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地理動物大百科:魚類Ⅱ
- 西班牙Sol 90出版公司編著
- 1071字
- 2025-05-16 16:40:53
過度捕撈的威脅
鱈形目的魚是世界上最具商業價值的魚類之一。由于鱈魚遍布于廣闊的海洋中,并通常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較淺海域,因此非常容易被人類捕撈。然而,過度捕撈威脅了鱈魚的生存,同時也威脅了以捕魚為生的漁民。
捕撈史
過度捕撈是指捕撈的數量遠遠超過了魚類自身繁殖的數量。過度捕撈帶來的后果是海洋環境受到破壞、生物種群瀕危、生物鏈受到威脅,人類的生存甚至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雖然捕魚在有些地區是非常重要的生產活動,但也不能忽視過度捕撈帶來的影響。這些影響是復雜的、難以估量的,對捕魚業的影響也是不盡相同的。在這個問題上,鱈魚就是一個很好的個例。20 世紀 80 年代末期,鱈形目的捕撈量約為 1510 萬噸(世界海鮮卸載量的 17%)。其中,95%是鱈科(鱈魚及其同科魚類),無須鱈科(無須鱈及其同科魚類)的數量居第二。幾個世紀以來,大西洋鱈(Gadus morhua)的捕撈一直是一項很重要的經濟活動,影響著大西洋北部沿岸國家的文明進程。直到 20 世紀 90 年代末期,該物種一直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從那時開始,現代捕撈技術的不斷改進和生存環境的不斷改變瓦解了鱈魚的生存條件。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經將該物種列為瀕危物種。由于過度捕撈,該物種受到了極大影響,數量急劇下降。商業捕撈和物種繁殖數量的估值都達到了 1960 年以來的最低值。捕撈限制得到了嚴格的監管,很多重要的捕魚區已經關閉,這些都是針對該物種的低數量所采取的措施。1992 年,加拿大和紐芬蘭的商業捕撈幾乎使該物種瀕臨滅亡,因此導致漁業進入暫休期。這使很多漁民失去了工作和收入,對加拿大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
標志性事件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黑線鱈(Melanogrammus aeglefinus)列為“極度瀕危物種”。該物種在北大西洋海域的繁殖數量從 1978 年的 7.6 萬噸急劇下降到 1993 年的 1.2 萬噸左右。于是,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減緩下降的速度。1998 年,明確黑線鱈的數量為 4.19 萬噸。然而,現在的繁殖數量還是低于正常發展所需要的標準。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黑線鱈重新歸類到“瀕危物種”,但它們的生存仍然面臨著很多威脅。

無須鱈
無須鱈科包括無須鱈屬和尖尾無須鱈屬,具有極大的漁業價值和商業價值。它們是人類捕撈最多的深海魚類之一。人們用不同的漁網捕撈法捕撈它們。有些鱈魚,例如阿根廷水鱈,是一些小型漁業作坊的捕撈目標;另一些鱈魚,例如歐洲鱈魚和非洲鱈魚,是一些復合型漁業作坊的捕撈目標;而新西蘭鱈魚則是附屬捕撈物。不論在哪種情況下,無須鱈都是捕撈數量最多的漁業產品。從 1960 年開始,對無須鱈的捕撈就一直呈現增長趨勢,在 1973 年達到了頂峰,年捕撈量為200 萬噸。隨后一直到 1999 年,年捕撈量一直在上下波動,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對無須鱈的捕撈都屬于過度捕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