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刺客篇》:荊軻篇——水貨是怎么煉成的
- 戰國那些牛人們
- 趙家三郎
- 7386字
- 2025-05-16 11:31:14
一
水貨,不是行貨的貨叫做水貨,學名叫贗品,俗稱假的。這詞兒放在荊軻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荊軻在《史記·刺客列傳》中筆墨占的最多,他是春秋戰國影響力最高的刺客。據此改編成的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不計其數。究其歷史原因,不過是因為刺殺的對象是后來統一全國的秦王嬴政,所以名聲響亮罷了。如果刺殺的是某位村長,絕對不會名垂后世。
荊軻衛國人,他的祖先是齊國人,后來遷移到衛國,衛國人稱呼他慶卿,到燕國后,燕國人稱呼他荊卿。職稱倒是不老少,可惜實力很一般,完全是靠炒作起家。來看下他是怎么炒作的。
荊軻的愛好有兩點,一是讀讀小人書,二是練習擊劍,沒準發展好了還能參加奧運會,為國爭光。
荊軻的劍術有兩下子,僅限于理論平面上,憑著劍術游說衛國總統——衛元君。人家衛元君能當上衛國總統,還是很又能力的,一眼看穿了荊軻是個紙上談兵的料,所以沒信任他。
荊軻心想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衛元君你個老眼昏花,不識英才,大爺還不在你這里干了,卷行李——走人。
去哪兒呢?這是一個問題。拜訪名人借此提高自己的名聲,這一條成名的捷徑。于是荊軻到了榆次。(今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地區)榆次地方不大,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也,榆次有位仙,當時巨牛無比的劍術名家蓋(gě)聶,名震天下,劍術了得。
荊軻慕名而來,與蓋聶論劍。遠道而來不為別的,大家都是劍客,切磋切磋,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論劍有兩種意思,一是論劍道,開個座談會,大家在理論上闡述下各自的觀點見解。二是干脆比試比試,誰贏了誰的劍道就是真理。
前提說了荊軻喜歡讀書,也算是個讀書人。讀書人的本事在嘴上,不喜歡動武。荊軻海闊天空云山霧罩的侃了一會兒,什么南山打過虎,北山殺過狼之類,惹的蓋聶很生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蓋聶人家是成名劍客,很有紳士風度,沒反駁他一句,只是白眼斜視著他,放著冷冷兇光。這是一種很不友好的舉動,當然荊軻也看得出來。荊軻也不是一般劍客,從蓋聶凄厲的目光中,得知蓋聶絕不是普通的劍客。自知不是他的對手,灰溜溜地走了。可能走了很遠了還說了一句,你等著!
從這個細節上可以看得出來,蓋聶非比尋常,而期盼已久的兩強對決,荊軻令人大失所望。
有人勸蓋聶把荊軻叫回來,人家不遠千里前來,別管來干什么,我們總得盡些地主之誼,請人家吃頓飯。蓋聶說話了:“剛才他說的什么亂七八糟的,不靠譜。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在說一句,小心大爺在你身上刺個透明的窟窿。小學還沒畢業!敢跟我來論劍。去找找看吧!他應該走了,還敢留在這里。”派人到旅店處詢問房東,得知荊軻已打車跑了。(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看來荊軻逃跑的功夫倒是很有造詣。
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荊軻果然走了,這是為什么呢?
蓋聶沉聲道:“很簡單,剛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這種靠炒作起來的偽劣產品,本就沒有什么本事,還敢來跟我論劍,切!”
