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拉外援
- 航空崛起1979
- 墨鐵連鍛
- 2175字
- 2025-07-27 15:29:05
林振凱想到之前與011基地的白所長說過的要為他們拉一個外援。林振凱想到一個傳奇人物——斯坦利·胡克教授。
斯坦利·胡克教授是全球航空發動機領域最富盛名的巨匠之一。作為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功勛卓著的前總工程師,他不僅是渦輪噴氣發動機發展的重要奠基人,也是渦輪增壓技術的關鍵革新者。
1907年誕生于英國肯特郡的胡克,中學時代學業表現雖不顯山露水,但其超常智力已在學科競賽中嶄露鋒芒。1926年進入帝國理工學院,他先在數學系專攻應用數學,期間對流體力學產生濃厚興趣。1929年,胡克毅然轉入航空工程系,潛心鉆研空氣動力學理論。
彼時,研究超聲速氣流需突破關鍵設備限制——世界上尚不存在實用的超聲速風洞。年輕的胡克以其獨到的創造力在求學期間解決了這一難題。他提出革命性的方案:通過大幅降低空氣密度,顯著減小產生超聲速氣流所需的功率。這套理論被英國軍方慧眼識中,其主導建造的世界首臺實用超聲速風洞隨即啟動。
胡克的職業生涯與二戰風云緊密相連。他一畢業,他便加入羅羅公司,肩負起提升英國皇家空軍戰機關鍵性能的重任——研制高性能渦輪增壓器。正是在這段緊張攻關歲月里,他深刻領悟了理論對工程實踐的強大指導作用,留下了那句傳世箴言:“在工程領域,鋼筆往往比扳手更強大。”胡克團隊的成果卓著,顯著提升了英軍戰機的作戰高度,為贏得不列顛空戰立下汗馬功勞。
在羅羅公司,胡克與噴氣推進先驅弗蘭克·惠特爾密協作,共同催生了航空史上產量最大的離心式噴氣發動機——劃時代的尼恩。然而,1948年,公司高層與胡克在發動機發展路線上產生根本分歧:羅羅堅定支持軸流式渦輪發動機,而胡克堅信離心式前景更廣闊。理念沖突不可調和,胡克選擇遞交辭呈。
轉投布里斯托爾飛機公司后,胡克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布里斯托爾擁有從整機到發動機的完整研發體系。胡克迅速主持研發出普羅透斯3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作為動力核心裝配于世界首款投入商業運營的橫跨大西洋客機——不列顛尼亞,書寫了航空史上重要篇章。
隨后,他領導團隊完善了奧林帕斯渦噴發動機,并相繼主導設計出著名的奧菲斯和革命性的飛馬。尤為重要的是,他對奧林帕斯發動機進行了顛覆性升級,使其最終成為英法超音速傳奇客機“協和”的心臟。
世事難料,1961年,陷入財務困境的老牌巨頭羅羅公司采取戰略性收購,將布里斯托爾的航空發動機部門收入麾下,胡克由此戲劇性地重返故地。
然而,這次回歸絕非榮歸。羅羅將這位功勛卓著的元老邊緣化,調離核心技術研發崗位,轉任全球范圍內的技術顧問與支援角色。盡管職責依然重要,胡克實際上已遠離新型航空發動機研制的核心舞臺,令人扼腕。
胡克爵士與華夏的聯系,最早可追溯至動蕩的1930年代。當時他應北洋政府之聘,計劃出任北洋大學航空學教授。然而,日本侵華戰爭的全面爆發,阻斷了其赴華行程,這份教職未能成行。
歷史的機緣在近四十年后重現。1972年,在華夏與不列顛關系緩和的背景下,已封為爵士的胡克作為英方首席專家,深度參與了華夏第一個引進西方技術的航空發動機項目——至關重要的渦扇9項目。期間,他憑借深厚學識,為華夏有效解決了多個關鍵的航空發動機技術難題,為項目成功作出了實質性貢獻。
在1973年8月15日,在BJ莊嚴的儀式上,胡克爵士在懸掛著毛主席肖像的會議室內,鄭重接過了包裹著紅綢的證書,被正式聘為北京航空學院名譽教授。
時間至1976年時,胡克教授已從羅羅公司退休。
林振凱將胡克教授的情況說給吳忠華聽。
吳忠華聽后點頭道:“胡克教授來訪時我曾與他接觸過。你的意思是要我在與羅羅談判時聯系胡克教授,通過他來促成與羅羅的談判,是想打感情牌?”
林振凱回答:“對羅羅公司打感情牌可以一試,但我估計作用有限。我的真實想法是邀請胡克教授來華指導我們的航空發動機研制工作。”
林振凱繼續說:“如果邀請不到胡克教授本人,當年布里斯托爾并入羅羅后,受到邊緣化待遇的應當不止胡克教授一人。若能請胡克教授介紹其他與他一同工作過、同樣被邊緣化的資深專家給我們,也是很好的選擇。當然,能請到胡克教授本人最好。”
吳忠華贊同道:“這個想法不錯。抵不列顛后我會設法接觸胡克教授。如果他同意,就請北航發出正式邀請。胡克教授本就是北航名譽教授,北航邀請自己的教授來授課或指導合情合理。”
林振凱說道:“還是吳老考慮周到。這樣我們就能名正言順地邀請胡克教授了。”
吳忠華接著問道:“準備以哪個項目為由邀請胡克教授來華支援呢?”
話音剛落,吳忠華立刻想到此前上級首長向他詢問過的一件事。事關011基地計劃:在即將定型的渦噴13基礎上,吸收借鑒外軍標準,將其改進為渦扇發動機,同時完成相應軍用標準的制定。
當詢問道自己時,自己還評價過太激進了,即便一個目標都很難達成,還一次上兩個目標。
吳忠華說道:“邀請胡克教授來華,是因為011基地的項目吧?”
對于吳忠華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奇怪,對此林振凱對此沒有驚訝:“是的,吳老。您對這個計劃評價如何?”
吳忠華笑道:“若問我個人評價,我只能說它‘異想天開’。但既然有林主任深度參與,才讓它有了一絲可能。”
這并非吳忠華客套恭維。自渦扇9項目劃到1000內后,其經費投入已遠超以往水平,達到國家重點項目數倍之巨。工程中的難點,往往能通過時間和資金投入解決。若此項目能獲得與渦扇9同等的資源支持,就沒有什么是不可克服的。
“你有沒有將這個想法匯報上去?”吳忠華問道。
林振凱這才想到沒有匯報上去,搖搖頭道:“還沒有匯報。這不想到就與來找吳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