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韋家兄弟傳奇
- 穿成婆婆,她帶飛全家
- 雪里飄霜
- 2469字
- 2025-05-07 19:49:43
韋家兄弟二人的崛起,讓京城又添了一份談資。有人贊嘆他們的堅韌,有人感慨命運的無常。但更多的人,卻在私下里議論著韋家當年的往事。
“聽說當年韋御史一家,就是得罪了丞相才...”
“噓,小聲點。這種事,還是少說為妙。”
周琴坐在自家小院里,聽著賈永武的講述,眼中閃過一絲若有所思的神色。她知道,這背后隱藏的故事,遠比表面看到的要復雜得多。
“韋家兄弟的經歷,確實不同尋常。”周琴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
賈永武點了點頭,“嬸子明白就好。這樣的人,最好還是少惹為妙。他們從高處跌落,又重新爬上巔峰,心性哪能跟常人一樣?”
周琴微微一笑,沒有多說什么。她的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計較。
“你還有多久去京城?”周琴突然問道。
賈永武愣了一下,“大概半個月后吧。嬸子有什么事嗎?”
周琴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道:“到時候你再來我這里一趟。我可能有些事要托付給你。”
賈永武雖然疑惑,但還是痛快地應了下來。
送走賈永武后,周琴站在院子里,望著天邊的晚霞,陷入了沉思。韋家的故事,讓她想起了自己的過往。命運無常,誰又能說得準將來會如何呢?
就在這時,王氏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阿琴,你快來看看,陳忠家的新房子怎么樣?”王氏興奮地拉著周琴的手,眼中滿是喜悅。
周琴回過神來,跟著王氏往陳忠家走去。路上,她聽王氏講述著這幾天建房子的經過,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你們家真是好福氣,這么快就把新房子蓋好了。”周琴由衷地說道。
王氏笑得合不攏嘴,“還不是多虧了你的主意。要不是你提醒,我們哪敢這么大膽子啊。”
走進陳忠家的院子,周琴看著嶄新的房子,心中也不禁生出幾分感慨。
夏日的驕陽炙烤著大地,陳忠急匆匆地跑回家中,推開門卻發現屋內空無一人。他喊道:“阿爹!阿娘也不在!”聲音里帶著一絲慌亂。
陳剛從后院走來,眉頭緊鎖。“走,去作坊找找,你阿娘說不定在那里!”
父子倆匆忙趕到作坊,遠遠就聽見里面傳來笑聲。陳剛焦急地嚷道:“咱家咋沒了?”
作坊里的人哄堂大笑。王氏無奈地搖頭,“你們瞎了不成?屋子又沒長腳,還會跑了?是我讓人翻新了三間。”
陳忠和陳剛面面相覷,既驚又喜。陳剛低聲道:“這些本該是我們操心的事,結果都讓你一個人忙前忙后。”
王氏不以為意,“你們要是真過意不去就把建房子的錢先還了,我還欠阿琴一千多文呢!”
“還還還,我馬上去還!”陳剛說著就要轉身。
陳忠攔下他,“阿爹,你腿腳不方便,我去就好。”
來到周琴家,陳忠局促地站在門檻前。周琴從里屋走出,笑道:“孝兒,來得正好,我剛煮了綠豆湯。”
陳忠連忙擺手,“大娘,我是來還錢的。”他從懷里掏出錢袋,雙手遞了過去。
接過錢袋,周琴沒有打開。陳忠猶豫片刻,還是問道:“大娘,大頭這次能回來喝我的喜酒嗎?”
周琴臉上閃過一絲無奈,“他倒是想來,可惜客棧那邊只有他一個掌勺師傅,還真走不開!”
