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趙明誠:隱忍
書名: 北宋:我從皇城司開始收復燕云作者名: 歲寒客a本章字數: 2114字更新時間: 2025-07-16 12:00:00
趙挺之帶著趙明誠過來打招呼:“哈哈,今日詩會,陸勾當大駕光臨,可謂令詩會增添光彩啊。”
趙明誠原本被趙挺之關在家里,不知道最近是想通了還是怎么樣。
被蔭封授官以后,竟然開始不哭不鬧了,就是平常看見誰都一味的沉默不語,一派生人勿近的樣子。
陸臨還是第一次見趙明誠,從年紀上看和陸臨自己差不多。
長相嘛,還真是挺俊俏的,要不是冷著個死魚眼,還真有點翩翩世家貴公子的模樣。
“趙學士過獎了,趙學士是今日詩會的主持,下官不過只是過來瞻仰一下諸公文氣罷了。”
“下官聽聞趙家三郎豐神俊貌,才華橫溢,今日一見果然不凡吶。”
趙明誠看向陸臨的眼神欲要冒火,就是他搶走了李清照!
聽到陸臨用一種長輩的語氣說欣賞自己,內心更是氣得七竅生煙。
不過怒火剛升騰起來,便慢慢消散了下去,因為他看到了陸臨身邊的李清照。
他之所以過來今天的詩會,就是知道今天很大可能可能會在這里遇見她,沒成想還真的遇見了。
趙明誠剛剛想往前一步搭話:“三姐兒......”
誰知陸臨已經牽起臉色羞紅的李清照往座位走去了:“趙學士先忙,我攜未婚妻就先過去入座了。”
“哈哈,陸勾當請便。”趙挺之笑臉相送。
父女二人一個沒有看趙挺之,一個也看都不看趙明誠,和陸臨瀟灑離去。
曾經差點要結為親家的兩家,終究還是走上了陌路。
“誠兒!還不替為父招待賓客!”趙挺之見趙明誠一雙招子快要黏在李清照身上一樣,低聲厲喝。
作為今日在場官階最高的官員和詩會的主持者,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他趙挺之可不想丟這個人!
趙明誠看著李清照看向陸臨的眼神充滿著崇拜和愛慕,心碎了一地。
想到陸臨的“盛氣凌人”,又對他百般羞辱,后槽牙咬得咯吱作響。
趙明誠雙拳緊握著,心中不斷壓制自己的怒意,“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忍住,我要忍住,今天的我已經不是昨天的我!關鍵時刻我要給此賊致命一擊,他們又沒有成婚!我還有機會!忍住。”
于是乎,陸臨在座位上與周常、喬執中等人談笑風生。
時不時給后面的阿璃投喂一下糕點,然后趁人不注意,偷偷捏捏李清照軟弱無骨的小手,好不快活。
趙明誠則是腆著個佯裝出來的苦瓜笑臉,和趙挺之一起與到來的文壇大家,和朝中官員打著哈哈。
然后不斷掐著自己的掌心,告誡自己要隱忍。時不時還要望一下李清照所在的位置,結果心更痛了。
今天皇帝和首相都沒有來,趙挺之作為此間“主人”。
宣讀今日詩會主題:“今歲,我朝倉廩豐實,國庫充裕,國運亨通,又值新帝登基。今日詩會,老夫看,不如就以‘新’為韻,如何?”
“好,趙學士不愧是飽學之士,一個‘新’字,高屋建瓴,囊括萬象啊!”一名國子監的夫子出聲恭維道。
趙挺之現在已經徹底倒向章惇,加上今日過來參加詩會的全是章黨一系,他用“新”字作為主題。
知道的以為他說的是大宋新朝新氣象的新,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說的是改換新天的新呢。
當然,這也是趙挺之有意為之。
那名老夫子的話音剛落,不少國子監的祭酒,儒生們也紛紛叫好,不少朝中官員也微笑著頷首同意。
“既如此,那就由老夫先題一首作為開篇吧,區區拙作,請諸位大家切莫見笑。”
趙挺之行至池畔畔的題壁。
有侍者端過來筆墨紙硯,趙挺之手執狼毫筆走龍蛇,不多時一首以“新”為主題的小調展現在題避之上。
趙挺之所寫的還是一闕一語雙關的詞,不過在座的基本都是一些投機之人,自然是引得眾人喝彩叫好。
在趙挺之之后,又有不少學子和官員們紛紛提筆揮墨,在題壁上留下自己的文章詩句。
有大膽一點也學著趙挺之一語雙關,有些不想鋒芒畢露的,所作文章就中規中矩很多了,那起居舍人周常就是其中之一。
“陸勾當一首《一剪梅》名動汴京,今日京中詩會,難道不題詞一首嗎?”趙明誠語氣陰惻惻道。
眾人都在圍觀恭維他父親寫的詞,陸臨那廝竟然在和三姐兒在座位上打情罵俏,你儂我儂,趙明誠后槽牙又開始嘎吱作響。
不過眼珠一轉,計上心來,那陸臨不是愛出風頭,索性就讓他出個夠。
讓他過來題詞一首,寫得好他就說陸臨譏諷皇室。寫的不好,他就說陸臨排斥新黨!
“對呀,陸主司和李家小娘子都是文采飛揚之人,二位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何不一同作詞一首,以賀今日詩會?”
“不錯陸主司和李家小娘子所作皆可千古流芳,今日若能共填一詞,定將成為千古佳話。”
“是極是極......”
其他人不知道趙明誠的打算,自然是又開始恭維起陸臨來。
只有趙明誠在內心暗暗得意,準備待會陸臨寫完就對他發難,也顧不上會不會牽連李清照了。
反正左右不過一個背叛他的女子罷了。
陸臨左右跟著阿璃和李清照,笑容和煦的往池畔題壁而來。
“哈哈哈,諸公盛情難卻啊,既如此我二人就拙作一首吧。”
“不過,實不相瞞,在下才疏學淺,此詞是剛剛在一旁與三姐兒討論共同所得。非我一人之功也。”
周常笑著恭維道:“正因如此,若是一首好詞,非但文章傳世流芳,二位璧人也將成千古佳話,為后世所羨慕敬仰啊。”
陸臨把毛筆蘸好墨汁,遞給李清照,柔聲道:“我的字不夠三姐兒輕巧靈動,還請三姐兒代筆吧。”
“兩位璧人,作詞,填詞,猶如心有靈犀。真琴瑟和鳴,珠聯璧合也。”
周常還在撫掌輸出,完全看不到趙明誠的臉色已經黑成了抹著鍋灰的豬肝色。
李格非也背負著雙手,看著一對“兒女”提筆填詞,臉上一臉的傲嬌之色。
而且這詞他也有份呢......沒有他哪來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字如銀鉤鐵畫,展現在題壁上:“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