荊軻離開了榆次,來到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荊軻沒事瞎溜達,見樹下有一群人在下棋,閑著沒事湊過去看看。開始是支招,后來干脆自己上。
荊軻與地頭蛇魯句踐下棋,因為誰先手誰后手的問題發生爭執。本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可是放在民族之間就會成為沖突,放在國與國之間就會引發戰爭。事無大小,關鍵是看放在什么樣的背景條件下。兩個人之間的事,最多是抄起扁擔干了,然而荊軻能忍常人不能忍。
魯句踐心里不舒服怒而叱之,“哪兒來的山炮,滾遠點……”
該出手時就出手!好漢豪杰當由此風骨,荊軻沒有,嘿而逃去,就是嘿嘿一笑跑了。本來可以出手的,太令人失望。或者是荊軻劍術登峰造極,怕一出手見血封喉吧!出門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一天,陽光明媚,碧空如洗,荊軻夢游到了燕國。這里的父老鄉親那般的和藹可親,就在這兒不走了。
荊軻在這條街上住了下來,漸漸地與一賣狗肉的交上了朋友,又和擅打擊樂手高漸離稱兄道弟。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荊軻能和一個狗屠結交為友,是因為他們都身懷利器,臭味相投。至于高漸離,人家好歹是個樂手,有一技之長,為人豁達與荊軻合得來。
他們三人沒事就在街上吃燒烤,喝點酒,然后侃大山。喝多了,開始耍酒瘋。
我把喝多的人大致分為四種類型:一是酒后無德型,打爹罵娘,天下老子最大,皇上二大爺都不放在眼里。二是亢奮型,滔滔不絕,醉話連篇,將他那點光輝事跡翻來覆去的講了八百六十遍,唯恐村里的男女老少不知道。三是抑郁型,典型表現是睡覺。喝多了,我什么也不說,表情呆滯,倒床上呼呼大睡,火星撞地球跟我也沒一毛錢關系。最后就是情緒失控型,或哭或笑,或喊或鬧,或唱或跳,這個類型表現比較復雜,呈現多樣化發展,根據酒量的多少可能爆發如跳樓、喝藥、裸奔等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荊軻他們三人喝醉了,顯然是最后一種類型。
誰讓人家高漸離有手藝,會擊筑。(筑:古代一種擊弦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弦。)有說有笑,或哭或鬧,高漸離擊筑,荊軻唱歌,在大街上旁若無人肆無忌憚。
荊軻雖說混在酒徒中,為人深沉穩重,喜歡讀書(沉深好書),城府很深,游歷多個諸侯各國,都是與當地賢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結交。這樣一來,荊軻給自己發跡提供了良好的人脈關系。他與狗屠夫、高漸離在街市上旁若無人的自娛自樂,無非是在吸引別人的注意,尤其是當地著名人士的目光,所以說這是古代版的炒作。
炒作的很有效果,對布衣平民來說,成名發跡需要有個機會。
田光給了他這個機會。
二
田光,燕國著名隱士。(其實也是水貨)喜歡在家里憋屈,就是眼神不太好,也難怪歲數大了難免有些老花眼,所以他沒看出荊軻是水貨。
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田光懂得,所以他隱藏在鬧事中,別人以為他是普通公民,殊不知他卻有著很深的政治背景。田光憑借多年的人生閱歷感覺到荊軻是不甘于平庸的人。(知其非庸人也)
荊軻見到田光那一刻,醉酒忽然清醒,在他面前是個道貌岸然雙目灼灼的老人。
老人舉止不一般,田光問道:“你是荊軻?”
“在下正是。”
“老朽田光。”田光鄭重地說,“燕國非著名隱士。”他不是平庸的人,早晚有一天他會干出驚天地泣鬼神的事來。田光默默地告訴自己,所以友好的善待荊軻。(善待之)
是英雄,必要有光輝事跡,得干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才算得上英雄,沒事兒拳打敬老院腳踢幼兒園,這些人只能歸類為人渣。
沒過多久,適逢在秦國作人質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國,這是鑄成“荊軻刺秦王”的導火索。
太子丹出生在戰國時代是宿命的悲哀,他的主要工作是做人質和不停地做人質,最后被殺。
燕太子丹曾經在趙國做過人質,與秦王嬴政是發小,關系不錯,他們兩個也可能發過“茍富貴,不相忘”之類的誓言,然而誓言說起來很容易,通常很難實現,等到嬴政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了秦國做人質。
都是哥們,怎么的嬴政你不得照顧照顧我。燕太子丹這般想著。嬴政很講究,非常照顧太子丹,一日三餐,粗茶淡飯,睡的地方也很好,冬冷夏熱,采光良好,遇到下雨天還得到外邊去避雨。
秦王的性格極端,他對人沒有感情可言,少恩,而有虎狼之心。可想而知一個在娘胎里就遭受蹂躪的人,長大成人后對人該是種怎樣的態度。
太子丹非但沒有得到照顧,秦王反倒是對他冷嘲熱諷,這令太子丹深深地感到世態炎涼,種下了仇恨種子。“都是道上混的,沒必要對我一個弱國太子這般絕情吧!嬴政我算是看透你了,不殺你難消我心頭之恨。”燕太子丹心中暗想。
于是逃回燕國,當了多年人質逃跑的功夫早已練就的爐火純青。
太子丹是個有思想有頭腦有報復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回國后開始致力于刺殺秦王的計劃。燕國弱小,力不能及。此后秦國出兵山東,攻打齊、楚和三晉,蠶食諸侯。戰火將要波及燕國,燕國君臣唯恐大禍臨頭。
分析天下局勢后,太子丹得出了高明的結論:眼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打敗秦國。為此深為憂慮,特地請教他的老師鞠武。
鞠武說:“秦王不可動!”鞠武這老頭不糊涂,分析了一通,秦國勢力遍及天下,太子你因為被欺負就去觸動秦王,螞蟻吃恐龍,你這不是找死嗎?
