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鬼岸骷荷
書名: 從斬魔積善開始受祿長生作者名: 崔云樓本章字數: 2126字更新時間: 2025-07-10 20:00:00
“他們真正的去處是被慈母娘娘以秘法練成道兵靈童,加固金蓮真身,強化對鬼岸骷荷的封印,從而防止鬼岸骷荷在慈母娘娘最虛弱的日子里死灰復燃破土而出,同百里水域內的水族群妖向慈母娘娘形成內外夾擊之勢。”
“大人,您肩負守土鎮疆之責,拋頭顱灑熱血,為江州百姓斬妖除魔。我想您應該最能明白,安穩平和的疆域,必須要以血的代價換來,這個最為樸素的道理。”
這回輪到柳觀說不出話了。
“彼岸盛會”也好,“登岸禮”也好,
從住持口中說出的金蓮地母有關故事,無不是帶有嚴絲合縫的行為邏輯,并且和荷湖縣志上記載的公開歷史有著元素一一對照的緊密結合。
強如柳觀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雖然圓融無缺的故事,并不一定就是真實的故事。
可住持的一番話也確實消解了柳觀對金蓮地母的強烈懷疑。
讓他的態度從原本不抱有好感的中等程度敵意,變成了沒有把握的觀望態度。
白蓮教出身的荀信安和金蓮地母廟的住持各執一詞,柳觀夾在中間實在是分不清孰真孰假。
既然如此,索性不去管他。
柳觀有些頹唐喪氣地在住持的引導下掀開紅布,走出了竹棚,沿著后山的山道緩緩步行。
既然查不出個究竟,倒不如先行離開。
作別了住持之后的柳觀,才后知后覺地反應過來一個被他忽視的問題:
金蓮地母在荷湖顯圣也不過是幾十年的時間吧?
滿打滿算,就算是七八十年,也是連百年都不到。
可是各路典籍都有記載,甚至是著重強調了一點,佛國即身派沒落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這種方式求道成佛極其困難,即便是成了佛,也是一具沒有未來的肉身枯尸,所以才會門庭敗落,被佛國子民逐漸淘汰。
最后淡出了佛國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可是既然這種方式連佛國本土的僧侶都強調成佛極其困難,更是少有聽聞能在氣海境以下修成佛身的。
怎么?
你小小的一個荷湖怎么會在幾十年間連續科技大爆發,一連出了三十三座肉身佛?
這是何等的鐘靈毓秀,換了一方菩薩凈土世界來,恐怕也比不上你的強度吧?
還是說荷湖這些肉身佛是按世尊他老人家指定的指標成佛的,沖量這么猛?
這里面能沒有問題嗎?
柳觀后脊冒出了一陣冷汗,靈臺卻倏忽一陣清明。
他從懷中摸出赤身鯉妖的妖魄珠,含在口中,一股清冽的純粹妖魄之力涌入喉中,靜氣直沖顱頂天靈。
才發覺腦中幾縷蕩漾的粉紅煙火,像是香燭焚起后的裊裊煙霧。
這就是影響了他精神狀態和理智邏輯的罪魁禍首?
柳觀意念微動,絲絲縷縷寒陰月魄如潮涌來,齊齊將那幾縷油滑的粉紅煙火以太陰寒潮卷起之后捕殺一空。
隱匿著的幾縷怪異煙氣終于被蕩滌殆盡。
他卻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怪異煙氣悄悄潛伏入人腦中隱匿,能影響人的思維神智。
卻不知煙氣的來歷,究竟是荷湖中的妖血佛骨和島上的瘴氣遇合之后產生的神奇造物,還是島上無處不在的禮佛熏香所致呢?
他正在苦苦思量著荷湖的重重疑霧,眼角余光卻陡然瞥見山下一處層林參天的莽蒼郊野處,升起了一顆信號煙。
煙火在白晝下并不顯眼,是神策府專門的傳訊信號。
蔡永安他們已經和地龍婆交上手了!
柳觀再顧不得其他,如雀鳥般輕身提縱,足尖輕點在了松木高枝,一起一落之間已經躍出了十數棵參天大樹的距離。
急匆匆地往信號處趕去。
······
至高峰下,講法佛堂。
數十個布衣百姓正襟危坐,整齊地端坐在自帶的蒲團上,聆聽金蓮地母廟的上師講法。
蓮安居士今次講法的內容,是他們金蓮地母廟中居士團體編纂的一本《勸善典》,里頭講述的都是以荷湖為藍本,憑空創作出來的英雄和佛學大家的故事。
三十三篇的內容,不外乎都是將外界等閑的佛學典故換皮成荷湖的本土化人物地點。
最為經典的章節,便是蓮安此時正在講述的木荷居士的故事。位于《勸善典》開宗明義的第一篇,也是金蓮地母廟最為得意的作品。
木荷居士的母親身犯口業殺業,墜入地府冥獄,日夜受那鬼岸骷荷吮血噬身之苦。
木荷居士原本在金蓮地母座下修持即身法,夢中得到母親托夢,見她飽受冥獄之苦,便舍身前往地府救援。
他赤腳踏上冥土,口頌金蓮地母尊號,步步生蓮,無數的地涌金蓮異象幫助他渡過了萬物不能浮起的黃泉河,將母親救出地獄送入輪回,自己卻因為違反了三界秩序被滯留地府之內不得還陽。
金蓮地母感念其孝道,抬手點化下金身,助他成就肉身佛的金身修為,讓木荷居士成功被佛國凈土接應。
不單單逃離了地府,甚至還因為修成了位格最高的不朽金身,在諸佛之中排名極為靠前,享受身前身后的尊榮。
這就是金蓮地母廟的編書居士團最得意的一篇勸善作品,也是整個荷湖最有聽眾市場的名篇。
換了柳觀來現場聽講,一定是要夸一句“最荷幻想”的。
蓮安的水平算不上高明,他只是把“木荷救母”這個在外界最廣為流傳的佛國經典故事縫合了一下。
從人名到地名,能換成荷湖本土耳熟能詳的名字的地方,全都統一調整了中譯中的內容。
最后,也是蓮安和他的師兄弟們最得意的地方,是他們畫蛇添足地加上了木荷身列凈土之后,佛陀果位在諸佛之中后發先至,成為了最接近世尊的幾大弟子之一。
既能狠狠地滿足了荷湖百姓的本土情懷,又巧妙拔高了金蓮地母自產自銷的三十三尊肉身佛。
一個故事講完,臺下聽經百姓的掌聲久久不歇,不少人眼掛熱淚,被木荷居士的拳拳孝心感動得涕淚橫流,沾滿了衣襟。
蓮安滿意地露出了慈祥笑意,很常規地多問了一聲:“不知諸位善男女可有煩惱疑慮,不妨講出來,讓本居士嘗試一一解惑。”
“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蓮安居士講述的木荷救母故事,怕是多有錯漏!”
此言一出,群情一時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