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讀民間故事:飲食傳說(了不起的中國傳統文化:美繪版)
- 李一著 鄭毅超繪
- 807字
- 2025-05-16 15:36:39
冰糖葫蘆的傳說
冰糖蓢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它酸甜可口,無論男女老少都很喜歡。
冰糖葫蘆不僅味道好,還十分漂亮,紅彤(tóng)彤的山楂(zhā)果子有序地串在竹簽子上,再在外面裹上一層糖稀,晶瑩剔(tī)透的模樣看起來漂亮極了。
說起冰糖葫蘆的來歷,還得提到南宋的宋光宗皇帝趙惇(dūn)。趙惇長年生活在深宮里,不問世事。等到當上皇帝的時候,趙惇已經四十三歲,人到中年卻已經滿頭白發了。
一位大臣向他獻上何首烏,說:“皇上服用后,能使頭發變回黑色。”
但趙惇不肯服用,搖頭說:“我的白發可以讓天下人認為我是一個老成穩重的皇帝。”

愁眉不展
由于憂愁而雙眉緊鎖,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
將信將疑
有點兒相信,又有點兒懷疑。
趙惇最寵愛的黃貴妃得病了,病得面黃肌(jī)瘦,整天茶飯不思。御(yù)醫用了很多珍貴的藥品,黃貴妃的病卻不見好轉。
趙惇見愛妃日漸憔悴(qiáo cuì),整日愁眉不展。最后,皇帝無奈張榜向民間求醫問藥。
一天,一位江湖郎中揭(jiē)了榜進宮。他為黃貴妃診脈后,說:“用冰糖和山楂果一起熬(áo)煎,貴妃只要每頓飯前吃五到十顆,不出半個月,病準能痊愈(q uán yù)。”剛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冰糖山楂果很合黃貴妃的口味。按這個辦法服用后,黃貴妃不久后真的痊愈(yù)了。
原來,山楂是消積食的良藥。黃貴妃吃了很多山珍海味導致積食,所以得了食欲不振(zhèn)的病,小小的山楂解除了她的病痛。
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也說過:“煮老母雞或硬肉的時候,放進數顆山楂,肉就容易煮爛。”可見,山楂的消食效果是一流的。
后來這種做法傳到了民間,老百姓把山楂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如今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一串串長長的冰糖葫蘆,紅彤彤的,非常誘人,拿在手中更增添(tiān)了節日的熱鬧氣氛(fēn)。
李時珍
明代醫藥學家,著有中醫典籍《本草綱目》,被后世尊為“藥圣”。
診脈
是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mài bó),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