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地理動物大百科:魚類Ⅰ
- 西班牙Sol 90出版公司編著
- 1337字
- 2025-05-16 16:58:18
形態
各種各樣的外形、大小和構造,證明了魚類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不斷地適應著時間的腳步。憑借這一點,它們成功地在復雜的水生環境中存活了下來。獨特的骨骼構造、鰭以及鱗片是這個種族的突出特點。但某些魚類從遠古時代一直存活至今,依然沒有改變它們的形態。

形態與生活方式
那些游得快的魚類會在海洋中任意穿行,它們的身體呈紡錘形,像中上層魚類,以及某些種類的三文魚、鱈魚和鯊魚;而那些耐力型的選手,它們沒有三文魚或金槍魚那樣修長的身形,也沒有鰻魚或某些鯊魚——比如皺鰓鯊那樣蛇形的身體構造,所以在速度上處于下風。那些居住在海底的魚類,它們的身體呈現出一種背腹扁平化的形態(如底棲魚類:鰩魚、和銀鮫)。鰈形目魚,如比目魚,它們的身體一面朝上,呈嚴重壓縮的形態。對魚類來說,體形是分類的關鍵。通過觀察體形,我們可以得知哪些是中上層魚類,哪些是淺海魚類,哪些經常光顧海底,哪些總是在開闊的水域活動。觀察不同種類的魚的橫切面,可以看到它們的身體大致呈現出一種受壓縮后凹陷的圓柱形狀態。相對于其他物種,它們擁有長長的腹部。
總而言之,魚類在水中的移動速度取決于其體表與周圍水體的摩擦力的大小。一些魚類通過體表的腺體分泌黏液,從而減小與周圍水環境的摩擦力。
骨架
盲鰻和七鰓鰻的骨架由一根柔韌靈活的脊索架構而成。而椎骨還未形成由小軟骨拼接而成的構架。它們沒有頜骨,以“吸盤口”代替。而頭部則由一個纖維組織構成的頭骨來保護大腦。
顧名思義,軟骨魚類的骨骼是由部分鈣化的軟骨構成的。頭骨分為兩大部分:保護大腦的腦顱,由下頜弓、舌骨弓、5 個鰓弓(最多可達 6 個或 7 個)以及脊椎構成的咽顱,其脊椎部分內有脊索的殘留。它們的胸鰭被軟骨組織固定于鰓部,但后部的鰭不與骨架相連,直接插入肌肉里。
硬骨魚的骨架分為顱骨、脊柱和鰭三部分。顱骨保護大腦,并支撐起頜骨與鰓弓。脊柱呈現多關節形態,可以支撐身體,也可以連接腹部的肋骨。硬骨魚的胸鰭連接著顱骨。
鰭
鰭是魚類的運動和平衡器官。絕大部分種類的魚都長有 7 只鰭:2 只腹鰭,2 只胸鰭(成對),1 只背鰭、臀鰭和尾鰭(不成對)。其名稱是根據生長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的。
硬骨魚的胸鰭連接著顱骨,而軟骨魚類的胸鰭則是通過獨立的軟骨結構插入肌肉中。尾巴從肛門后部開始生長(與絕大部分脊索動物一樣),通常在尾巴末端都會長有健壯的尾鰭,它是魚類游動時的強力推進器。尾鰭的形狀多種多樣,有梭形、圓角形、鐮刀形、豁口形、叉形、截斷形等。例如,鯊魚的尾鰭呈兩葉狀,上半葉長而下半葉短。這種類型被稱為不對稱歪尾型。而那些尾葉對稱的類型則被稱為對稱正尾型。有些魚類的脊椎一直延伸到尾巴末梢,尾鰭呈尖狀,這種類型被稱為原始正尾型。
對于背鰭,其外形有的很簡單,如脂鯉;或者均勻分為“V”字形,如河鱸;再或者如鱈魚,其背鰭分為三部分。有些魚類的背鰭長在離鰭之后。還有一些魚類,如鰻魚(鰻鱺屬),它們的背鰭可以延伸到尾部,與尾鰭相連接。某些硬骨魚類,在背鰭和尾鰭之間還長有一個鰭,叫作脂鰭。
魚類的腹鰭長在腹側區域的任何部位。最常見的是腹部,但也有的長在胸部、頸部甚至下巴的位置。
絕大部分魚類都會用覆蓋全身的鱗片來保護自己。鱗片其實是皮膚最外層的衍生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曾出現過形形色色的魚鱗,有些非常大,而有些則十分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