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一個(gè)鋪位五毛錢
- 七零老宅通現(xiàn)代
- 花時(shí)節(jié)
- 2264字
- 2025-05-07 20:33:16
林巧云走過去,看著妹妹稚嫩的小臉,心中涌起一陣暖意。她輕輕揉了揉妹妹的小腦袋:“傻丫頭,姐姐不是經(jīng)常來看你嗎?等暑假,咱倆老家待幾天。”
巧月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像是星星一般閃爍,她迫不及待地看向慕老師和司老師。
慕老師被她期待的眼神逗笑了:“考到85分就讓你去。”
“85分?”巧月皺起了小臉,嘴巴撅得老高,“這也太難了吧。”
看著妹妹愁眉苦臉的樣子,林巧云忍不住說道:“青松上學(xué)期可是考了全班第十一名呢。”
“真的嗎?”巧月眼睛一亮,隨即挺直了腰板,“我非得殺進(jìn)年級前十!”
“好啊,”林巧云被妹妹的模樣逗笑了,“要是考進(jìn)前十,姐姐就送你禮物。”
“拉鉤!”巧月立刻伸出肉乎乎的小拇指。
兩人拉完鉤,巧月重新專注于作業(yè),林巧云這才對兩位老師說起了自己要去府城的打算。
“我想去看看二姨,”她的聲音有些猶豫,“也想打聽青桐的消息。”
提到二姨,林巧云的心情很復(fù)雜。
那是照顧過青桐和巧月三年的人,雖然最后的結(jié)局并不愉快,但那份恩情始終記在心里。
慕老師一邊幫她收拾東西,一邊輕聲說道:“是該去看看。有些事情,當(dāng)面說清楚比較好。”
第二天一早,林巧云就踏上了去府城的路。她特意準(zhǔn)備了一些路上的零食:水和酸梅湯,還有果香糖和話梅,路上又買了新鮮的桃子。
坐在顛簸的長途車上,她望著窗外飛速掠過的景色,思緒紛飛。記憶中的畫面不斷閃回:二姨給青桐和巧月買新衣服的場景,二姨教他們寫作業(yè)的樣子,還有最后那場不歡而散的爭執(zhí)。
到了府城,她沒有直接去找二姨,而是在附近找了個(gè)小旅館住下。
林巧云拎著背簍走進(jìn)旅社,迎面就撞上前臺(tái)姑娘熱情的笑臉。
“這不是林同志嗎?”前臺(tái)姑娘眼睛一亮,“這次獨(dú)自前來啊?”
林巧云將介紹信遞過去,臉上掛著禮貌的微笑:“是啊,來看親戚。”
她的目光不自覺地在大堂里游走。半年不見,旅社的變化讓她驚訝。大理石地面被擦得锃亮,墻上新貼了幾張宣傳畫,角落里還添了幾盆綠植。最明顯的是人流量,比上次多了何止一倍。
“現(xiàn)在不比從前了。”前臺(tái)姑娘一邊查驗(yàn)介紹信,一邊感慨道,“這兩年政策好,出門的人多了,推薦信有門路。你看我們這生意,比去年好了好幾倍呢!”
她說著,指了指門外熙熙攘攘的街道:“你瞧,光是我們這條街,就新開了好幾家店鋪。”
林巧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街上的景象讓她眼前一亮。
記得上次來時(shí),街上冷冷清清,零星幾個(gè)行人匆匆而過。如今卻是另一番光景。
人民食堂擴(kuò)了兩間門面,紅漆的招牌格外醒目,門口排著長隊(duì)的食客臉上都帶著期待。街邊小販挑著擔(dān)子、推著車子,吆喝聲此起彼伏。空氣中飄著各種食物的香氣,勾人食欲。
“姑娘,來我這嗦個(gè)肉夾饃唄?”一個(gè)戴著白帽子的小販熱情招呼,“現(xiàn)烤現(xiàn)做,兩角錢一個(gè),保證好吃!”
