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史(寫給孩子的簡明世界史)
- 鞠長猛 曹培華
- 1210字
- 2025-05-16 17:26:57
全球化時代的來臨
從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就進入了世界當代史,它是不斷向前延續的,與我們當今的世界局勢、社會現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當代史發展中,我們看到了國家與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往來比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要頻繁。借助于現代化的交通、通信、網絡技術,世界越來越像一個“地球村”。發生在各地的事件,都可能毫無延遲地在世界各個地區現場直播,讓我們不禁感慨人類歷史就像一個整體一樣,不分彼此。
在難得的和平環境之中,世界經歷了一段令人驚嘆的快速發展時期。東方的日本在戰后進行了民主化改革,換來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亞洲四小龍”在外向型經濟的強大驅動下,現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大型企業突飛猛進。歐洲國家在美國和蘇聯冷戰夾縫中選擇抱團取暖,用同一個聲音說話,用同一種行動對事,讓歐洲越來越像一個國家,這加速了歐洲的一體化進程。非洲和大洋洲各國家的民族意識覺醒,紛紛獨立,他們通過不結盟運動等,日益彰顯自己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成為制衡歐美大國的一個重要因素。

▲畢加索《和平鴿》,這幅作品于 1949 年在巴黎的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展出
不過,世界當代史中也有很多不和諧因素。在丘吉爾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后,美蘇冷戰拉開序幕,一直持續到 1991 年蘇聯解體。冷戰時期,國際局勢多次非常緊張,特別是 1962 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差點按動核按鈕,發動一場足夠帶來世界末日的核戰爭。即便兩個國家未直接爆發戰爭,他們也扶持小國家進行對抗,比如三次中東戰爭中就充滿了美國和蘇聯忙碌的身影。此外,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在南大西洋上大打出手,完成了一場軍事家們津津樂道的現代化海戰。印度和巴基斯坦也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地區戰事不斷,嚴重影響了各自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程。在各個國家之中,人們的權利意識也日益增強,馬丁·路德·金發表的《我有一個夢想》演講,像夜空中的閃電一樣,擊穿了美國種族主義的陰云,讓黑人的地位空前提高。
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同時歷史發展本質上也是為人服務的。在當代史中,人們的活動空間更大也更廣。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微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應用,推動了人類的新技術革命。這是從石器到金屬工具,從手工工具到大機器操作之后,人類生產工具的第三次飛躍。過去的機器是人類手臂的延長,能部分取代體力勞動。而電子計算機能代替人的部分腦力勞動,它將會推動生產的自動化,將使人們擺脫繁重的、危險的和部分復雜的工作,從而為人類智力解放開辟新道路。另外,人們享受著更好的社會福利、更高的收入和更休閑的生活,第三產業開始蓬勃發展。富裕的人們有了更強的愿望去旅游,去欣賞藝術作品,去觀看體育比賽,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
總之,思考世界當代史,就是思考人們追求和平的歷史。感悟世界當代史,也是感悟人類探索發展之路的歷史。體會世界當代史,也是體會民眾追求美好生活、實現自我完善的歷史。世界當代史,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