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角裂寒芒,少帝勇破魔障。九重天峽霧泱泱,倒掛陰兵惡相。
符藏玄天真武,珠鎖龍血生光。三清妙法震八方,且看龍宮波蕩。
詩曰
少帝乘云下翠微,靈犀初展破煙扉。
九魔煉骨陰風起,三清真氣化濁灰。
龍鱗染血灘頭泣,海珠蒙塵浪里危。
欲叩通明詢帝闕,石猴足跡印仙磯。
卻說少帝自受紫微仙君真傳,得靈犀角鎮脈之寶,謹記「玄天符禍連四海,定海珠系于靈樞」之訓。
此回攜寶巡行至南贍部洲,忽覺東海方向靈氣倒卷如漩渦,知是「玄天符異動」應劫,遂撥云頭徑投九重天峽——
此峽乃地脈「任督二脈」交匯之處,直通東海龍宮靈樞,素為玄天教垂涎。
方入峽口,但見怪石攢三聚五,俱作夜叉探海之狀,陰風裹著千年腐葉撲面而來,腥臭中隱隱有骨殖磷火之氣。
少帝方踏碎一叢鬼磷,陡聞峭壁間鐵環驟響,如萬蛇吐信——抬眼望時,九道黑影倒懸崖頂,甲胄符文與「玄天教殘片」無二,腰間骷髏鈴隨幽藍鬼火震顫,發出細碎啼哭,恰似嬰兒夜啼混著鋼針刮鐵。
為首魔將青銅鬼面裂痕縱橫,額心殘符滲黑血如蚯蚓蠕動,探爪時指尖滴落尸油,其味焦臭刺鼻,怪笑如破鑼:
「靈脈小崽子,吾等奉玄天真武大帝令,特來取你心肝祭海珠!」
言訖振臂,刀身竟由三百六十顆怨魂頭顱拼成,刀風過處,少帝臉頰驟感萬蟻啃噬,皮膚下血脈突突跳動,喉間腥甜翻涌——
此刀以「九九八十一種尸毒」淬練,正應「玄天教煉兵噬靈」之說。
少帝不慌,左手掐「靈寶通玄訣」——訣印與玉簡所載「北斗握機圖」暗合,
右手靈犀角劃弧如攬月,剎那間玉簡化作八卦光盾,盾紋流轉仙君親授的「周天星斗陣」。
九魔將嘯聲穿云,結「九宮鎖魂陣」,萬千骨幡驟現,幡面所繡玄天真武大帝法相目泛綠光,
幡動處黑沙遮天蔽日,沙中浮沉著無數半透明人影——
俱是被吞噬的靈脈守護者殘魂,其伸手抓撓之態,令少帝想起紫微仙君座下玄鶴童子臨終慘狀。
骷髏魔將喉間滾出礫石摩擦般的怪笑:「吾等乃符靈所化,與靈脈同生同死,你能——」話未畢,
少帝已閉目感應地脈,果見九處節點如北斗垂落,正應「靈脈如星羅棋布」之論。
「靈犀引脈,星斗歸位!」
少帝指尖連彈,靈犀角迸射九道銀芒——芒色與「靈犀角吸收星辰之力」時一致,分刺入九處節點。
但聞峽底轟鳴如雷,九眼天泉沖天而起,泉水清冽似瓊漿,正是「靈脈本源之水」,化九條水龍盤繞陣外。
少帝踏龍首而立,靈犀角虛畫太極,喝道:
「靈脈為骨,天道為衣,邪祟敢犯,碎如塵泥!」
水龍應聲聚作太極圖,圖中陰陽魚眼分別映出少帝與魔將身影,暗合「靈寶術分陰陽」之妙。
陣中骨幡盡碎如齏粉,鬼沙化作清煙時發出千萬冤魂哭號,九魔將現形為白骨,腰間骷髏鈴滾落塵埃,響聲空洞如叩空棺——
此聲正與幽冥界「攝魂鈴」相同,暗示玄天教勾連幽冥邪術。
少帝方拾殘符,忽聞東海龍吟如銅鐘裂帛,卻帶氣短聲嘶。
抬眼望時,海平面浮現金色梵文「定海珠陷,四海水逆」,正是「海珠劫」顯兆。
急駕云至海邊,但見浪高三千丈,浪尖黑袍修士持符作法,符紋與云中子、魔將所佩別無二致,魔氣如墨汁注入海底。
更見礁石上鎖一白龍,龍鱗剝落處露出「南海龍王敖明」族紋,龍須滴血紅鱗化魚——