“那你說我們能怎么辦?”太子丹有些怒。
鞠武不愧是太子的老師,胸有丘壑,城府很深,想了良久,沉吟道:“容我在想想”。(請入圖之)老頭很有心計,“請入圖之”這句話弦外之音是在點著太子丹,只是沒有言明,太子丹也不弱智,他當然知道——除了刺殺秦王,別無他策。
過了不久,秦將樊於(wù)期(jī)得罪了秦王,知道點兒秦王的隱私,怕被殺滅口逃到燕國,太子丹接納了他,并讓他住了下來。鞠武見事情不妙,勸太子丹說:“這可不行啊!”
“為什么?”
“太子你想想!秦王生性兇暴,他若聽到樊將軍住在這兒,難免要造成秦國攻打燕國的借口,后果不堪設想。我建議趕快送樊將軍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國攻打我國的借口。然后向西與三晉結盟,南聯齊、楚,北與單(chán)于和好,形成合縱之勢,以抗秦國。”鞠武說得很有道理,他的擔心也是有必要的。然而太子丹卻反駁說:“時間太長了,我等不了。樊將軍窮途末路投奔于我,我總不能因為迫于強秦而拋棄朋友,那樣做人不地道。不知老師還有別的辦法嗎?”
“沒有!”鞠武回答得很簡潔,“太子,你這樣做太危險了,為了結交一個新朋友,而不顧國家的安危,我無話可說……”
不論鞠武怎么勸太子丹并不感冒,一副“我就這樣你愛咋咋地”的神態。鞠武也沒招,他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當你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個問題拋給別人。鞠武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向太子丹推薦了隱士田光。
經過一番交涉,田光前來拜會太子丹。
太子丹對他很客氣,退為引路,跪下拂座,給予燕國最高禮遇。“燕國與秦國勢不兩立,老先生,您看有什么好辦法嗎?”
田光明白太子丹的言下之意。“我都一把年紀了,精力衰竭,大事做不成。況且,我已不做大哥好多年……”
太子丹說:“眼下如此,作為燕國公民不能不為國家著想!”
田光說:“還是機會留給年輕人吧!”
當你辦不成大事的時候,最后好的方法就是把這事轉交給別人。
田光向他推薦了勇士荊軻。至此荊軻終于有用武之地,真正的踏上了政治舞臺。
三
太子丹感慨萬千,臨行前說出一句要了田光性命的話:“國家一級機密,勿要泄露。”
田光心想,“我一把年紀了,混了一輩子,口碑不錯,不能令人懷疑我的人格。”田光把事情的原原本本告訴了荊軻,之后橫劍自刎。他用鮮血詮釋著人世間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田光死了,他是整個刺殺計劃中犧牲的第一人。
第二個是樊於期。
荊軻是有勇有謀的人,他知道達成一件事,需要有計劃策略。
太子丹的謀略是:重利誘惑秦王。
荊軻猶豫了一下,容我想想。想想是對了,荊軻沒想到剛一出道就接了這么大的活兒。荊軻總不能聽說要刺殺秦王,就像影視作品中演的那樣,慷慨爽快,義憤填膺,好,發給我個扁擔,干了。如果是這樣的話,荊軻就不是一位有勇有謀的水貨。雖然是水貨,但他也是水貨中的行貨。荊軻說了些才能低劣,不能勝任的客套話。畢竟那是掉腦袋的事情,不能不設身處地的為自己考慮考慮,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太子丹見狀好言說了三千六百句,沒甚效果,最后竟然跪下。
這招太狠了,換了誰都會同意的。
荊軻答應了。
此后荊軻過上了小康生活,住別墅,開小車,有吃又有喝,美女隨便選,此地人生安樂窩。過了很久,沒見荊軻有行動的意思。(久之,荊軻未有行意)
其時,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入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當時的形式兵臨城下。
盲人騎瞎馬——處境相當危險。
太子丹急了!
