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松贊干布的決定
- 唐而皇之
- 愛吃麻辣豬蹄
- 3141字
- 2025-08-26 20:49:41
離開兩儀殿時,已經接近黃昏。
李長青乘坐著太子儀仗,一路向東宮而去,心中已開始盤算挑選學子的事宜。
回到東宮后,他顧不得休息,立刻命內侍傳召國子監學子,前往東宮的崇文殿集合。
內侍不敢耽擱,連夜飛馬趕至國子監傳達命令。
不到一個時辰,崇文殿內便擠滿了國子監的學子。
他們的年紀從十幾歲到四十幾歲不等,個個身著青色儒衫,臉上帶著好奇與期待。
李長青緩步走進崇文殿,看著殿內密密麻麻的學子,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地說道:
“諸位學子,今日召集大家,是有一件大事要交與諸位。
近日番邦來朝,新羅、倭國等國對我大唐文化極為仰慕,懇請大唐派遣學子前去傳播詩詞歌賦。
孤決定從你們之中挑選一批優秀之人,前往各番邦小國行教化之功,不知你們可有意愿?”
話音剛落,崇文殿內瞬間沸騰起來。
不少國子監的學子們眼中滿是激動與向往。
對于讀書人而言,“教化四方”是畢生的追求,教化之功,更是圣人之功!
能將大唐的文化傳播到番邦,讓外邦之人領略大唐的詩詞魅力,這不僅是一種榮耀,更是對自身學識的認可。
“太子殿下,學生愿意前往!”
“殿下,學生自幼研習詩詞,定能將大唐的詩詞文化傳授給外邦之人!”
“懇請殿下給學生一個機會!”
除去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眾多學子們熱情高漲,聲音此起彼伏,殿內的氣氛無比熱烈。
李長青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十分欣慰,還得是讀書人啊。
不純粹的是他們,最純粹的也是他們。
抬手示意眾人安靜,李長青繼續說道:“大家的熱情孤都看在眼里,但此次挑選極為嚴格,需滿足三個條件。
其一,精通詩詞歌賦;其二,口齒伶俐,善于與人溝通;其三,品行端正,忠于大唐,不可在外邦做出有損大唐顏面之事。”
隨后,李長青逐一進行面試。
從家世、學識、品行、能力等逐一考量。
經過三個時辰的篩選,最終選出了七十八個符合要求的學子。
這些學子個個面帶喜色,激動得手都在微微顫抖。
其中一名三十多歲的學子,躬身說道:“太子殿下,學生定不辱使命,將我華夏詩詞傳遍外邦!”
李長青看著這群激動的國子監學子,神色忽然變得嚴肅起來:
“諸位,孤有一事要嚴令禁止。你們前往外邦,只需傳授詩詞歌賦,讓外邦之民知曉我天朝之富饒、天朝百姓之幸福。除此之外,不得傳播任何與詩詞無關的內容。經史子集,前三樣一律不準傳播!諸子百家,全部禁止。如有違反,嚴懲不貸!”
學子們聞言,頓時心中一凜。
雖然不知其中緣由,但還是老老實實應道:“學生謹記殿下教誨!”
李長青滿意地點點頭,語氣緩和了幾分:“你們放心,此次前往外邦,雖是辛苦之事,但也是你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待你們完成使命,回歸大唐之后,孤定會向父皇舉薦,讓你們留京重用。”
“謝殿下!”
這番承諾讓學子們更加激動,國子監學生的確有做官的機會,但也少啊,要與各大世家子弟競爭。
而且即便得到了當官的機會,也大都分派到地方州縣,少有能留京任職。
李長青的承諾,無異于給了他們一條光明的康莊大道。
待到國子監學子離開之后,李長青又琢磨著佛門高僧。
“也不知道玄奘法師有沒有出發前往天竺,如今還在不在大唐?”
……
鴻臚寺的驛館內,正上演著另一番景象。
突厥、高昌等國的使臣聚集在驛館的大廳內,個個臉色鐵青,對著新羅使臣金仁問與倭國使臣吉備真備發難。
突厥使臣吐迷度一拍桌子,怒聲說道:“你們倒是得了好處,卻讓我們空歡喜一場!”
高昌使臣也跟著附和,語氣中滿是不滿:“我們千里迢迢來到長安,所求無非是大唐豐厚的回禮,如今倒好,全給你們給毀了!”
金仁問臉色尷尬,卻還是強辯道:“二位,話不能這么說。相比區區錢財,大唐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便是他們的文化傳承了?!?
吉備真備也連忙點頭:“是啊諸位,若能盡學大唐文化傳承,我等小國未嘗不能成為第二個大唐?!?
“第二個大唐?”吐迷度冷笑一聲,眼神中滿是不屑,“你們國家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依靠那些不能吃也不能喝的詩詞佛經,就能成為第二個大唐!實在是癡人說夢!”
使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爭吵不休,大廳內的氣氛劍拔弩張。
金仁問與吉備真備不以為然,心中暗罵這些使臣目光短淺。
面對西域諸國和突厥的發難,壓根不放在心里。
他們心中再不滿,又能怎樣,難不成還能越過大唐疆域,發兵打過來不成?
