強與漢朝的政治聯系。從文化傳播角度來看,漢篆銘文的出現,反映了漢字文化在貴霜帝國的傳播。隨著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前往貴霜帝國經商,同時也有不少貴霜人來到中國。在這一過程中,漢字文化逐漸傳播開來。一些貴霜貴族和文人開始學習漢字,了解中國文化。漢篆銘文在錢幣上的使用,進一步推動了漢字文化在貴霜帝國的傳播,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生動例證。例如,在一些貴霜帝國錢幣上,刻有“漢佉二體錢”字樣,這種錢幣一面是漢文篆字,另一面是佉盧文。漢文篆字通常記錄著錢幣的重量、面值等信息,字體規整,筆畫剛勁有力,體現了漢字書法的獨特魅力。這種將漢字與當地文字結合的錢幣形式,充分展示了貴霜帝國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貴霜帝國錢幣上希臘神形象與漢篆銘文的結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從藝術風格上看,這種結合體現了東西方藝術的融合。希臘神形象的雕刻風格注重寫實與理想化,追求人體比例的完美與姿態的優雅;而漢篆銘文則體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線條美與結構美。在錢幣這一小小的空間內,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相互碰撞、融合,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藝術美感。從宗教文化角度來看,希臘神代表著西方的多神教信仰,而中國文化雖然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宗教,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對中國社會有著深遠影響。錢幣上希臘神與漢篆銘文的共存,反映了東西方宗教文化在貴霜帝國的交流與并存。不同信仰的人們在貴霜帝國這片土地上,相互尊重,和諧共處,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經濟領域,貴霜帝國錢幣上的希臘神與漢篆銘文,也對當時的貿易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錢幣作為貿易的重要媒介,其設計與文化內涵直接影響著貿易的開展。希臘神形象在錢幣上的出現,迎合了西方羅馬等國家商人的文化審美,使他們在與貴霜帝國進行貿易時,更容易接受貴霜錢幣作為交易貨幣。而漢篆銘文的存在,則方便了與中國漢朝的貿易往來。中國商人在看到錢幣上熟悉的漢字時,會對貴霜錢幣的價值與信譽產生信任。這種兼顧東西方文化特色的錢幣設計,促進了貴霜帝國與東西方國家之間的貿易繁榮。貴霜帝國的城市,如白沙瓦、塔克西拉等,成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業中心。來自不同國家的商人們在這里進行貿易活動,他們使用貴霜錢幣進行交易,將東西方的商品運往世界各地。在這個過程中,貴霜帝國不僅獲得了豐厚的經濟利益,還進一步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從歷史傳承角度來看,貴霜帝國錢幣上的希臘神與漢篆銘文,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它們見證了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輝煌歷史,成為研究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實物資料。后世的學者通過對這些錢幣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貴霜帝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況。例如,通過對錢幣上希臘神形象的演變研究,可以了解希臘文化在貴霜帝國的傳播與本土化過程;通過對漢篆銘文的解讀,可以探究貴霜帝國與中國漢朝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以及漢字文化在西域地區的傳播路徑。這些錢幣還對后世的錢幣設計與文化傳承產生了影響。在貴霜帝國之后,一些中亞、南亞地區的政權在鑄造錢幣時,借鑒了貴霜錢幣的設計理念,將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結合,創造出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錢幣。

在公元1世紀的貴霜帝國,錢幣上的希臘神與漢篆銘文,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絲綢之路的文化寶冠之上。它們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結晶,見證了貴霜帝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繁榮與輝煌。通過對這些錢幣的研究與解讀,我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感受到了古代絲綢之路所蘊含的強大文化魅力。希臘神形象所代表的西方文化,與漢篆銘文所承載的東方文化,在貴霜帝國的錢幣上相遇、融合,共同書寫了一段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壯麗篇章。這種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不僅豐富了貴霜帝國的文化內涵,也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在當今全球化時代,繼續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人類未來。

為你推薦
龍族(1-4合集)
會員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江南 201萬讀過
九州·縹緲錄(合集)
會員

《九州縹緲錄》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1月24日首播,每周二10:00更新一集。同名電視劇已于2019年播出。全書共6卷,以虛構的“九州”世界為背景,圍繞著各方諸侯都意圖問鼎人族權力中心——天啟而進行的權力斗爭的故事展開,情節從華族少年姬野和蠻族少年呂歸塵的視角出發,以兩個少年的成長為線索,逐漸拉開九州大地上亂世的序幕。

江南 46.3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弦 29.5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伊吾县| 宕昌县| 康乐县| 青铜峡市| 同心县| 兴仁县| 南开区| 响水县| 甘德县| 文水县| 庆安县| 抚州市| 皮山县| 霍林郭勒市| 长子县| 隆德县| 长春市| 湖南省| 老河口市| 齐河县| 扎囊县| 沧源| 北辰区| 奎屯市| 东乡县| 睢宁县| 武功县| 青田县| 都江堰市| 西乌珠穆沁旗| 南投县| 宣城市| 茌平县| 同德县| 西城区| 靖西县| 鹤庆县| 大英县| 大足县| 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