陳忠眼中閃過一絲失落,隨即掩飾道:“我就是太久沒見過他,這才問問。”
“大娘明白,大娘明白!”周琴含笑目送陳忠離開,眼中卻閃過一絲復雜。
第二天,天還未亮,村里就熱鬧起來。婦人們紛紛趕到陳家,都想一睹三間新房的風采。院子里人聲鼎沸,有人打聽用了多少錢,有人則詢問多少人忙活了多久。
正午時分,陳忠牽著一匹駿馬,上面坐著身著紅衣的新娘。賈永武作為新娘大哥,跟著一起過來送親。看到陳家煥然一新的屋子,他拍著陳忠的肩膀感嘆道:“沒想到你家的速度這么快!”
陳忠憨厚一笑,“大舅哥說笑了,都是阿娘一人張羅的。”
“那你可要好好孝敬你阿娘!”賈永武意味深長地說。
陳忠卻沒多想,只是點頭應是。
婚禮進行得十分順利,賓客們都喜笑顏開。周琴卻在席間悄悄離開,匆匆回到家中。
推開門,發現苗豐正在院子里等候。少年眼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低聲喚道:“大娘。”
周琴心中一緊,“你真的決定要去京城了?”
苗豐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我想替我娘正名。只要我娘不是罪奴,姑姑就不能再肆意拿捏我,我還能繼續念書。”
周琴嘆了口氣,“既然你都想好了,那就去吧。過幾日賈鏢師又要去京城,我將你托付給他。你要聽他的話,他能保證你平安抵達。”
“謝謝大娘!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苗豐跪下,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
幾日后,賈永武來到周琴家。周琴將穿戴整齊的苗豐領到他面前,“這次我想麻煩你幫我把他平安送到京城,多少銀子,我給!”
賈永武打量著苗豐,沉吟片刻,“還是一兩銀子。”
周琴挑眉,“永武,咱們在商言商,這次可是將一個活生生的人交給你,肯定不止一兩!”
賈永武垂眸,“這次護送的是瑞興商行的藥材,六十車,他們派了一百個護衛,我們鏢局也出了一百個鏢師。多帶一個人不會有什么妨礙,他吃住隨我,用不了幾個錢。”
周琴無奈一笑,只能順著他的安排。
送走苗豐后,周琴回到家中,心事重重。她走到院子里,看著晾曬的樹皮,默默計算著時間。那些經過長期風吹日曬的樹皮已經氧化成白色,可以開始制作紙張了。
她取了一些樹皮,在溪水中反復清洗捶打,再用草木灰沖堿。將處理好的樹皮放入大鍋中蒸了一晚,次日取出清洗。
經過處理的樹皮潔白如雪,宛如一團團純白的棉線。周琴仔細篩選,將次皮淘汰,把好的放入石臼中反復捶打。
這個過程叫舂紙漿,舂過的紙漿團用布包裹扎緊,在水中蕩兩下,隨后倒入打漿池。因為家中沒有專門的打漿池,周琴讓村里的老人幫忙箍了一個超大的木桶,雖然條件簡陋,但勝在方便。
打漿過后,周琴取來楊桃藤錘爛泡水,過濾后留下的汁水就是紙藥。將紙藥倒入打漿池中,紙藥會讓紙漿纖維在水中懸浮,方便后面揭紙時紙張不會黏連。
這一步還是她四處打聽得來的經驗。做完這些,就可以開始抄紙了。周琴小心翼翼地用竹簾過濾水分,留下纖維。隨后像壓豆腐一樣進行壓紙,去掉部分水與紙藥,使紙平整緊實。
最后一步是曬紙。周琴將濕紙一張張揭下來,小心地放到木板上晾曬。等紙干透,再小心翼翼地揭下來,一張張嶄新的紙就做好了。
因為是第一次嘗試,周琴格外謹慎,整個過程耗時幾天。但結果卻出乎意料的好,做出來的紙潔白干凈,筆墨落上去也不會暈開浸透。
周琴欣喜若狂,趁著興頭又開始準備第二批。她看著堆積如山的樹皮,心想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至于第一批紙,她已經仔細打包好,打算過幾日送去柳灣鎮給竹掌柜和沈長福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