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講道理·初識

因為長篇大論,這里本來想用一個十分具有主觀性質的議題來吸睛——上帝是誰。

但實際上,這個議題應該換個說法——上帝為何。

說起來這個議題來的倒是湊巧,只是在開始這個議題之前,我還是想先講講一個“偶遇”,所以這個議題先擱一擱。

不過我更想將其稱為“無數未來中必定發生的偶遇”。

我是個TCG玩家,周六通常是店賽環節,所以我會早上出去看看書,臨近中午坐在咖啡店里蹭蹭網刷刷劇順帶過一下鳴潮的日常,之后再“全速前進噠!”地去店里蘸豆。

那一日我在咖啡店里坐著,干凈整潔,空氣中彌漫著豆子的香氣,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滿目陽光明媚,店里毫不吝嗇地開著冷氣,雖然冷氣強盛,卻支著窗戶,襯著屋外的高溫,一來一回間竟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有道是玻璃晴朗橘子輝煌,此番光景令人好生舒暢。

我,甚——是——歡——喜——啊!

正當我閉目養神,耳機里聽著罩姐的Ref:rain的時候,旁邊卻傳來雖不高聲卻也堂堂入耳的喧嘩。換做以前,我本該心生怒意,如此光景,怎的教幾句閑言打攪了,但轉念一想,那二人也并非沒有涵養的模樣,想必是聊得盡興了,人生難得知己,我深有體會,少少喧嘩,哪比得上如此境遇。何況,萬般皆是我,修行自當固本守一,莫要教他人擾了自己的心智。

無所謂,歡喜!

不過,我還是聽了聽他們的談話內容,聽來一個是做老師的,就在附近小學,另一個則是在企業里做管理層,應是食品行業的,還是個外企。他們聊的內容,則是圣經。

彼時的我并不看好這個這個,心想,猶太人的歷史是那樣的,猶太人的環境是那樣的,如此歷史社會造出的教義有什么好的……

不過令我意外的,是那方才言辭激昂的姐姐,竟突然轉過頭來看向我,先是向我道歉,禮貌地問是否吵鬧到我了。平日里見著陌生人大都不管不顧,這人對我竟有些和善,這與人為善的模樣倒是與我的脾氣倒有些相似,只是我學的皆是儒釋道三家,再加上馬哲毛概以及星象批判等等,不曾研學過圣經。

我回答她,沒事,其實也不影響,反正我這喝著咖啡,在這也是虛度時光,聽你們說的內容也挺有樂子的。

我只當這是客套話,好教旁人莫要煩惱莫要有負擔莫要心中有所掛念,我只是個不足為道的過路客,萬般皆是我卻也萬般皆非我,只管過好自己的生活便是。可那姐姐竟兩眼放光,饒有興致地問我為什么有樂子,莫非我也懂得圣經。

我答予她,我未曾讀過圣經,也并非懂得門道,只是聽到你們所談內容覺得也蠻有意思的。

確實蠻有意思的,我已尋得這樣幾人,能夠暢所欲言,所以我才得知這樣的朋友、情景難能可貴,這位姐姐能得到這樣的朋友,雖說攪了我的清凈,但這樣轉念一想,我倒還有三分替她感到歡喜。

世事本就不可盡遂人意,那好光景我雖只享受了短短一刻便被他們二人打斷,倒也不是什么壞事,我需要這樣愜意的時光,卻不應沉浸其中,快樂、歡喜之類若是來之容易,享受的時間太長,我是很容易墮落下去的。

何況一會兒還有店賽,這點時光也夠了。

嗐,總之就是……歡喜!

哦?蠻有意思的?你也對圣經感興趣嗎……那姐姐沒有放過我,她的眼中雖然沒有狂熱,卻也是炯炯有神,說不上是在傳教,倒像是在大學時候遇到的那一群。

我稍稍閉眼皺眉,但面上還是帶著笑意。說實話,我對圣經其實并沒有好感,尤其是因為它是誕生自猶太人的歷史,閉口不提自己在別人家后院作妖的事情,只談自己是如何受壓迫的,右臉挨打左臉也要湊過去給別人打……這都是些什么道理?

