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柳蕓帶著剩下的三只書箱來到鎮上。雖然正值收麥時節,街上人不多,但她還是選擇在面館門口擺攤。陽光下,她的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一邊吃著面,一邊向過往的人介紹這新奇的書箱。可惜聽到價格后,大多數人都露出為難的神色,搖搖頭走開了。
“這價格是貴了些,”一位穿著儒衫的中年人駐足觀看,“但這做工確實精細。”
柳蕓連忙起身,仔細講解書箱的特點。她注意到對方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書箱的機關處,心中暗暗記下這一細節。
在幾個讀書人家門前,她終于成功賣出了全部存貨。雖然稍微降了點價,但收獲的市場反饋更有價值。
夕陽西下,柳蕓踏著歸家的路,腦中已經開始構思改進方案。“看來得加些裝飾配件......”她喃喃自語,“書生們就愛這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柳蕓駕著牛車,遠遠就看見夕陽染紅的村莊。
田野間,村民們忙碌的身影此起彼伏。有人彎腰割麥,有人挑著擔子運送,還有人在田埂上休息。
空氣中彌漫著麥香,混合著泥土的芬芳,讓人心曠神怡。
牛車吱呀吱呀地前行,車上的孩子們有的打盹,有的小聲說笑。柳蕓時不時回頭看看他們,眼中流露出溫柔的笑意。
將牛車停在工廠門口,柳蕓轉過身,輕聲對車上的五個孩子說:“你們先回家,我和韓木匠算完賬就回。”
大郎立刻站起來,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好,我帶他們回去。”
其他幾個孩子也紛紛跳下車,拖著各自的書箱往家走。陽光斜斜地灑在他們身上,拉出長長的影子。
銀貴背著竹簍,和空手的二郎走在最后。望著前方三人肩上的書箱,他眼里滿是羨慕。
那精致的木工,光滑的表面,還有那實用的設計,都讓他心癢難耐。
二郎倒是心情不錯,哼著小曲,想著待會兒能拿到銷售提成。他偷偷瞄了眼銀貴的表情,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
銀貴心里盤算著,三嬸的書箱要五百多文,爹娘肯定不會給他買。
他咬了咬下唇,眼珠轉了轉,突然靈光一閃——要不...求三嬸給個批發價?
這個念頭一起,銀貴就按捺不住了。他猛地停下腳步,對二郎喊道:“二郎,我先回去了!”說完撒腿就跑,揚起一路塵土。
“他這是怎么了?”二郎站在原地,一臉疑惑地撓了撓頭。
大郎回頭看了眼銀貴遠去的背影,笑著搖搖頭:“還能為什么,想讓大伯買書箱唄。”
“他該找我買才對。”二郎小聲嘀咕著,臉上露出精明的表情,“我還能給他打折,自己還能拿提成。”
“你這孩子,想錢想瘋了。”大郎怒目而視,語氣里帶著無奈,“收斂點。”
“咱們自家人不用客氣。”二郎嘟囔著,但也不再多說,只是踢著路邊的小石子解悶。
前面,三郎和四娘蹲在路邊玩著野草,把草編成各種小玩意。大郎看了看天色,催促道:“快點走,家里活還多著呢。”
他心里盤算著今天要做的事:臟衣服要洗,院子要打掃,還得帶老影去河邊洗澡吃草,雞籠也要收拾...要不是他們幫忙,阿娘一個人哪忙得過來。
柳蕓這邊已經把牛拴好,輕輕拍了拍牛背,轉身叫來韓木匠算賬。
工坊里,木屑的清香彌漫在空氣中。陽光從窗戶斜射進來,照得漂浮的木屑如同金粉。韓木匠戴著老花鏡,認真地在算盤上撥弄著。
這次收入十兩零二百二十四文,去掉成本,凈賺了六兩五百多文。
給了二郎九十文提成后,她和韓木匠一人分得三兩零二百一十三文。
因為拿了兩只書箱去沈氏送人情,柳蕓最后只收了三兩整。她將錢袋子系好,小心地放進衣襟。
韓木匠本不想收那份,但架不住柳蕓堅持。他摘下老花鏡,擦了擦額頭的汗:“蕓兒,你太實在了。”
正說著書箱改進的事,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銀貴拉著鄭氏跑了進來,帶起一陣風,吹得木屑紛飛。
“三嬸,我要買書箱!”銀貴眼睛亮晶晶的,像是揉進了星星。
鄭氏在后頭喘著氣,無奈地說:“這孩子看上你家大郎的書箱,在家鬧得不行。非要我帶他來買。”
柳蕓看著歡天喜地在書箱間穿梭的銀貴,嘴角揚起溫柔的笑意:“二百文就行,畢竟是合伙生意,成本得收回來。”
鄭氏驚喜地從荷包里數出兩百文給她:“那就替銀貴謝謝三嬸了。這價錢,真是太便宜了。”
“自家人,不用客氣。”柳蕓將錢收好,幫銀貴挑了個做工最好的。
銀貴抱著精心挑選的書箱,愛不釋手,一路都舍不得撒手。陽光下,他的笑容比蜜還甜。
到了大院門口,鄭氏拉著柳蕓的手,留她吃飯。柳蕓婉拒了,正要轉身離開,鄭氏突然嘆了口氣。
“今年麥子情況不太好。”鄭氏的眉頭皺起,“山腳那片幾乎絕收了,不過你家那十畝應該還行。”
柳蕓心里一緊,手指不自覺地絞在一起:“蟲害很嚴重?”
“每隔幾年都這樣,咱們還有存糧,倒是不怕。”鄭氏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
回家路上,柳蕓看到田邊堆積如山的黑色麥稈,農人正在焚燒。濃煙裊裊升起,帶著焦糊的氣味。
她隨手抓起一把麥穗,輕輕一捏就成了粉末,心里沉甸甸的。
到家后,院子里堆滿了短工們收割的麥子。她仔細檢查了一番,不少麥穗都有黑點,看似飽滿實則半空。這情況,比鄭氏說的還要嚴重。
“阿娘,吃飯了!”四娘清脆的聲音從院里傳來,打斷了她的思緒。
柳蕓強迫自己收起心事,應了聲。
飯桌上,孩子們有說有笑。大郎給弟弟妹妹夾菜,二郎還在算著今天的提成,三郎和四娘爭搶最后一個雞蛋。
柳蕓看著這溫馨的一幕,心里卻難以平靜。
今年的收成不好,接下來的日子怕是不好過。她得想辦法多賺些錢,給孩子們攢些過冬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