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讀寓言故事:孟子(了不起的中國傳統文化:美繪版)
- 張騰騰著 蔣大喵繪
- 1059字
- 2025-05-16 15:37:38
小偷改錯

釋義
出 處《孟子·滕(téng)文公下》
近義詞·知錯就改
反義詞·將錯就錯 ·屢(lǚ)教不改
集市上,各種各樣的店鋪擺著琳瑯(lín láng)滿目的商品。賣菜的吆喝(yāo he)著:“新鮮的大白菜!”
賣糖葫蘆的也不示弱:“糖葫蘆(hú lu),又香又甜的糖葫蘆!”
賣鞋的、賣玩具的、賣肉的、賣書的……個個都用上最熱情歡快的聲音叫賣著,街上人來人往,整個集市十分熱鬧。
在這熱鬧的集市中,有一個少年。他穿著破了很多洞的衣服,蓬(péng)頭垢(gòu)面,蹲(dūn)
在街邊的角落。
他是一個乞丐(qǐ gài),正虛弱地對著來往的行人喊著:“行行好吧!給我點兒飯吃吧!”仿佛餓得已經沒有力氣了。
過了一會兒,一個衣著華麗的中年男子來到少年面前問道:“你還年輕,怎么不干別的活來養活自己呢?”
少年抬起頭,雙眼呆滯(zhì)地看著這個人,說:“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我的爺爺是乞丐,我的爸爸也是乞丐。除了乞討,他們沒教我什么別的。”
這個男子搖搖頭,對少年說:“我給你一處木房子,一塊田地,你愿意自己干活嗎?”
少年一聽,連忙給這位好心的大人磕(kē)頭謝恩:“我愿意!謝謝大人,謝謝大人!”

琳瑯滿目
滿眼都是美玉,形容各種美好的東西很多(多指書籍或工藝品)。
蓬頭垢面
蓬:蓬草,散亂。垢:污穢(wū huì)。頭發很亂、臉上很臟的樣子。
就這樣,少年住進了好心人安排的木屋里。
好心人走后,少年在新家里高興得手舞足蹈(dǎo):“以后不用乞討了,我每天只需要去鄰居家偷一只雞,這就足夠我吃了。”
到了夜晚,他偷偷溜進鄰居家里。他找準雞圈(juàn)的位置,一只手抓住雞的腳,一只手把雞的嘴巴捂住,眼睛警惕(jǐng tì)地四處看。見沒人發現,他連忙抓著這只雞跑回自己家里面。

他偷東西的本領高著呢!他做乞丐的時候沒人打賞銀子,全靠偷東西填飽肚子。
手舞足蹈
雙手揮舞,雙腳跳動。形容高興到極點的樣子。
一開始,鄰居以為雞被黃鼠狼叼走了。他把雞圈的圍墻加高了,墻上的窟窿(kū lo ng)也補上了,雞還是丟了;后面,鄰居把雞圈上了鎖,雞依舊丟了。
這會兒,鄰居知道肯定是新搬來的少年偷走了他的雞。消息傳到那位好心人耳朵里,他過來找少年,勸道:“正正經經做人,要懂得是非好壞。偷東西可不是個好習慣呀!”

少年低著頭,慚愧(cán kuì)地說:“我慢慢改正。先少偷一些,從一天偷一只改為一個月偷一只,到明年再停止偷吧!”
好心人生氣地問:“既然已經知道偷東西是錯的,就應該趕快改正,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學有所悟
發現了錯誤,要堅決地及時改正。如果想著一天改一點兒,這樣是很難真正改掉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