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令人失望的一期?
- 說好東京當贅婿,你文娛教主?
- 朝霧白鳥
- 2247字
- 2025-06-10 22:36:51
山田雪奈提著剛買的菜,路過街角的書報亭。
她習慣性地朝里面望了一眼,最新一期的《紅鯡魚》雜志已經擺了出來。
“老板,一本《紅鯡魚》。”
猶豫了一下,她還是走了進去,付了錢,接過那本熟悉的月刊。
《紅鯡魚》是她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追看的推理雜志,算起來,也有七八年了。
可以說是忠實的讀者。
只不過,近一兩年的內容,確實讓她感到有些疲乏。
那些熟悉的作家,寫法漸漸落入了固定的套路,不再有初見時的驚喜。
新人的作品,也少有能讓人眼前一亮的。
每一期的內容,都大同小異。
如果這一期還是老樣子,她大概真的要考慮,下個月是不是不再購買了。
回到公寓,將買來的食材放進冰箱,山田雪奈在沙發上坐下,撕開了《紅鯡魚》的塑料封膜。
深吸一口氣,翻開了雜志。
熟悉的排版,熟悉的欄目。
前面是幾篇短篇推理,作者的名字她都有些印象。
第一篇,只看了幾段,她就大概猜到了兇手和手法,后面不過是驗證她的猜測。
第二篇,故弄玄虛的成分太多,解謎部分卻又顯得牽強。
山田雪奈的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這些稿子,水準確實不高。
她耐著性子翻閱著,跳過了幾個看起來就不太吸引人的專欄和訪談。
接著是幾部正在連載中的長篇。
其中一部,她上個月還追著看,覺得有些意思。
但這個月的情節發展,卻讓她覺得拖沓,核心的詭計遲遲不肯揭露,反而用大量無關緊要的日常對話來填充篇幅。
山田雪奈重重地把雜志合上,放在了茶幾上。
果然,又是令人失望的一期。
早知道就不該浪費這個錢。
她端起麥茶喝了一口,冰涼的液體順著喉嚨滑下,卻沒有讓她煩躁的心緒平復多少。
或許,是時候和這本陪伴了自己多年的雜志說再見了。
但是,就這么放棄嗎?
整本雜志,總該有一兩處值得一看的地方吧。
她的腦海里,忽然閃過了雜志封面上的那句宣傳語——“超大型新人賞候補作”、“沖擊的話題之作”。
只是當時并未太過在意。
畢竟,這些年《紅鯡魚》也推過不少所謂的新人佳作,結果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既然已經買了,左右無事,便看看也無妨。
她重新拿起雜志,直接翻到了封面推薦的那一頁。
《告白》。
作者,湊佳苗,是個陌生的名字,筆名聽起來像個女性。
連載的第一章,標題是——
神職者。
山田雪奈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了進去。
教室,學生,牛奶。
這些日常的元素,在森口老師的口中,都染上了一層冰冷的色彩。
這個故事,和她以往看過的所有推理小說都不同。
沒有復雜的詭計,沒有精密的推理,有的,只是最直白、最赤裸的惡意,以及,一個母親,用最極端的方式,進行的復仇。
整個第一章并不算長,很快就看完了。
山田雪奈覺得自己周身的溫度都下降了幾度,她下意識地裹緊了身上的薄開衫。
這篇小說……
那種毫無掩飾的、純粹的惡意,讓她感到一陣強烈的不適。
她仿佛能看到那個女教師,平靜地站在講臺上,用最溫柔的語言,執行著最冷酷的審判。
這種強烈的反差,讓整個故事的張力十足。
這絕對不是一部讓人輕松閱讀的作品。
但它確實抓住了她。
那個名為湊佳苗的新人作者,究竟是什么樣的人?
能寫出這樣文字的人,想必對人性的洞察,已經達到了一種令人心驚的程度。
她有些期待后續的章節了。
不知道那兩位被復仇的少年,會迎來怎樣的命運。
而那位看似平靜,實則內心充滿了扭曲恨意的森口老師,她的復仇,又會將故事引向何方?
《告白》。
這篇小說,或許真的會成為一部話題之作。
至少,它已經成功地讓她決定,下個月的《紅鯡魚》,她一定會買。
和山田雪奈抱有類似想法的讀者,不在少數。
而當他們跳過那些乏善可陳的舊作,直接閱讀到那篇名為《告白》的新連載時,大部分人的感受都與她相似。
那種撲面而來的惡意,那種冷靜到極致的敘述,像一塊冰投入了沉悶的湖水中,激起了層層漣漪。
有人感到不適,有人感到壓抑。
但更多的人,是被這種前所未有的敘事方式所吸引,想要迫切地知道后續的故事發展。
“這篇《告白》,有點東西啊,作者是新人嗎?沒聽過湊佳苗這個名字。”
“有點像社會派,但又比一般的社會派更黑暗,更直接。”
“看得我后背發涼,但又停不下來。”
“不知道下一章會寫什么,那個森口老師的復仇,才剛剛開始吧。”
關于《告白》的討論,也在一些推理小說愛好者中開始零星地出現。
雖然目前連載的只有第一章,篇幅不長,但其獨特的風格和極具沖擊力的開篇,已經足以引起一部分核心讀者的注意。
而實體書店的反應則要直接得多。
神保町,東京著名的書店街,一家經營多年的老書店內。
一位戴著眼鏡的年輕女子走到柜臺前詢問:“老板,請問最新一期的《紅鯡魚》還有嗎?”
書店老板是一位中年少婦,她抬起頭,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客人,然后她只能露出了一個歉意的笑容。
“真是不好意思,今天早上剛賣完最后一本。”
“賣完了?”年輕女子有些意外,“這么快?我記得以前都還能剩幾本的。”
老板點了點頭:“是啊,這一期賣得是比平時好一些,不少客人都是專門過來問的。”
“那……什么時候還會有貨呢?”年輕女子有些不死心。
類似的情景,在東京各個大小書店,乃至其他城市的書店里,也或多或少地發生著。
許多原本并非《紅鯡魚》固定讀者的推理愛好者,在聽聞了這篇作品的口碑后,也紛紛前往書店尋購。
然而,他們得到的答復,大多是“已售罄”或者“正在補貨”。
供不應求的局面,開始顯現。
以往,這種待遇,只有那些超級暢銷的漫畫單行本,或者知名作家的重磅新作發售時,才有可能出現。
一本甚至可以說有些走下坡路的推理月刊,怎么會突然變得這么搶手?
雜志社的發行部門,也很快察覺到了市場的這種異動。
來自各地書店的追加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數量遠超他們的預期。
負責對接的工作人員,一開始還以為是統計數據出了問題。
再三確認之后,才意識到,《紅鯡魚》這一期……
是真的賣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