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玩的童詩:童詩對對碰
- 黃豆逗 聰善著 聰善主編
- 2030字
- 2025-05-16 15:54:48
聽說童詩超好玩,真的嗎?
“小毛豆”說:
我從 4 歲開始,結識了一個神秘朋友,名叫“童詩”。只要她出現,我就感到興奮、好奇。她可好玩了,喜歡變成一群詞語小人兒,在我腦子里歡蹦亂跳,表演各種節目。
有時一個閃念,一串詞語嘩啦一下就跑出來了;有時候,小人兒們不講秩序,一窩蜂往外沖,結果被卡在喉嚨,這時“嗯炸彈”趁機跑來搗亂,結果害媽媽錄了半天,回頭一放錄音,簡直無法翻譯,只好放棄。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這些小人兒有時像男孩子,他們身手敏捷,一個筋斗就飛出來了;有時像女孩子,因為愛美,想先化一下妝,結果耽誤很多時間。
最有趣的是,有一次,我的詩變成了一輛跑車,本來開得飛快,可半路忽然停了下來,原來是沒有油了,我只好幫它加好油。然后,把車加大馬力,才沖出了我的嘴巴大瀑布。
我的詩品種很多。三步詩、五步詩、自助詩、禮物詩、會飛的、會跑的、膽子小的、怕黑暗的等等。最讓人開心的是現烹現煮的詩。記得我 7 歲時和聰善老師一起在微信上烹制了不少開胃菜,現在選出 50 道,組成一桌童詩大餐—《童詩對對碰》。喜歡童詩的新老朋友快來嘗嘗吧!
“不老蔥”說:
新世紀以來,國內多個層面出現了相當活躍的童詩現象,一大批令人刮目相看的小詩人脫穎而出。其中黃豆逗小朋友無疑是 10 后小詩人隊伍中最耀眼的一個。他創作的小詩天然、純真、新奇、俏皮,風格明朗,品質獨特,令很多人讀后為之欣喜、驚嘆。我和豆在童詩圈邂逅,因為“志趣相投”成了忘年交。又因一次偶然的即興對詩,在微信上樂此不疲地玩起了“童詩對對碰”。本書記錄的就是這段童詩佳話,雖然過去五六年了,仍讓我記憶猶新。
什么叫童真童趣?怎樣留住珍貴的童年畫面?什么叫童詩?為什么稚嫩的孩童能寫出令人贊嘆的詩作,甚至完勝成人作家?孩子接觸詩教有什么意義?怎樣引導孩子讀詩寫詩?……這些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我想,再多的論說不如親身的實踐體驗。也許我和豆這段美妙的對詩經歷,正好可以給喜歡童詩的大小朋友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我相信每個天真稚氣的孩子本身就是一首最美的詩。如果能引導孩子們多讀一些純粹的好童詩,也許他們讀著讀著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腦子里,也住著一群可愛的詩歌小人兒呢。創作童詩很好玩,不信每個人都可以來試試。
豆媽說:
說起豆作詩的事,真是三天三夜講不完。
記得豆讀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感冒打噴嚏,他打完一個噴嚏就說一句“哎呀,我的天哪”。他被自己的話逗笑了,又恍然大悟地說:“哈哈,原來豆逗的天躲在鼻孔里,要沒這個噴嚏,我的天會在鼻孔里睡到什么時候哇?”豆的話把我逗得大笑,同時覺得這個“天大的發現”太有意思了!于是趕緊把豆的話記了下來。
事后我告訴豆:“你說的話很好玩,我幫你把它記下來,排成一行行文字,可以叫作‘詩’呢。”豆聽了很受鼓舞,對如此作詩產生了濃厚興趣。以至我跟豆之間形成了一個默契,只要豆興致一來,說“有了”,我這個“記錄員”就馬上打開手機錄音功能準備記錄。常常一分鐘一首,連說五六首都有。至今總計有 2000 多首了。可以說,每首小詩都有一個故事,都是美好童年的一個珍貴記憶。我為此付出了很多時間精力,可又有什么比詩的陪伴更快樂的事呢?
隨著時間推移,豆的詩通過各種分享,得到了很多來自親友、老師、作家的點贊鼓勵,讓豆作詩的勁頭越來越大。最難忘的是,2017 年暑假,當時 7 歲的豆遇見詩人聰善老師,雖從未見過面,卻因詩的緣分一見如故。他們一老一少興致勃勃地玩起了“對詩”“賽詩”。詩的魅力可見一斑哪!
遇見良師,亦是益友;感念一生,回味悠長!
豆編說:
這是一部什么樣的作品呢?
作為編輯,這是一部讓我看到了“成長”“尊重”和“欣賞”的作品。
成長:說起小毛豆,腦海里想象毛豆的樣子和讀完他詩作之后的樣子完全不同。毛豆不就是矮矮的嗎?有多矮呢?就像文章標題中“玩”字一樣矮;可是,當他張開小嘴,每一個從他嘴里跳出來的字都比我的個子還要高,堆在一起,組成了一首首讓我仰視才能讀完的詩。讀完他的詩,我不禁會捂著肚子笑一會兒。而回首再看那個如字小的小毛豆,他瞬間變成了一個小學六年級孩子該有的大模樣。瞠目結舌的我,只有贊嘆的份兒了!
尊重:聰善老師在書里自稱是“不老蔥”,兒童文學圈里的百歲老人不少,希望他像任溶溶老師一樣永遠不老。他總是自謙地說:“我的詩寫得不如小毛豆呢!我的想象力沒有小毛豆豐富,是小毛豆給我的靈感!……”作為一位老師、一位詩人,他用老師的耐心和詩人的詩心陪伴了一位小詩人成長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不得不說,他是一位做大教育的人,他并沒有把教育局限在他的家庭、他的教室,而是無時無刻不關注廣泛視野的兒童發展,這真的很可貴!
欣賞:小毛豆的媽媽也是一位老師,一位永遠帶著“欣賞”目光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是我兒時最向往的,也是我作為媽媽最期待兒子遇到的。做教育的人,只有具有“欣賞”的能力,才能發現每一個生命的差異,并微笑著呵護、培育吧!這樣的能力是一種能舉起人生重量的超能力。如果每一位為人師、為人母的人都具備,那這世界上會擠滿了小詩人、小科學家、小生物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