林巧云被香味吸引,走近攤位。鐵鍋上方升騰的熱氣模糊了小販的臉,但擋不住他臉上的笑意:“兩角錢能掙到錢嗎?”
“掙得不多,但勝在量大啊。”小販一邊麻利地切著肉,一邊解釋,“這旅社門口,一天能賣好幾籃子呢。再說了,現(xiàn)在大家手里都有錢了,生意比往年好做多了。”
林巧云從背簍里掏出飯盒:“給我來一個(gè),直接放飯盒里就行。”飯盒里原本裝著慕老師給的雞蛋包子,路上吃完正好派上用場。
小販?zhǔn)帜_麻利地將切好的肉和菜碼放進(jìn)餅里,又澆上一勺湯汁。香氣撲面而來,讓林巧云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在旁邊的小攤買了份鹵肝,林巧云回到前臺(tái)。旅社里人來人往,有拎著大包小包的商販,有背著書包的學(xué)生,還有抱著孩子的婦女,各種口音混雜在一起,熱鬧非凡。
“姑娘,通鋪還有位置嗎?”
“有的,女賓通鋪,一個(gè)鋪位五毛錢。”前臺(tái)姑娘接過錢,熟練地開了收據(jù),“對了,貴重物品可以存前臺(tái),比自己帶著安全。現(xiàn)在人多,小偷小摸的也難免。”
林巧云笑著搖頭:“不用了,我這沒什么貴重東西。”她早把錢票都縫在貼身衣物里了,就算遇上扒手也不怕。
順著樓梯上到二樓,推開通鋪的門,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混雜著汗味和樟腦丸味道的悶熱氣息。鋪位上東一堆西一堆地放著行李,有人坐著聊天,有人躺著休息,還有人在整理東西。
找了個(gè)靠窗的位置,林巧云把背簍放好,躺在鋪位上讓顛簸了一路的身子歇息片刻。耳邊傳來各地口音的交談聲,有說買賣的,有聊家常的,還有打聽路線的。
得虧跟秦巧芬混了一年,聽她看短視頻,不然這些外地話還真聽不懂。想到秦巧芬,林巧云心里一陣酸澀。要不是為了找青桐,她也不會(huì)來這么遠(yuǎn)的地方。
等身上的疲憊稍減,林巧云坐起來,拿出剛買的肉夾饃和鹵肝。聽到隔壁有說臨省話的,她趕緊把飯盒收好,從包里掏出青桐的照片。
找人才是正事。
林巧云站在旅社的走廊里,手里捏著那張青桐的照片,指尖微微發(fā)顫。照片上的男孩笑得燦爛,眼睛彎成了月牙,那是她最后一次見到弟弟時(shí)的模樣。
走廊里光線昏暗,空氣中飄著一股霉味。她靠在墻邊,任由冰冷的觸感滲透衣衫。
找了這么久,連一點(diǎn)線索都沒有,但她不能放棄,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
沒有介紹信,去不了外省,但外省的人總會(huì)來這里。這個(gè)旅社是鎮(zhèn)區(qū)最大的,每天都有各地的商人、采購員進(jìn)進(jìn)出出。
“小姑娘,你這是丟了孩子?”一個(gè)穿著藏青色布衣的大嬸路過,看到她手里的照片,停下腳步問道。
林巧云搖搖頭,喉嚨發(fā)緊:“是我弟弟,被我爹和后娘給賣了,等我知道的時(shí)候,已經(jīng)過去一年多了。”
大嬸的臉上閃過一絲驚愕,隨即嘆了口氣:“這...這可不好找啊。現(xiàn)在這世道,有的人為了錢,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雖然知道希望渺茫,但大嬸還是接過照片,湊近了仔細(xì)端詳。她的眉頭越皺越緊,最后搖搖頭:“沒見過,真是對不住了。”
林巧云早就習(xí)慣了這樣的回答。她從斜挎的布包里掏出一疊名片大小的卡片,遞給大嬸一張:“這上面有我家的地址和電話,要是有什么消息,還請您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