此時,吐蕃使臣所在的院落。正屋的門窗緊閉,屋內燃著特制的藏香,煙霧繚繞中,假扮成使團成員混入長安的松贊干布,正背對著躬身行禮的祿東贊。
他目光死死盯著墻上掛著的輿圖,圖上用朱筆標出的吐谷渾疆域,此刻在他眼中如同一塊肥肉,卻被大唐牢牢護住。
“大相!”松贊干布的聲音低沉得如同悶雷,每一個字都像從牙縫里擠出來,“你在長安待了整整一個月,本贊普盼星星盼月亮,等來的就是‘讓吐蕃公主嫁去大唐’的消息?”
祿東贊暗自嘆息一聲,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松贊干布那如同實質的怒火。
“贊普息怒!臣抵達長安后,先后三次求見大唐皇帝,五次拜訪長孫無忌、房玄齡等重臣,每一次都備足厚禮,反復強調吐蕃愿與大唐永結秦晉之好??伤麄兪冀K不松口。
今日大唐皇帝和太子的態度也強硬得很,次次提及我們劫掠大唐商隊、侵擾吐谷渾之事,臣有心辯解,卻無法反駁!”
松贊干布猛地轉過身,眼中滿是失望與憤怒:“要本贊普的女兒嫁來大唐!他以為吐蕃是什么?是任大唐隨意拿捏的小國嗎?若真讓公主遠嫁大唐,西域諸國會如何看吐蕃?他們會說本贊普怕了大唐,會說吐蕃是大唐的附庸!這口氣,你讓本贊普怎么咽下去?”
祿東贊嘆息一聲,勸道:“贊普,臣知道此事屈辱!可臣在與李承乾的幾次交鋒中發現,這位太子雖年輕,卻極有謀略。
他拒絕和親,并非單純輕視吐蕃,而是在試探我國的底線。
此次他提出讓公主嫁入大唐,或許……或許是想給吐蕃一個臺階,也給大唐一個緩沖的余地。”
“臺階?”松贊干布冷笑一聲,一腳踹在旁邊的矮幾上,幾上的銀壺摔在地上,酒液灑了一地,“本贊普不需要這種屈辱的臺階!吐谷渾就在眼前,只要大唐不插手,不出三年,本贊普定能將其納入吐蕃版圖!
可現在,大唐不僅不松口,還要讓吐蕃將公主送來長安,這不是羞辱是什么?”
“贊普,臣斗膽進言!”祿東贊聲音急切起來,“當年隋朝同樣遠嫁公主與突厥和親,借著和親的名義,換取了喘氣之機,最后直接將突厥分裂成東突厥與西突厥。
我們不妨效仿隋朝,只要最后能夠順利吞并吐谷渾。那對吐蕃來說,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深吸一口氣,說出了自己的盤算:“此前我國攻打吐谷渾,大唐派侯君集率軍支援,導致我軍損失慘重。
若公主能在大唐站穩腳跟,暗中傳遞消息,讓我們知曉大唐的動向,下次再攻吐谷渾,便能避開大唐的鋒芒。
就如同那遠嫁突厥的隋朝公主,若不是她暗中相助,楊廣早就死在雁門郡?!?
松贊干布皺眉沉思起來,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彎刀的刀柄。
祿東贊的話像一盆冷水,澆醒了他被憤怒沖昏的頭腦。
吐谷渾掌控著青海,是連接吐蕃與西域的關鍵通道,若能吞并,吐蕃的商隊就能直接與西域貿易,無需再經過大唐的關卡,更能借此擴大疆域,與大唐分庭抗禮。
甚至日后入侵川蜀,以川蜀作為跳板,逐鹿中原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大唐的態度始終是最大的障礙。
這些年,大唐國力蒸蒸日上,李世民又被譽為“天可汗”,西域諸國大多依附大唐。
若是與大唐徹底交惡,吐蕃不可能侵吞吐谷渾。
祿東贊所提及的隋朝公主與楊廣的事件,讓他重新恢復了理智。
“大相是想讓公主去大唐當細作?”
祿東贊連忙點頭:“正是!公主聰慧過人,又熟悉大唐的風俗與文化,若能得到大唐皇室的信任,定能為吐蕃謀取最大的利益。”
松贊干布沉默了,他走到窗邊,推開一條縫隙,望著外面夕陽。
夕陽下的長安,依舊繁華美麗。
不像吐蕃那般貧瘠落后。
他忽然想起多年前,是他憑借鐵血手腕統一各部,才有了吐蕃如今的規模。
可與大唐相比,吐蕃依舊弱小,想要崛起,就必須學會隱忍。
松贊干布的肩膀微微顫抖,他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再睜開時,眼中的憤怒已被冷靜取代。
他轉過身,看著祿東贊,語氣沉重地說道:“罷了!便依大相所言。”
“只要能吞并吐谷渾,一切皆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