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虜賊將至,如何抵擋?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377字
- 2025-05-09 00:05:08
海州,撫軍大元帥府。
朱慈烺正在批閱“登萊恩科”的考題,眉頭緊鎖。案頭的燭火明明滅滅,映照著他疲憊的面容。
朱純杰悄然而入,手持兩封信函,腳步輕盈如貓。
“純杰來了?”朱慈烺抬頭,露出一絲笑意。
“千歲爺,兗州、南京急報已至。”朱純杰將信函呈上。
朱慈烺先拆開寫著“龔”字的信封,看罷面露喜色。再看寫著“可”字的信封,眉頭卻又微皺。
“純杰,你看看。”他將信遞給朱純杰。
朱純杰接過信仔細閱讀,神色漸漸凝重:“馬士英等人微服而來,恐怕難以發現。這些日子海州來了太多舉人秀才...”
“為何要發現?”朱慈烺輕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他們自會來參見。海州又沒什么不可見人的。”
說著,他提筆在紙上寫下:“虜賊將至登萊,且勢大,你們又該如何抵擋?”
“就用這道題!”朱慈烺大笑,笑聲中帶著幾分深意。
瑤臺樓外,晨光熹微。
清晨的海風裹挾著咸濕的氣息拂過臉龐,馬士英站在閣門前,目光凝視著墻上張貼的考題,眉頭不自覺地皺起。他身材微胖,面容儒雅,五十多歲的年紀讓他看起來頗有幾分文人氣度。
“虜賊將至登萊,且勢大,你們又該如何抵擋?”
這道策問題看似簡單,卻讓馬士英陷入沉思。
“瑤草兄,這題目...”路振飛站在一旁,欲言又止。
盧九德抿了抿嘴唇,低聲道:“這考題怕是別有深意。”
三人昨日才抵達海州,還未來得及去參軍司投名貼,就聽聞了登萊七衛“均田免賦”的消息。如今看到這道考題,更是讓他們心中惴惴不安。
“瑤草兄,可有思路?”路振飛忽然開口,聲音里帶著幾分試探。
馬士英搖頭,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這題目看似尋常,實則難解。登萊地勢復雜,敵情不明,如何作答確實令人為難。”
“不如...”路振飛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我們去見見那位出題之人?”
馬士英略作思索,緩緩點頭。他知道,這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三人很快換上蟒袍,來到撫軍大元帥府。府邸氣勢恢宏,朱紅色的大門上懸掛著金光閃閃的牌匾,兩側石獅威嚴肅穆。
堂上,朱慈烺端坐于御座,兩側坐著侯恂、陳銳等七位重臣。他面帶微笑,目光如炬,舉手投足間盡顯皇家威儀。
“兩位制臺,盧公公,本宮已恭候多時。”朱慈烺的聲音溫和中帶著幾分威嚴。
馬士英心中一驚,顯然,他們的行蹤早已被錦衣衛掌握。
“殿下,臣等方才去了瑤臺樓考場。”馬士英連忙拱手解釋。
“考試題目已經看過了?”朱慈烺嘴角微揚,眼中閃過一絲玩味。
“老臣慚愧,實在不知如何作答。”馬士英坦言道,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
路振飛也連忙附和:“還請殿下指教。”
朱慈烺站起身,在堂上踱步。“諸位可知,為何只出一道策問?”朱慈烺忽然停下腳步,目光掃過在座眾人。
眾人默然。馬士英和路振飛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因為這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朱慈烺目光如電,“我有一策,名為持久。”
“持久?”馬士英眼前一亮,不由得挺直了腰背。
“正是。”朱慈烺走到掛在墻上的地圖前,“登萊之地,山海相連,衛所眾多。我們當以海州為基,以海為屏,以山為障,層層設防。”
他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繼續道:“虜賊若來,我們當戰于郊野,戰于城池,戰于山嶺,戰于海島。不求速勝,但求持久。”
馬士英和路振飛聽得入神。這番話雖簡單,卻字字珠璣,令人醍醐灌頂。
“海州水城依山傍海,易守難攻。”朱慈烺指著地圖上的海州城,“只要我們掌控制海權,虜賊就無法切斷外援。”
他的手指繼續移動:“龍門、成山、安海等六衛分布廣闊,地勢險要。虜賊若要進攻,必耗時日。而我們只需堅壁清野,以逸待勞,就能讓敵人疲于奔命。”
馬士英聽得連連點頭,看向朱慈烺的目光中多了幾分敬佩。
“殿下高見。”路振飛由衷贊嘆,“此計確實高明。”
朱慈烺微笑:“這不過是本宮淺見。兩位制臺若有更好的主意,不妨一說。”
馬士英和路振飛對視一眼,皆是搖頭。他們深知,這個計策已經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殿下所言極是。”侯恂站起身,拱手道,“登萊七衛地勢險要,若能善加利用,確實可以與敵周旋。”
陳銳也點頭附和:“況且我們已在各處布防,糧草輜重也在緊急調配。只要堅持下去,勝算必定不小。”
朱慈烺負手踱步,腳步聲在空曠的大堂內回響。他走到堂前的地圖前,手指輕輕劃過登萊一帶的海岸線。“兵家常言,守江必守淮,保揚必保荊。但這些說法都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海路。”
“西洋諸國已有能橫渡萬里的巨艦,”朱慈烺繼續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凝重,“我大明云陵亦有鄭芝龍、沈挺揚等水師豪強,其船隊縱橫三洋。登萊三面環海,若能善加利用,完全可與江南連為一體。”
堂內的氣氛隨著朱慈烺的話語逐漸凝重起來。馬士英不自覺地坐直了身子,眼前仿佛已經看到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
“不僅如此,”朱慈烺轉過身,目光如炬,“登萊之地,可跨海直指遼東、天津、朝鮮。韃子若失去登萊,其老巢、藩屬、海上門戶盡在我大明兵鋒之下。”
路振飛猛地站起身來,臉上寫滿震驚。他終于明白了太子殿下的深意。
“韃子人口有限,”朱慈烺冷笑一聲,聲音中帶著幾分譏諷,“若要分兵數萬守海疆,還能有多少人馬南下?所以,要保江南,登萊便是關鍵。”
馬士英眉頭緊鎖:“那該如何守住登萊?”
“整頓衛所,興辦團練。”朱慈烺的聲音斬釘截鐵,“讓那些無心抗敵的士紳、軍官盡早離去,將有志之士組織起來。這便是本宮設立登萊恩科的用意。”
“本宮已命人在城中張貼告示,”朱慈烺繼續道,“召集能工巧匠,打造戰船器械。同時也在招募水師,擴充海防力量。”
“臣等遵命。”眾人齊聲應道。
“另外,”朱慈烺目光轉向馬士英和路振飛,“兩位制臺既已來到登萊,不知可愿助本宮一臂之力?”
馬士英和路振飛如遭雷擊,恍然大悟。兩人對視一眼,齊齊起身,向朱慈烺躬身行禮。
“殿下神機妙算,老臣愿效死力!”馬士英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他已經相信太子就是高祖再世,不然哪有如此雄才偉略。
“殿下乃中興之主,老臣愿鞍前馬后!”路振飛緊隨其后表態。
盧九德卻站在一旁,看著兩位老臣的表現,心中暗自冷笑。這兩個老狐貍,連好處都沒撈著就急著表忠心,還記不記得此行的真正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