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什么是肉食動物

從重達 700 千克的棕熊到不超過 70 克的黃鼠狼,肉食動物表現出極大的多樣性。而且它們的社會單位也不盡相同:有些是獨居動物,有些卻組成了等級森嚴的動物群體。但是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而且這些祖先們都有著特殊的牙齒,可以用來撕裂肉類。

門:脊索動物門

綱:哺乳綱

目:食肉目

科:15

種:280

食肉目

肉食動物,顧名思義,這些動物只吃肉類。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仍有草肉兼食的物種,例如棕熊。因此,我們不禁提出疑問:為什么所有這些動物都被稱為肉食動物呢?答案必須在它們的進化史上找:它們的祖先有著如刀子般鋒利、可將動物皮肉撕碎的裂齒。大部分肉食動物都保留了裂齒,但是仍有些動物的裂齒退化甚至直接消失了。

肉食動物喜好捕獵,能夠高效地伏擊并追殺獵物,這歸功于它們良好的大腦發育與身體素質。例如,獵豹十分靈敏迅速,通常情況下都能抓獲它盯上的獵物。甚至體重最重的北極熊也能敏捷地捕殺到海豹。大部分肉食動物都是地棲性的,但有些會爬樹,像蜜熊,它們的尾巴可纏繞在樹枝上成倒掛狀。有時候,當地棲性的肉食動物有需要時,它們還會游泳。有些動物是半水棲性的,像北極熊與水獺,甚至有些一直都待在水里,例如海獺。

共存

有些物種喜好獨居,像貂,有些卻偏好群體生活,像鬣狗。獨居動物之間只會在繁殖期才會完成互動:這個時候通常雄性動物為了奪得雌性的歡心而互相打斗。此外,喜好群居的動物們卻一直有著聯系,但它們也會為了權力之爭而互相打斗,勝者有權掌控整個群體,并享有進食與繁殖的優先權,而敗者會離開群體并組成自己的小群體或者選擇留下來當下屬。狩獵是肉食動物典型的日常活動,通常與氣候條件和棲息的生物群落特點相適應。

犬科動物與貓科動物

在食肉目里總共有 15 個動物科,其中數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最為突出。狼、狐貍、美洲獅、老虎、山貓與獅子等是這些動物中最具盛名且最富有吸引力的。

犬科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狼、狐貍、土狼與豺等。它們大部分生活在草原,通過猛撲或追蹤獵物來完成狩獵。它們身材苗條,強而有力,胸腔寬廣,四肢發達且纖長。它們鼻子很大,嗅覺與聽覺異常靈敏,便于長途追逐獵物。它們的食物主要是肉類,但是有些也吃腐肉及水果。體形較小的犬科動物,像豺和狐貍,喜好吃小動物,且獨居或成對生活;體形較大的動物,像狼與非洲野狗,會組成等級森嚴的動物群體,互相合作是它們捕獵的基本法則。

貓科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獅子、老虎、山貓、豹貓與美洲虎及與它們有親緣關系的動物。貓科下分為豹亞科與貓亞科。豹亞科包括體形龐大的貓科動物,它們有著靈活的舌骨,使得它們可以大聲吼叫。而獵豹是唯一沒有銳利趾甲的貓科動物。所有貓科動物都用敏銳的嗅覺來互相交流,并用氣味圈定自己的活動領地。當它們開始狩獵的時候,它們的視覺與聽覺會變得異常敏銳。它們的視力十分好,所以即便是在夜晚,也能準確地捕抓獵物,而且它們的聽力也十分靈敏,即便是最小的動物(例如老鼠)發出的任何動靜,它們也可以捕捉到。

所有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除了馬達加斯加、南極洲與一些小島外,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區見到。

生態功能

大部分肉食動物占據了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結構的上層,扮演著二級或三級消費者的角色。它們的存在對控制食草動物種群大小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總體而言,它們為了獲取能量而捕殺數目不少的獵物。如果沒有了肉食動物,初級消費者種群數目將會無節制地失控增長,以至于所有的牧草、樹葉與果實將會消失殆盡。但是,反過來說,倘若肉食動物的數目很大,為了獲取獵物,它們之間的競爭將會變得十分激烈。因此,肉食動物的存在對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種群數目穩定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雖然每只山貓每年進食 100 多只野兔,但這并不影響野兔種群的數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舞钢市| 遂川县| 南丰县| 定西市| 新和县| 永新县| 武安市| 乌海市| 察隅县| 信丰县| 嘉祥县| 象州县| 兰坪| 庄浪县| 太原市| 兰州市| 孟津县| 开远市| 泸水县| 上思县| 天镇县| 广水市| 登封市| 阳原县| 南通市| 胶州市| 桂阳县| 抚顺县| 满洲里市| 新和县| 沂水县| 加查县| 白河县| 中山市| 东海县| 大名县| 太谷县| 淅川县| 贡山|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