《史記》中對荊軻性格概括為“深沉好書”,荊軻遲遲不動那是有原因的,只是缺少條件,其性格深沉可見一斑。荊軻道出了其中原委。“在我看來太子‘重利誘惑秦王’的謀略固然很好,但還缺少一個人的頭顱。”
太子丹一怔:“誰?”
“秦將樊於期。”
“什么?”太子丹以為聽錯了,沒有的確是樊於期,太子丹腦際嗡的一聲一片空白,“那怎么行,這不行,絕對不行!”
荊軻解釋道:“重利誘惑秦王,固然很好,可是天下都將是秦國的了,秦王在貪,還在乎這點蠅頭小利嗎?秦王懸賞千斤封邑萬戶來購買樊於期首級,足可見他不是一般人物。如果得到樊將軍的腦袋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一并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高興接見我。”
太子丹不忍,“還是想想別的辦法吧!”
“好的!我在想想!”荊軻知他不忍心也沒有跟他爭辯,私下找到樊於期。
樊於期原為秦將,知道秦王私生活的事兒,被一路追殺,弄的“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的下場,迫害的慘不忍睹。樊於期對秦王恨之入骨。(痛于骨髓)
“現在我有一個可以幫你報仇的方法。”荊軻胸有成竹地說。
“什么辦法?”
“我去刺殺秦王。不過,得借你身上的東西一用。”
“什么東西?”
“你的頭顱。”
“好,給你!”樊於期是個被仇恨逼瘋了的人(日夜切齒腐心),只要能殺了秦王報仇,死又何憾?于是飲劍自刎,剛烈之人也,他是刺殺計劃犧牲的第二位仁兄。
事實已成為事實,縱然太子丹極其悲哀,有一百二十個不愿意還是無法挽回,樊將軍已經死了,無奈只有將首級封于匣。
刺殺的基本條件已具備,眼下只剩下尋求利刃。
刺殺是大事,何況對象是秦王,所以匕首的質量一定要有保證,絕對不能拎著西瓜刀就上了。
匕首出自名家之手——趙國徐夫人。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不是姓徐的夫人,他是個地地道道的男人,有手藝的爺們兒。他打造的這把匕首甚是了得,不僅鋒芒畢露,而且淬有毒液,經過人體科學試驗,見血立斃。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行李都收拾好了,準備出發吧!
太子丹怕不保險派上十三歲就殺過人的勇士秦舞陽給荊軻做助手,這個秦舞陽十三歲就殺過人,真是了不得,莫非把他弟弟推井里了。可惜了秦舞陽居然做了炮灰,在整個刺殺事件中,他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人。
然而遲遲不見荊軻行動,太子丹有些坐不住。一天兩天還好,戰前心里緊張,緩解下壓力可以理解,一連等了很久,荊軻還是不行動,并沒有視死忽如歸的意思。
日久天長,恐怕有變。
太子丹催促荊軻,“時日不多,要不然派秦舞陽先行一步?”
荊軻被激怒了,再也裝不了深沉的性格:“你派秦舞陽先去,你什么意思?看不起我你直說。我之所以不去,那是在等一位朋友同去,你知道個什么?”
將死之人的憤懣,太子丹可以理解。
荊軻在等誰呢?
縱觀《史記·刺客列傳》全文,會不會是在等蓋聶,也未可知。當年你看不起我,不如咱們一起去刺殺秦王,蓋聶,你有沒有膽量跟我一起去?這也不是不可能的,此乃個人猜想。
既然催促,那就訣別吧!
易水邊,風蕭蕭。
荊軻兀立,秦舞陽在他身邊。
我在留戀這里的天,這里的風,還有這里的朋友。他們都穿著白衣為我餞行,知道我不會活著回來,這或許這是命運,歷史的使命降到我的頭上,我還能說什么。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高漸離慷慨激昂的筑樂,震蕩著燕國碧青如洗的天空。
荊軻上了車,頭也不回的揚長而去。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四
后來的結果是荊軻刺秦失敗了,有沒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是這個結果,所以也沒有必要在寫下去。
這樣留給了我們兩個問題:第一荊軻是水貨嗎?第二,荊軻為什么失敗了?