此乃龍族「精血化靈」之危象,呼應「龍血可鑄靈兵」之說。
敖明見少帝,龍眼溢血如珠:
「敖廣被云中子蠱惑!以『重立靈脈秩序』為名,誘三海龍王議……」話未畢,
玄鐵鏈驟然收緊,龍骨爆響如枯木折裂。少帝揮靈犀角斬鏈,劍光觸鏈竟迸出黑焰——
鏈乃玄天符殘片與龍筋絞成,正應「魔兵沾靈脈血則強」之理。
海底突爆桀桀怪笑,浪分兩路,云中子踏龜蛇二將而出,華陽巾上繡滿玄天咒文,
手中完整玄天符金光刺目,符上「玄天真武大帝」字樣與仙君描述絲毫不差。
其撫掌陰笑:「妙哉!靈脈守護者果然來救龍——
可惜定海珠已吞三海靈氣,吾主即將借敖廣之體重生!」
袖口翻處,符化黑龍張牙舞爪,龍身纏繞「九九八十一道滅靈咒」,咒文流動如魔陣紋路。
少帝急退三步,靈犀角劍芒暴漲三尺,卻見定海珠方向突現白龍虛影——
敖明強提本命龍氣,將海珠吐于沙灘。
珠身本是皓月般皎潔,此刻卻纏九道黑氣,如夜空中九陰蝕日。
少帝忽憶紫微仙君臨終密語:「定海珠乃靈脈之心,非靈脈本源與守護者精血不能凈化。」
遂咬破舌尖,精血混合靈脈泉水澆灌海珠,大喝:「靈犀引靈,四海同頻!」
但見沙灘下青藍色靈脈之光噴涌,與靈犀角、海珠共鳴如琴弦震顫,凝成沖天光柱。
云中子急催黑龍撲光柱,卻見靈犀角爆萬丈金光——光色與「靈犀角吸收天泉時」相同,與光柱、海珠融作三色金橋。
少帝捏「三清訣」,三道光分別注入人、器、珠,敖明趁勢化流光入珠,海珠白光大盛,黑氣如沸湯潑雪,寸寸消散。
云中子面色驟變,化清風欲遁,少帝劍光如電,斬落其八卦袍角。
拾布帛觀之,上繡「玄天真武大帝座下左護法云中子」,地圖上「通明殿」三字旁朱筆批注:「靈霄殿暗閣」。
忽聞海底敖廣急呼:「少帝!陣中還有玄天真武……」聲戛然而止,海面唯余波濤嗚咽。
少帝握海珠,見珠內敖明虛影盤坐調息,龍鱗間隱約浮現「斜月三星洞」樵夫紋樣,
正自疑惑,靈犀角突現血字:「石猴破石日,正是訪仙時」——字跡與仙君臨終血書筆法相同。
抬眼望西方,見天際有猴形云影轉瞬即逝,掌心忽現石猴腳印與金箍棒虛影,與布帛「通明殿」印記遙相呼應。
少帝正欲細觀,忽聞海浪聲中夾雜樵歌:「觀棋柯爛,伐木丁丁,云邊谷口徐行……」循聲望去,
見一樵夫負薪立于礁石之上,蓑衣斗笠遮面,腰間別著的斧頭卻似曾相識——斧柄紋路與此前少帝幻象中「方寸山樵夫」一致。
樵夫仰頭朗聲道:「靈脈守護者,可識得此山?」
抬手虛指,遠處云霧中隱約顯出「靈臺方寸山」五個大字,
每個字都由靈脈之氣凝聚,與少帝掌心石猴腳印共鳴。
少帝心中一驚,拱手道:「前輩可是……」樵夫擺手打斷:
「吾乃方寸山一介樵夫,今日見你與玄天真武大帝斗法,特來贈言:
『欲破通明殿之局,需尋斜月三星洞。』」
言訖,將斧頭拋入海中,斧頭竟化作一葉扁舟,載著少帝與海珠破浪西去。
少帝回首再望,樵夫已隱入云霧,唯余斧柄「菩提」二字在浪中閃爍。
【章末詩】
九魔陣碎現符章,靈脈泉通四海泱。
海珠凝光龍氣復,云中子遁帝庭藏。
石猴足跡驚仙闕,方寸山樵指渺茫。
欲問通明殿上事,且看靈脈接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