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讀寓言故事:韓非子(了不起的中國傳統文化:美繪版)
- 張騰騰著 蔣大喵繪
- 935字
- 2025-05-16 15:36:48
鄭人買履
釋義
指照搬條文,不考慮客觀實際的教條做法。
出 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近義詞·生搬硬套 ·墨守陳規
反義詞·因地制宜 ·隨機應變
戰國時期,鄭國有一個十分崇(chóng)拜書本的人。只要是書上寫的,他都認為是正確的。
有一天,這個鄭國人剛領到了工錢。他看了看自己腳上破了一個小洞的布鞋,嘀咕(dí gu)著:“老伙計,看來你該休息了。”
他歡歡喜喜地回家找了一小段繩(shéng)子,用繩子比著自己的腳,量(liáng)好腳的尺寸,然后急匆匆地出門了。
“我得走快點兒,不然好看又耐穿的鞋子就被別人挑走了。”這個人在心里默默地想。

到了集市,他直奔賣鞋的店鋪(pù),連額頭上的汗水都來不及擦,就趕忙招手對老板說:“把你們這兒最好的鞋都拿出來給我看看!”
老板一聽,高興極了:“好嘞!您稍等。”
樣式最新的鞋子都擺在這個鄭國人面前了。他左挑挑,右選選,一會兒覺得這雙顏色不好看,一會兒又覺得那雙不耐臟。
過了好一會兒,這個人終于選中(zhòng)了一雙滿意的鞋子。
“這雙正合我的心意!”他心滿意足地摸著鞋子,準備掏(tāo)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mǎ)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
誰知道,他將衣服兜(dōu)翻了個底朝(cháo)天也沒找到繩子。


見狀,賣鞋的老板有點兒不耐煩地問:“你到底要不要買鞋呀?”
鄭國人連忙對鞋鋪的老板說:“對不起。瞧我這記性,在家量好了鞋的尺碼卻忘記帶了,我得回家取了尺碼才能買鞋。”
說著,他放下鞋,轉身就往家里跑。
眼看天色越來越晚了,他用了最快的速度回到家,拿了小繩后又急急忙忙地趕往集市。
等他趕到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鞋鋪也關門了。鄭國人累得氣喘吁(xū)吁,一下子跌坐在地上:“哎,都怪我忘帶了繩子,鞋子沒買成!”
他垂頭喪氣地回到家。鄰居見了,關心地問:“發生什么事了?你怎么看起來不高興?”
鄭國人把買鞋的經過一五一十地給鄰居說了一遍。鄰居聽了覺得很奇怪:“你為什么非要回來取繩子呢?買鞋的時候可以用腳去穿一下,試試鞋子合不合適呀!”
他十分嚴肅(sù)地回答:“那可不行!量出來的尺碼才可靠,我不相信我的腳,只相信量好的尺碼!”

垂頭喪氣
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的樣子。
一五一十
比喻講述時從頭到尾,原原本本,沒有遺漏。
學有所悟
面對問題不能死守一個方法,要學會靈活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