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新地主的責任:家族的未來
- 地主怎么了,我可是個好地主
- 山歸時有霧
- 2056字
- 2025-05-07 19:28:14
夏日的陽光灑在田野上,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農人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臉上帶著討好的笑容。他們身上的衣衫雖然破舊,但都是特意換上的干凈衣裳。
“張員外,張大官人,快去我家吃飯吧,婆娘都準備好了。”一個瘦削的農人搓著手,臉上堆滿笑容。
“是啊是啊,我家也準備了酒菜。”另一個農人連忙附和,眼神中帶著幾分期待和忐忑。
何莊的村正趙老爺子站在最前面,他是秋娘亡夫的父親。此刻老人臉上帶著幾分尷尬和無奈,眼角的皺紋里藏著說不盡的擔憂。他的目光不時瞥向韓遠,又很快移開。
韓遠看著這些農人,心里明白他們的來意。目光掃過眾人,他注意到每個人手上都有厚厚的繭子,衣服雖然洗得干凈,卻都打著補丁。
何莊的村民世代在這片土地上耕種,從前隋開始就是官田的佃戶。到了大唐,雖然豫西實行均田制,但何莊的村民人均也就二十畝不到,還要分永業田和口分田。更要命的是,如今分田的規矩就是只照顧男丁。全家老小加起來都快擠不進一間破屋,往往只有三四個成丁,可種的地就那么點。
“張員外......”村正趙老爺子搓著手上前幾步,臉上的皺紋擠在一起,“我們都是老實本分的莊戶人家。以前種官田,現在地歸了韓家,我們這些佃戶......”
話未說完,韓老爹就擺手打斷:“諸位放心,原來誰家種的地,以后還是誰家種。”
此言一出,農人們如釋重負,紛紛彎腰道謝。有人激動得眼眶發紅,有人則悄悄抹去額頭的汗水。
趙老爺子顫巍巍地上前,聲音有些發抖:“張員外,關于秋娘的事,我們何家都同意了。她的十畝嫁妝田,到時候一并帶去韓家。”
韓遠聽出了老人話里的無奈。當初得知秋娘和父親的流言時,何家人還想著要教訓這個“獨眼賊”。可如今形勢變了,韓家成了他們的地主,十畝地再珍貴,也得罪不起韓家。
“趙老爺子,以前你們種這些地,每年交多少租子?”韓遠問道,目光落在老人布滿老繭的手上。
“回大官人的話,”趙老爺子低著頭,“畝租六成,租用耕牛還得再多掏點錢。”
“什么?”韓遠皺眉,“這租子也太重了。”
一年辛苦下來,七成收成都要上交,剩下三成還要應付朝廷的租庸調。難怪這些農人面黃肌瘦,衣衫襤褸。
他轉頭對父親說:“爹,這租子太重了。咱們不能這么收。”
“那你說該怎么辦?”韓老爹瞇著眼睛問道。
韓遠沉思片刻:“不如這樣,咱們跟鄉親們立個契約,每年每畝收五斗粟,無論田地里長出啥莊稼,收成多少,就收這個數。”
韓老爹點頭表示贊同。
“而且,”韓遠繼續道,“咱們買些耕牛,讓鄉親們輪流使用,不另收牛租。”
此言一出,農人們頓時炸開了鍋。有人驚訝得張大了嘴,有人激動得渾身發抖,還有人不敢相信地揉著耳朵。
“這......這是真的嗎?”一個年輕農人結結巴巴地問。
“當然是真的。”韓老爹說,“咱們可以立字據為證。”
趙老爺子激動得胡子直顫,雙腿一軟,帶頭跪了下來:“張員外真是青天大老爺啊!”
其他農人也紛紛跪地叩謝,有人已經喜極而泣。田野里回蕩著此起彼伏的感謝聲。
韓遠連忙上前扶起趙老爺子:“大家都是鄉里鄉親,何必如此。”
“大官人,您這是要救我們全村的性命啊!”趙老爺子老淚縱橫,顫抖的手緊緊抓著韓遠的衣袖。
看著這些跪在地上的農人,韓遠心里五味雜陳。這世道,一個地主稍微仁慈些,就讓農人感激涕零。可見他們平日里過得有多苦。
“都起來吧,”韓遠扶起一個個農人,“走,大家一起去村里吃飯。今天咱們把契約立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農人們歡天喜地地簇擁著韓家父子往村里走。路上,不時有人偷偷抹眼淚,又怕被人看見,連忙裝作揉眼睛。
村里的婦女們早就準備好了飯菜,雖然都是些粗茶淡飯,但每家都拿出了最好的。有人蒸了雪花包,有人炒了幾個青菜,還有人煮了一鍋肉湯。
韓遠和父親挨家挨戶地去吃,每家都只吃一點,就說飽了。他們知道,這些農人家里本就不富裕,能拿出這些已經很不容易了。
吃完飯,韓遠讓人取來紙筆,當場寫下租地契約。他寫得很仔細,把每年的租額、交租時間都寫得清清楚楚。寫完后,他又讓村里識字的幾個人檢查,確保沒有任何問題。
“這契約一式兩份,”韓遠說,“一份韓家收著,一份由村正保管。以后若有糾紛,就按這契約來辦。”
趙老爺子小心翼翼地接過契約,像捧著什么稀世珍寶。他讓兒子找來一個布袋,把契約仔細包好,又用繩子捆了幾道。
“大官人,”趙老爺子忽然說,“我知道您和秋娘的事......”
韓遠心里一緊。
“秋娘是個好姑娘,”趙老爺子嘆了口氣,“她命苦,早早就守了寡。這些年,要不是靠著那十畝嫁妝田,日子更難過。現在......”
“趙老爺子,”韓遠打斷道,“秋娘的事,我自有打算。您放心,我一定會善待她。”
趙老爺子點點頭,不再多說。但從他的眼神中,韓遠看出了幾分欣慰。
太陽漸漸西斜,韓遠和父親告別村民們往家走。路上,他心里盤算著,五百多畝地,一年收個兩百多石糧食也夠用了。更重要的是收獲了民心。這些農人若是過得好了,以后韓家在這一帶才能真正站穩腳跟。
至于養牛的事,表面上是幫農人,其實也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母牛生小牛,養大了可以賣錢。農人們幫忙喂養,反而省了韓家的力氣。
夕陽的余暉灑在田野上,給一切都鍍上了一層金色。農人們三三兩兩往家走,臉上帶著久違的笑容。新的生活即將開始,他們的未來,或許會比從前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