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婆家人的反應,她不禁嘆了口氣,眉宇間浮現出一絲憂慮。
幾個人商量起具體細節,決定讓錢長河和大力先去河集探探路。
秦春珠負責教兩人做餅的手藝,巧巧則去跟生產組借糧。
林巧云從懷里掏出個皺巴巴的本子,仔細記下開銷。
她抬頭沖兩人笑了笑:“這本子就叫《做餅賬冊》吧!”
接下來幾天,白天她們照常上山割胡麻,晚上則偷偷在林巧云家學做餅。
每次練習,她們都得提心吊膽地關好門窗,生怕被人發現。
這天,林巧云坐在昏黃的油燈下,仔細在本子上記錄著最近幾天的進展。
“燒餅的主意是秦春珠提出來的...”她低聲呢喃著,筆尖在紙上劃過,“拉上了我和巧巧一起...”
門口傳來輕微的腳步聲,巧巧抱著一個布包裹走了進來,臉上還帶著些許興奮的紅暈。
“巧云姐!你看!”巧巧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露出里面的糧食,“我娘給了二十斤呢!”
林巧云放下筆,幫著巧巧把糧食收好。
想到韓二嬸的豁達,心里不由得一暖。
那位樸實的農村婦女,聽說女兒要學手藝,二話不說就把糧食送來,還特意叮囑不用著急還。
“你娘真是個好人。”
巧巧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手指絞著衣角:“我娘說了,學手藝要緊,糧食的事慢慢來。”
她頓了頓,又興沖沖地補充道,“對了,梅干菜我都曬好了,夠用一陣子的。”
正說著,院子里傳來秦春珠的聲音:“都在屋里呢?快來看看我帶什么來了!”
她提著個陶罐走進來,眼睛笑得彎彎的:“豬油渣!可費勁才從我娘那要來的。”
說著,她認真地囑咐起保存方法,“得放在陰涼處,不然容易壞。”
林巧云接過秦春珠手中的陶罐,輕輕的放在桌上。
她再次拿起筆,在本子上添上了新的記錄:“豬油渣由春珠提供,糧食和梅干菜由巧巧提供。”
錢長河和趙大力去河集打探的消息,從人流量到該避開的地段,林巧云都一一記下。
秦春珠的主意更實在,直接把鐵桶爐子搬到院子里練習,這樣換地方也不會不適應。
林巧云指著東廂房旁的空地,“放這兒正好,既不礙事,也不會打擾柳思遠。”
林巧云在本子上寫下:“鐵桶爐子,三十五元”,又加了個括號:“成本核算”。
青松找人打的板車很快送來了,完全按照林巧云畫的圖紙,比普通板車矮了一截。
秦春珠眼睛一亮,圍著車子轉了好幾圈:“這下方便多了!”
特別是把手那邊加的小櫥柜,更是讓秦春珠有了新主意:“等我讓嫂子縫個布簾子,四角帶子一系,東西就不會掉出來了。”
胡麻收完時,她們的手藝已經練得有模有樣。
這天,趙大力說要去河集送鴨蛋,大家一合計,決定跟著去試試水。
天還沒亮,院子里就熱鬧起來。
趙大力和巧巧一人背著一個籮筐,裝了三百一十個鴨蛋。
“多的十個是防著路上磕碰,”趙大力解釋道,眼里閃過一絲關切,“要是沒壞,你們留著用吧。”
錢長河和青松推著板車走在前面,林巧云和秦春珠輪流幫忙。
山路崎嶇,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林巧云看著坑洼的路面,不由得皺起眉頭。
小毛驢車突突地從旁邊經過,揚起一路塵土。
錢長河擦了擦額頭的汗:“要是我們也能有輛車就好了。”
“做什么美夢呢!”秦春珠在他胳膊上擰了一把,“錢都沒掙著,就想這沒邊的事!”
“哎喲!”錢長河齜牙咧嘴地躲開,卻掩不住眼里的笑意。
到河集時,太陽已經升起來了。
秦春珠看了看時間,急忙催促:“快八點了,得抓緊!趕上早飯時間才行!”
大家分工利索,很快支起了攤子。
街上人來人往,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
秦春珠麻利地點著爐火,林巧云和巧巧擺放餐具,錢長河在一旁招呼客人。
第一鍋燒餅剛出爐,香氣就飄了出去。
路過的人忍不住駐足觀望,有人掏出銅板,想嘗嘗鮮。
“剛出爐的,趁熱吃。”巧巧笑盈盈地遞上燒餅,聲音怯生生的,卻透著一股真誠。
一位大叔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嘿!這味道不錯!”
秦春珠聽了,偷偷松了口氣,對林巧云擠擠眼睛。
林巧云會意地笑笑,低頭記下今天的第一筆生意。
太陽漸漸升高,街上的人越來越多。
他們的攤子前也漸漸圍了不少人,燒餅一個接一個地賣出去。
晨光微曦,小巷里的燒餅攤已經忙得熱火朝天。
空氣中彌漫著面粉的清香,混合著炭火的溫暖氣息。
林巧云幫著秦春珠整理面板,動作利落地將各色調料罐一字排開。
錢長河蹲在一旁擺弄鐵桶,仔細地調整著火候,炭火漸漸旺盛起來,發出細微的噼啪聲。
“巧云,你看這面和得夠不夠軟?”秦春珠揉捏著手中的面團,眉頭微蹙。
林巧云放下手中的活計,走過去用手指按了按面團:“還得加點水,這樣發面才夠勁道。”
青松和巧巧在一旁配合默契,兩人麻利地將和好的面團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
巧巧的手指靈巧,一個個面團在她手中很快成型。
“等會兒多做些韭菜鴨蛋餡的,”青松抬頭看了眼天色,“這天氣,早市的人該多起來了。”
秦春珠搓了搓手,正要開始和面,卻被林巧云眼疾手快地攔住。
“春珠姐,先洗手。”林巧云語氣溫和卻堅定。
“哎呀,我都忘了。”秦春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眼角的皺紋擠作一團。
林巧云舀了一瓢清水,又從籃子里翻出一塊新肥皂,仔細地幫秦春珠沖洗著。
水珠順著秦春珠粗糙的手掌滑落,帶走了手上的面粉痕跡。
這一幕恰好被路過的行人看見,頓時引來不少人駐足。
晨光中,蒸汽氤氳,更添了幾分煙火氣。
“瞧瞧,這家攤子多講究。”一個頭發花白的大娘站定腳步,眼中閃著贊許的光。
“可不是,比合作社的師傅都講究。”旁邊裹著圍巾的中年婦女附和道。”
巧巧見有人圍觀,立刻來了精神,清亮的嗓音透著年輕人特有的活力:“大爺大娘,咱們這燒餅可都是用新面粉做的,還放了新鮮鴨蛋呢!”
她一邊說著,一邊將攤位上的樣品擺得更整齊:“韭菜鴨蛋的、梅菜扣肉的,樣樣都有,保準讓您吃著滿意!”
巧巧這一嗓子喊出去,圍觀的人更多了。
清晨的街道本就人來人往,這會兒竟然在燒餅攤前形成了一個小小的人潮。
林巧云和秦春珠交換了一個默契的眼神,立即加快了動作。
一個揉面,一個裹餡,配合得天衣無縫。
秦春珠的手在面團上飛快地翻飛,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