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 七零:我的經方圖鑒游戲成真了
- 原現
- 2123字
- 2025-05-18 17:01:27
經過顧琰昭的實地考察,他發現大隊確實很窮。
路上坑洼不平,房屋也破舊得很。
小孩們的衣服上布滿補丁,但即使這么瘦弱矮小,也不得不幫家里人干點農活。
原本顧琰昭以為村里這么窮,是因為糧食收成不好。
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土質不好,所以種出來的糧食質量也不高。
但顧琰昭到農田里,蹲下身抓起一把土看了看,卻發現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農田里的土黝黑松軟,明顯是上好的黑土。
那么理論上來說,這樣的土種出來的糧食,這樣應該不會太差才對。
顧琰昭又看了看不遠處的稻田,數量是少了點,但長勢看起來并不差。
這是怎么回事?
好奇怪?。?
顧琰昭困惑地撓了撓頭。
一個老農正好從農田里走出來,扛著鋤頭,拿著肩上的毛巾擦著汗。。
顧琰昭趕緊朝他走過去,問道。
“叔,能問你一個問題嗎?我看咱們這的土質都挺好的,那村里怎么還這么窮,又缺糧食呢?”
老漢看了一眼顧琰昭,“哦,原來是新來的知青啊?!?
他又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搖搖頭。
“咱們村里的土質是好啊,看到那座桐君山沒?估計是有了山林的滋潤,咱們農村的土質也不會太差?!?
“那怎么……?”顧琰昭更奇怪了。
老漢苦笑著說,“咱們這土是好土,種出來的糧食也不孬,可架不住沒機器加工啊!”
“加工?“顧琰昭愣住了。
“是啊,你們從城里的知青不知道吧,糧食都要加工才能吃啊!”
“水稻要脫殼碾米等步驟,就算是不用脫殼的麥子也需要碾壓機,不然這些步驟都用人工手動剝的話,那要弄到何年何月!”
老漢嘆了口氣說,“咱們大隊里沒有機器啊,得借公社里的機器才能加工?!?
“公社里的拖拉機兩個月左右才來一次,而且里面的位置有限,裝不了多少?!?
“所以就算種多了糧食,大家也吃不上啊,這不是白費力氣嗎?”
老漢往地上吐了口唾沫,繼續說道,“有次隔壁老張頭的兒子,覺得好不容易種那么多糧食,不能加工可惜了?!?
“于是他坐牛車走了幾十里地去加工,結果半道上摔溝里去了,糧食全灑了不說,人還骨折了,在床上躺了足足好幾個月才恢復呢!”
老漢壓低聲音說道,“其實以前糧食收成特別好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就算給公社要交去一半的公糧,但剩余的也足夠大家吃喝了?!?
“結果那年公社拖拉機好巧不巧壞了,公社里又沒人會修拖拉機,只好上報到縣里,請專門的人來修?!?
“這一來來回回,等到拖拉機修好了,都已經大半年了!”
“我們這兒天氣又潮濕,糧食不好儲存,大家眼看著辛辛苦苦種好的糧食,放倉庫里全都發霉了,那叫一個心疼??!”
老漢又嘆了口氣說。
“有娃子不懂為什么種好的糧食不能吃,他們又餓得不行,就偷偷把帶殼的糧食往肚子里塞,結果拉肚子差點沒救回來呢!”
老漢又跟顧琰昭絮絮叨叨了一會兒,才扛著鋤頭離開。
顧琰昭又問了幾個村民,這才弄清楚緣由。
大隊里以前種出來的糧食產量確實很多,但是糧食種出來又不能直接吃,還得加工。
村里沒有脫殼機和碾米機這樣的加工機器,要加工的話只能去公社的米面加工廠。
村民們還告訴顧琰昭,公社每兩個月會派來一次拖拉機,到各個大隊里收要上交給公社的糧食。
大隊里自己要吃的糧食也可以這個時候一起去加工廠,加完工再帶回來。
但在公社下屬的幾個大隊里,莽山大隊是離公社距離最遠的。
因此輪到拖拉機接他們大隊的人上去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空位了,所以每次帶去加工的糧食就沒有很多。
如果要用拖拉機以外的方式去公社加工的話,路很遠很難走。
所以種多了糧食也沒有用,又沒有機器加工,他們種糧食的積極性也降低了。
想了想后,顧琰昭就去找大隊長何守田。
大隊長何守田正蹲在門前抽著旱煙,看顧琰昭來了,懶懶地抬了抬眼皮。
他答應把何方執和他的朋友們帶進大隊以后,他這份人情就算是還完了。
因此他現在對這些知青也不會太過熱情。
顧琰昭先是跟大隊長何守田寒暄了幾句,然后直入主題問道。
“大隊長,咱們隊里土質這么好,種出來的糧食質量也好,把它們放在倉庫里堆著多可惜??!”
“我們隊里為什么不買個加工的機器呢?”
“這樣也不需要等幾個月到公社加工廠去加工糧食,咱們隊里自己就可以把糧食加工了,這多方便?。 ?
大隊長何守田有些驚奇地看了顧琰昭一眼。
沒想到這才到大隊兩天,這個知青就把這里的情況了解得這么清楚了。
大隊長何守田站起來吐了口煙圈,“咱們哪是不想買啊?咱們大隊這不是沒錢嗎?沒錢怎么買機器??!”
這簡直是個惡性循環——因為沒有加工機器,所以不愿多種糧食;因為糧食產量少,就更沒錢買機器...…
顧琰昭看著大隊長何守田一副無所謂的嘴臉,心里吐槽道。
大隊里是窮,但我看你這大隊長何守田可不是很窮的樣子?。?
之前何方執和他塞給何守田的糧票,何守田可是一句話都沒推辭就收下了。
這樣的干部,說他很清正廉潔、兩袖清風,沒有貪污這里半毛錢,那顧琰昭是不會相信的。
但話,肯定也不能說的這么直白。
于是顧琰昭試圖繼續勸說道。
“一部加工機器的錢,大家攢一攢總是可以湊到的,實在不行咱們跟公社說一說,先欠著嘛。”
“如果有了加工機器,大家種多少就能吃多少,能吃飽飯,這樣大家種糧食的積極性就更高了,這樣之后大隊的收入不也能提高嗎?”
顧琰昭還想繼續說,被大隊長何守田不耐地的打斷了。
“知青同志啊,別想那么多了。大隊里的情況,我能不比你清楚?
“公社給多少指標,咱們就種多少,要交多少公糧,咱們就交多少,剩下的糧食,夠自己夠吃就行!”
“反正咱們靠山吃山,只要隊里的土質一天不變差,咱們就一天不會被餓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