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又紅又專的李平安
- 火紅年代:從拒絕拉幫套開始
- 起名太難受了
- 2011字
- 2025-06-07 23:43:09
“同志,你好,我是咱們省《陜北日報》的記者趙無極,你就是李平安同志吧?你的事跡我聽說了,真是了不起啊”
被縣里的領導親自從火車站接到,順便跟著領導一起坐吉普車趕到煤礦的省報紙記者趙無極,從車上一下來,辨別過迎接眾人身份后,立刻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鏡,熱情地握住李平安的手來回晃蕩。
“貧下中農出身的子弟,能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搞出技術發明,太符合當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了”
看著眼前這位穿著洗得發黃的白襯衣,鼻梁上架著一個黑框眼鏡,胸前別著一枚像章,標準的六七十年代知識分子打扮趙無極,李平安并不會因為對方的熱情,就放松警惕,大大咧咧的跟對方說話。
宣傳一直是主陣地,各方重點關照的對象,這年頭能在報社里生存下來的,要么是人精中的人精,要么就是思想方面正的發邪的存在,一個字說錯,你人就完了。
面對著趙無極的夸獎,李平安保持著憨厚的笑容,組織了一下語言后,這才開口回道:“趙記者你太過獎了,能搞出這點小發明,全靠黨的培養和領導的支持,要是單憑我一個人,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此言一出,不止是煤礦的趙德柱,就連跟著記者一起來的縣領導,也沖著李平安露出了滿意的表情。
這個小同志,覺悟很高嘛,不錯,不錯,知道把功勞歸功于黨和組織的培養,沒有跟其他絲毫覺悟不講的同志一樣,一有點成績就驕傲自滿,把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絲毫不提黨和領導的功勞。
趙德柱更是心里有了底,昨晚在小食堂和李平安的一番骯臟PY交易后,趙德柱本來還擔心李平安不會說話,聊起來就忘了答應自己的事,現在跟記者見面后的第一句話就定下了基調,自己無憂矣。
趙無極也詫異的看了李平安一眼,在來之前的火車上,趙無極已經把李平安的資料看了一遍,知道李平安就是個農村長大的孩子,家里也沒什么領導背景。
本以為對他進行采訪,還需要自己絞盡腦汁的對他的回答潤色一番,沒想到這個小伙子說話如此得體,這下看來自己的這趟采訪會輕松很多。
有了這個想法,趙無極臉上的笑容更真誠了幾分。
趙無極來的急,在門口沒有過多的寒暄,直接就拉著李平安在煤礦中找了個會議室,開始進入了正題。
趙無極推了推眼鏡,翻開筆記本問道:“李同志,能詳細說說你這個發明的過程嗎?特別是怎么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的?”
李平安注意到趙德柱和縣領導都坐在一旁,謹慎地回答:“其實這個想法很簡單,當時我從縣里回家,在回家的山路上,恰好遇見了煤礦的車隊剛過一個下坡,卡車停在路邊讓剎車鼓慢慢散熱”
說到這里,李平安頓了頓,看了眼緊張期待看向自己的趙德柱后,這才繼續往下說:“我看著這么多車停下來不動,心里好奇,就上前去跟車隊攀談,那時候恰好是革委會主任趙德柱同志帶隊,趙德柱同志......”
隨著李平安對著記者的講述,坐在會議室角落里的趙德柱臉都快要笑爛了。
沒想到李平安這么上道,這下自己的政治資本穩了,少不得一個深入群眾,發現人才的美名要落到自己頭上。
這次報道一出,自己的位置就又能往上動一動了。
趙德柱心里美滋滋地想著,昨晚那輛自行車和兩個臨時工名額給得真值。
一旁的其他縣里領導,看著美滋滋的趙德柱,心里暗自羨慕嫉妒恨,白白的竟然讓這個老趙撿了這么大個便宜。
他們也想出出名,可惜的是,實在是跟這件事扯不上關系,想要分一杯羹都找不到由頭。
采訪持續了近兩個小時,昨晚已經有了準備的李平安,回答的滴水不漏,口號喊得飛起,總之一切都是組織的培養,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自己只是在黨和領導的關懷下,偶然發現并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切記錄完畢,放下手中的鋼筆,趙無極滿意地合上筆記本,推了推眼鏡說道:“李同志,你的故事很有教育意義,這篇報道發表后,一定會激勵更多青年投身技術革新。”
說著,也不等回答,他又轉向趙德柱和縣領導:“領導同志們,這次采訪收獲很大,李同志的事跡充分體現了在黨的領導下,工農群眾發揮聰明才智的生動實踐。”
跟來的縣革委會主任孫明杰笑著點頭:“趙記者說得對,李平安同志這個典型很有代表性,我們要在全縣范圍內推廣學習。”
“不止全縣推廣學習,我覺得像李平安同志這樣又紅又專的人才,必須給予重用,我提議,回縣里后領導班子開個會,特批一個正式編制,解決李平安同志的戶口問題,然后把李平安同志調到縣機修廠技術科工作”縣工業局局長宋炎陽,突然開口提出了解決李平安工作的提議。
明顯沒想到宋炎陽會這么說的孫明杰,先是一愣,隨后立刻反應過來:“宋局長說的沒錯,像李平安同志這樣的人才,在公社務農可惜了,這完全是對人才的浪費,應該到更能發揮作用的崗位上去”
一旁的李平安看著這突然轉變的局面,整個人也是一愣,怎么好好的,就把話題扯到自己的工作上了呢?
李平安的腦子在飛速盤算,想著要不要接受縣里領導的提議,順勢接下縣里機修廠的工作。
縣里的工業實力不強,沒有正兒八經的機械廠,唯一和機械沾邊的只有一個機修廠,要是能去那里工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就當李平安在心里權衡利弊時,趙無極哈哈一笑,將話茬接了過來:“平安同志的工作問題,我覺得還是等等再說吧,說不定省里研究所也對平安同志感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