腦海中突然閃過“爾要試試我的寶劍是否鋒利嗎”的場面

既然如此,“吾劍未嘗不利”。

既然這么說,我有一個疑問……方才你們說到,右臉挨打,左臉也要伸過去讓對面打,難道你們沒覺得這樣很怪異嗎?我既挨了打,就是受害者,不想著如何反抗,卻要挨打挨個全的,這是什么道理?有這樣的道理嗎……我假意問到。

這其實是在教導人們要友善對人,愛戴他人,不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那樣矛盾和爭端是永遠無法停歇的不是嗎……她回答到。

確實,我們是要愛戴他人,我們國家也常有“忍一時風平浪靜”的說法,但絕不是要湊過去再讓加害者為所欲為,就算我不愿引起禍端想要平息矛盾,可,我以德報怨,何以報我何以報德呀?

嗯,這倒也是一個說法,確實,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不如我們換一個方向來想,如果不是追求于當下的德怨想報,不是追求于當下的以牙還牙呢?比方說,我們在與人的交往中,我們受到了欺壓,這是右臉挨了打,我們不與他爭執,將這個矛盾暫時平息下去,做自己的事情,日后待他病弱了、失落了,我們再施予關心,這在旁人看來或許就是將自己的左臉伸過去讓他打,但這時候對面會怎樣想呢?我和這個人的關系是不是會逐漸變好呢?

聽了,我心中甚至覺得有些好笑,怎么就認定對方會跟自己變得更好呢……

您說的這個,確有道理……我決定繼續和她辯一辯……我在外工作時常也是這樣,更愿意將矛盾暫時平息下去,但這只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絕不會出現把左臉也伸過去讓人打的情況。首先,一個教義的誕生和歷史環境歷史進程密不可分,歷史上的猶太人大都在動蕩和漂流中度過;其次,有壓迫就必然會有反抗,這是自古以來的定理,除非出現另一種情況——無力反抗。他們人數并不眾多,又都是奴隸、苦工,即便他們挨打了,他們當時也沒有那個實力去反抗太陽王時期的埃及。但是再反過來看,孔子何人,貴族后裔,父親以勇武著稱,家里闊過,物質上豐富過,身長九尺六寸,山東大高個兒,周游列國,拜師的越來越多,到最后弟子三千有余,更兼圣賢七十有二,這陣仗,是硬實力。再來看另一個,喬達摩·悉達多,凈飯王太子,種姓是僅次于婆羅門的剎帝利,那個國家當時社會環境里的物質頂峰他都是體會過的,出家后獨自苦修,覺悟后開始在印度北部、恒河中部傳教,最后也是形成了一個僧團,人數也五六百之多,這也是硬實力。

所以您會發現,能夠說出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當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能夠悟出一報還一報的,絕不是沒有反抗之力的人,而是擁有了反抗之力,對方愿意坐下來聽你講道理時,你再告訴別人,我們應當有仁義、愛心,我們應當互相禮讓。而不是一開始就遐想,對方最終會與沒有反抗之力的自己為善。

從歷史觀的角度來講如是,從心理、社會現象的更是這樣。我曾經因為一些軍隊的考試需要學習法律和管理學,有許多案例都向我展示,霸凌者……或許應該統稱為施暴者,施暴者往往是希望從被害對象身上獲得某方面的利益,可能是物質也可能是精神,而他們施暴的目標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默默承受的和奮起反抗的。如果這個目標進行了反抗,與施暴者發生了沖突乃至血腥沖突,施暴者的施暴成本是會增加的,他們會更愿意向那些默默承受的目標繼續施暴,而那些奮起反抗乃至血腥沖突的可能他們就不太會碰了。

最直截了當的,您想想,我們國家,要是幾十年前挨了打不反抗擱那兒以和為貴,那現在還有這東方大國嗎?不跨過鴨綠江,咱能免得百拳來嗎?

回到剛才的議題上,您說不要與他人起爭執,這個我是贊同的,因為我現在工作中時常就是這樣的,md傻逼甲方一個個事逼一樣,一天天叭叭的還覺得自己倍兒牛逼嘿,真是一點都不聽勸的那種……扯遠了……就是,回到議題上,這是建立在后續過程中,這個人不再對你施暴了,對方的施暴是暫時的大前提下,如果這個施暴是持續的,難道我們也應當與Ta為善嗎?要知道,您說的這個環境,或是職場或是官場,除非Ta是個大能是個能掌控我們“生死”的人,這種我只能忍著,就像那個時候的猶太人一樣,并且說出這樣的話,來讓自己不要陷于自我焦慮自我卑微,否則,Ta是個與我們平級的人,我們手里是有實力,我們手里是有劍可用的,爭執我們不搬上臺面,可私底下我們為什么不以直報怨呢?

