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讀寓言故事:戰國策(了不起的中國傳統文化:美繪版)
- 張騰騰著 蔣大喵繪
- 1075字
- 2025-05-16 15:37:27
驚弓之鳥
釋義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 huáng)恐不安。
出 處《戰國策·楚策》
近義詞·心有余悸(jì) ·驚弦之鳥
反義詞·初生牛犢(dú)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位叫更嬴(gēng léi)的弓箭手,他的箭法精湛(zhàn)絕倫。
這一天,更嬴陪著魏王到郊外打獵。一只野兔從眼前跑過,只見更嬴快速拿起弓箭,“嗖(sōu)”的一聲一下子射中了野兔。

只要是更嬴看到的獵物,沒有一個能躲過他射出的箭。打了一會兒獵后,魏王對更嬴說:“論射箭我比不上你,這樣太沒意思了。我們還是散散步吧!”
他們從樹林中出來,牽著馬慢悠(yōu)悠地走在寂(jì)靜的平原上。一眼望去,遠方有裊(niǎo)裊炊煙正徐徐升起。
已經是黃昏時刻了,太陽的柔光輕輕灑在草地上,像是給青草披上了一層金黃的外紗。
魏王瞇著眼睛,感嘆道:“空氣真好呀!這才是生活。”
更嬴心里還想著打獵的事,附和地點了點頭:“是的。”

就在這時,一只大雁(yàn)正從遠方往他們這邊飛來。剛才打獵還沒玩盡興呢,這會兒更嬴心里直癢(yǎng)癢。他指著那只孤獨地飛著的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讓大雁掉下來。”
魏王有些懷疑(yí)地問:“不用箭也能把大雁射下來?你射箭的技術已經這么厲害了嗎?”
更嬴拍了拍胸膛(xiōng táng),胸有成竹地說:“可以。”
眼看大雁越飛越近,就快飛過去了,魏王在心里默默想:大雁都快飛走了,怎么還不射箭?
這會兒,更嬴正舉著弓箭對著大雁的方向呢!他左手托著弓,右手拉著弦,弦上也沒有搭箭。直到大雁離得最近時,更嬴才用力地拉了一下弓箭。
只聽弓箭發出“嘭”的一聲,隨后大雁拍打了兩下翅膀,真的從半空中掉下來了。
魏王看了大吃一驚:“難道你的箭術已經達到了不需要用箭就能射中獵物的水平?”
更嬴擺擺手,解釋(jiě shì)道:“不是我的箭法好,是這只鳥比較特殊——它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魏王更疑惑了:“你怎么知道它受傷了?”
更嬴回答說:“剛才它從那邊飛過來時,我就發現它飛得比一般大雁慢,我猜它是因為有傷。而且,它的鳴叫聲也很凄厲(qī lì),說明它太孤獨了,很久沒有遇到同伴了。”

“原來的傷口還沒有愈合,它心里對弓箭的恐懼肯定也沒有消除。這個時候,再聽到弓弦聲會十分害怕再被射中,會奮力向上飛。”更嬴繼續解釋道,“突然用力飛會使沒有愈合的傷口再次裂(liè)開,疼痛難忍,最后就從空中掉下來了。”

胸有成竹
指畫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處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學有所悟
被弓箭嚇怕的鳥不容易安定。驚弓之鳥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善于觀察、認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