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盟約終定,實據漢沔
- 季漢上公,替關羽守荊州開始
- 姬浩真
- 2150字
- 2025-06-18 10:00:00
馬良揉了揉發脹的額頭,只能笑而不答。
孫權明著耍無賴,能怎么答?
總不能當場拔劍血濺五步吧?
那不更顯得對方說對了?
孫權見終于難住了馬良,手指對方,對群下笑道:
“都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此言不虛!馬季常甚至不愿為其主撒謊,乃真君子也!”
一時滿堂哄笑。
但孫權還嫌不盡興,又轉向了的麋威:
“你雖然年輕,但既然是玄德任命的副使,想必也是有見地的?!?
“你來說說看,是孤的兒子更出色,還是你主的兒子更出色?”
看著這位長上短下的江東之主。
已經喝了不少酒的麋威,差點沒忍住罵人。
酒桌霸凌還玩上癮了是吧?
好歹還記得自己使者的身份,不至于匹夫一怒,當場拔劍。
但“鍵氣”早已充盈待發。
當即正身肅容道:
“將軍虎子,自然不俗?!?
“但比起我主世子,卻有一處大為不如!”
此言一出,冷笑、嗤聲接踵而來,不必多提。
倒是孫權笑意不改,追問:“何處不如?”
麋威:“天下皆知,我主漢室宗親,以匡扶天下為己任。”
“正所謂漢賊不兩立,我主無論如何都不會向曹賊北面稱臣?!?
微微一頓,接著道:
“將軍如今稱臣于北,以曹賊之奸猾多疑,必定上望將軍入朝,下索將軍世子為質?!?
“以此而論,豈非我主世子更優?”
“莫說關將軍之女,世上任何一個良家女子,應該都不想剛剛嫁作人婦,便要成為質子吧?”
啪嗒。
不知是哪個醉鬼打翻了杯盤。
但這一聲后,全場陷入長久的死寂。
孫權更是停杯投箸,久久失神。
大概是想起剛剛十歲出頭的長子了。
最終,竟扔下群下和賓客,徑自離去。
一場鬧劇,就此落幕
……
“此番回到江陵,麋君定要揚名了!”
翌日酒醒,馬良一時感慨不已。
“那日子瑜兄的小宴,你駁得諸葛恪掩面而退,我雖對你刮目,也只道你是‘知言’?!?
“但昨日一辯,我方知你非但知言,更識人心?!?
“既維護自家臉面,還恰到好處挑撥曹孫。”
“正是!”旁邊費祎也含笑贊道。
“我過去只知麋君精通騎射,竟不知你的箭法能直透人心。”
“孫氏君臣虛張聲勢了大半日,卻被你用一個‘質子’給輕松壓下去了?!?
麋威連忙謙讓一番。
他當時哪有想這么多?
不過是喝高了,又自忖占了熟悉歷史的便宜,知道孫登恰是孫權的軟肋,沒忍住懟一下罷了。
能把江東君臣當場懟沉默他是沒想到的。
只能總結為缺少軍事勝利支撐的孫權,終究是紙老虎。
總之我麋威絕不高估自己。
“對了,有一事未請教?!?
“昨日孫仲謀發難之時,校尉為何兩次看向下吏?”
聞得此言,馬良神秘一笑,道:
“待回江陵復命之日,你自會知曉。”
“眼下二三子先專注于兩家定盟之事?!?
麋威只能按捺好奇,與費祎一同稱諾。
……
其后數日,馬良帶著麋威和費祎會見了不同層次身份的人物。
而結盟的條約,也在這個過程中梳理成型。
其一,雙方大體恢復建安二十年那次湘水劃界的領地。
也即:
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歸屬劉備。
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歸屬孫權。
其二,在此基礎上,江夏境內的堵口,連帶堵口以北的四個縣。
也即:竟陵、云杜、安陸、南新市。(注)
通通劃歸劉備。
這比原定的底線還多出三縣!
自此,堵口以北的漢水流域,盡入囊中。
關羽不但實據了北上襄樊最緊要的夏水通道和漢水通道。
也基本堵死了孫權日后染指襄樊的可能性。
今后只能老老實實死磕合肥、打打徐州了。
對此,孫權方當然是有微詞的,甚至再次提出“租借”的說法。
但遭到了馬良和麋威的強硬駁斥。
問就是我們打勝仗了。
再問就是南郡和武陵兩部人馬你們還要不要?
孫權方當然不能不要。
于是罵罵咧咧地認了。
不過馬良麋威并未掉以輕心。
因為根據詹思服等人打聽到的情報,對方似乎在堵口方向有小動作。
好在自己這邊也及時報告給江陵,半點不怵。
估計很快就有捷報傳來。
其三,雙方恢復蜀錦、蜀馬、巴鹽、銅鐵,糧食,木材、舟船等等傳統貿易。
這是互利共贏的事,沒怎么爭論就通過。
其四,劉備承認孫權對交州的占有,孫權則拒絕益州郡雍闿等人的歸附,也不再以荊州牧自居。
但這個終究看將來局勢發展,現在的盟約將來未必不能撕掉。
經此一事,兩邊的信任終究是無法修復如初。
只因有共同大敵,共同目標,不得不結盟。
關羽強烈要求實占漢水通道,就是這個原因。
其五,約定將來共同北伐。
這個理所當然,但也不是三言兩語能定下,只能時機到了再論。
以上五條,就是劉孫再次結盟的主要條款。
剩下的。
諸如交換戰俘,撤軍,郊祭、告祖、互贈禮物等等瑣事,不在話下。
一路忙碌下來,麋威對比前世劉備集團由盛轉衰的“建安二十四年”。
心中不免感慨萬分。
然而這個時代,這個形勢。
終究因為他自認為“微不足道”的努力,有了不同的走向。
關羽父子不用敗走麥城了。
張飛大概也不用死得窩囊了。
劉備也不必慘兮兮地白帝托孤了。
就連前世最敬佩的“丞相”,此生應該也不會過早勞累而死。
于是安心欣慰之余。
他不免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
開春之后,就是建安二十五年了。
也是“后漢”的最后一年。
再往后,就是名副其實的“三國”了。
這一世,北伐能不能有個好結果?
懷著這個念想,他一時歸心似箭。
等一切終于打點妥當,便迫不及待登上返程的船。
不過,就在他剛剛鉆入船廂,準備躺下來休息片刻之際。
船上忽然來了兩個不速之客。
一個是歪鼻子大嘴巴的諸葛恪。
一個是與他眉目三分相似,但五官更端正的半大少年。
后者身上,還有厚厚的行囊。
……
注:按《孫皎傳》,竟陵、云杜、南新市均為孫皎的奉邑,可見至少222年曹丕三路伐吳之前,三地均屬孫權。而按《周魴傳》,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孫權命孫奐治于安陸,修立邸閣,可見安陸也曾屬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