所以,我認為是這樣的。理兒,咱都明白,沒有人愿意起爭端,但是,還是那句話,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講道理的前提是要有實力讓別人聽你講道理。

同時,圣經當中,我雖不知道這句話是新約還是舊約,畢竟我對這兩個的偏見成分還是很大的,但無論如何,千百年前的教義、理論,即便是精華,也都應該與時俱進,進行現代化的改造以及再解釋,如果直接套用進來,往往現實社會給我們的反饋不會與這些教義中設想的相同。就像您一開始提到的那個情景,我說過,是在矛盾是短暫的瞬時的情況下,若是人人都互相為善,只是偶爾有矛盾,那應當是物質與精神都接近滿足的狀態,七情六欲的爆發那都是暫時的,真是這樣的情景,那或許已經接近咱們的最終目標了。

那姐姐看著我的眼神愈發閃亮,像是看見了一個難能可貴的獵物一般,可她又不是獵人,倒像是一個古玩收藏家在地攤上偶遇了一個新奇的物件,低價收來卻發現暗藏玄機一般。

誒,我發覺還是應該多和年輕人聊一聊,生于不同時代的人果然想法會有不同角度,換做我們可能就說不出這么多角度來……那姐姐轉頭對另一個同伴說到。

你說的確實在理,因為我也喜歡讀歷史,在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之后就會開始綜合起來反思……那姐姐繼續對我說到……但我發現,其實我們的側重點是不一樣。就好比,你說的儒家思想,孔夫子的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我們不妨將這些看作是象征性的東西,禮樂幫我們畫了一條道德觀、價值觀的底線,射御幫我們畫了一條身體能力的底線,書數幫我們畫了一條才學、能力的底線,他說的雖然是君子六藝,實際上這也是每個人的基本盤——精神層面、身體層面、學識與技術層面。

圣經中的這句話,本質也是在劃定這個基本盤,而且是精神層面的。這句話本身運用到現實中很難有人認為是對的,除非是有這方面愛好的……問題在于這句話所想要表達的核心是與人為善寬待他人,在工作上我也是這樣奉行的。所以這句話給到我的,是它核心想要表達的這個思想,它劃定的是我的一個精神層面的底線,但實際上執行起來,我當然不是生搬硬套,是有我自己的一套行事準則,也有其他的射御書數在從旁支撐的。

嗐,那是自然,那我們和解……我笑道。

后來,我們又聊了許多,眼瞅著時間差不多,我便以與他人有約先行離開了。沒有扯謊,當真是有約,店賽早一周就報名了,怎么不算有約呢。

不過,那天走后,我倒是對圣經產生了一點興趣,因為迄今為止,我雖讀過星相學、哲學一類的書,但大多數都是建立在理論知識的框架下,即便現實中得映照也都是歷史、階級、國家這種高層面大維度的東西,我的“基本盤”還是中國本土的文化。這一番聊天,倒是讓我發現即便隔著十萬八千里遠,即便社會環境不相同,兩邊所產生的教義,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相似之處的。

所以無論如何,它們都不會影響我。我所學的,是錄身正神,是修一卻邪,行的,是和解,是歡喜,是萬般皆是我,無論儒釋道,還是老馬耶穌愛因斯坦,我所追尋的都是身中神,是那該固的“本”,應守的“一”。

咱上頭不也常說嘛,要守正嘛,要行穩方能致遠嘛,想來無論是職場官場還是國家場抑或是個人的人生場,這些教義理論經過現代化改造,都是能為我所用的。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永丰县| 宣化县| 德保县| 沽源县| 游戏| 澎湖县| 克拉玛依市| 张北县| 德令哈市| 东丰县| 江口县| 崇礼县| 习水县| 丰台区| 崇义县| 读书| 两当县| 故城县| 双牌县| 泰安市| 洞口县| 西峡县| 汉川市| 香格里拉县| 积石山| 天祝| 科技| 三门峡市| 潜山县| 临沂市| 鞍山市| 溧水县| 渝中区| 浙江省| 垣曲县| 云浮市| 兴化市| 广昌县| 虎林市| 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