《史記·刺客列傳》中從頭到尾也沒記載荊軻出手,所以很難知道荊軻的劍術如何?通過分析來看,他不及專諸,不及聶政,結論是劍術相當的垃圾。“與蓋聶論劍”“魯句踐怒而叱之”兩件事,荊軻都應該仗劍出手,那是揚名立腕的機會,可是荊軻灰溜溜地跑了,說他胸懷寬廣,未免有些牽強。太子丹之所以重用他,主要還是由于隱士田光的推薦。太子丹也沒實際考察荊軻的劍術,反倒是好吃好喝的供著。由此可見,太子丹確實具備長期做人質的潛力。
《荊軻刺秦王》那段大家都知道,不必過多解釋。荊軻到底是不是水貨,我們分析一下自然明了。
首先,“至陛,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還算機警,一句話“農村人沒見過見世面,大家別笑話。”搪塞過去。接下來是“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也就是圖窮匕見,致命一擊。“左手把秦王之袖”證明距離很近,然后荊軻致命一擊,不說來個見血封喉,這么近的距離換了普通人也能把秦王扎成重傷。然而“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秦王輕易的躲開,這里“未至身”可見荊軻沒掌握出手時機,不是職業刺客應該做的。這一擊,絲毫沒看出荊軻劍法高明。
第二,“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秦王掙脫后繞著柱子跑,荊軻在后面緊跟著追,繞著柱子跑了好幾圈之后,居然沒追上?(荊軻百米的速度可真夠快的!)
第三,秦王由于劍太長沒拔出來,可算是拔出來,回身一劍砍向荊軻。這時荊軻不說飛起一腳將秦王的劍踢飛,也至少也來個側閃。然后給他一刀,匕首淬有劇毒,刮破點皮兒,秦王都有性命之虞。荊軻居然沒躲開秦王這一劍,反而砍斷了大腿,秦王這一劍力度夠大的。緊跟著又連被劈了七劍。
完了,徹底完了!
最后,荊軻還有個機會,就是投擲匕首,可惜投中。不僅劍術不行,標槍技術也不怎么樣。
——由此可見荊軻的劍法并不高明。分析的結論是荊軻是的水貨,十足的贗品。
當初我在學《荊軻刺秦王》時問老師,荊軻是個游俠殺手,秦王養尊處優,他為什么沒有殺了秦王?(當時被荊軻大義凜然所感動,沒有想到荊軻劍術不行。)老師說歷史上難道就不能有偶然的事情發生嗎?
歷史上偶然的事情可以發生,一次可以理解,但是在一個人身上連續發生四次就很難解釋了。
至于《荊軻刺秦王》中那段驚心動魄的打斗,也未必是事實。
荊軻的生卒年:?—前227。按照生卒年推算,荊軻刺秦王是在公元前227年。公元前104年太史公開始撰寫《史記》,與“荊軻刺秦王”事件相隔120多年,難免以訛傳訛,所謂七分史實,三分為虛,由此可見,個中細節,未必就是事實。
秦王被刺殺這等大事,自然要嚴守秘密。如今的刺殺也很難知道事情的真相,新聞不過是在混淆視聽罷了,何況當初的社會。笨方法也想象得到,難道他們在打斗的時候,旁邊有個目不轉睛的書記官在紀錄,只見秦王使出一招“老樹盤根”,荊軻還一招“猴子偷桃”,有點不太契合實際,然后再把資料流落到民間,供大家欣賞,這種可能性比較小。
分析出荊軻是水貨之后,來看第二個問題,荊軻為什么失敗了?
劍術太爛,沒掌握最佳時機等等都是原因。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史記》記載荊軻與其他四位刺客不同的是,他是唯一好讀書的人,《史記》中不止一次提到過。
書看的多了,自然就明白一些道理。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梁朝偉最后寫的“天下”二字,或者能給我們一點啟示。
總而言之是,荊軻失敗了,但瑕不掩瑜,這并不能淹沒荊軻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在國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艱險反抗秦王的高大形象。
中國文化很奇怪,并不崇尚成功的強者,反而同情那些失敗的英雄,比如說荊軻,比如說項羽,乃至后來的岳飛。他們在各自的事業上都沒有取得成功,卻名垂后世,光耀史冊。或許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之一。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陶淵明《詠荊軻》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