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宮廷玉液酒
書名: 穿越北宋,大官人的逆天科舉路作者名: 海上驚雷本章字數: 2054字更新時間: 2025-06-01 08:00:00
王質稍微一沉吟,說道:“聲律完美無瑕,對仗也算工整,唯一美中不足之處,過于直白,不夠華麗。”
“我也有這樣的感覺,應該怎么改呢?”
“用典,多用典才能體現出文學造詣,當然,用典很難,畢竟需要博覽群書,還要善于總結。”
“子野兄可有現成的書籍與我父子介紹?”
王質搖了搖頭,說道:“沒有,不過我有一些學習心得體會,等我回開封,遣人送到鄆城。”
王延睿大喜,“子野兄,大恩不言謝。”
“你們父子三人能學西昆體,家師得知,只有高興的份,當不得謝字。”
得到了王質的承諾,王延睿心情大好。
王延訓和王質等人,年齡差了七八歲,所以幾乎沒有共同語言,所以他想和蘇洵聊聊文學。
只不過蘇洵一直雙眼看天,不搭理王延訓。
“蘇家三郎,我敬你一杯。”
蘇洵應付了一下,只是端起酒杯沾了沾唇。
“怎得?蘇三郎不屑于與我等為伍?”
蘇渙知道三弟的脾氣,趕緊打圓場說道:“我三弟年齡小,不懂事,伯虎兄莫要見怪。”
王延睿打量了一番蘇洵,說道:“我看三郎倒是有一番精明,只不過,用錯了地方。”
蘇洵一聽,立刻瞪起牛眼,“王伯虎,你什么意思?我用錯了地方?我幾歲之時,家父就說我有天資。”
“是嗎?可是我覺得蘇三郎是傻子呢。”
王延睿話音一落,屋內異常安靜。
他們才認識不足兩個時辰,王延睿就敢說別人是傻子?
蘇渙心中不快。
蘇洵冷笑一聲,“我只是不學罷了,只要我肯讀書,天下哪有你王延睿王伯虎的才名?”
王延睿斜躺在地上,端起酒杯輕輕喝了一口,“不把聰明才智用到讀書上,就是天下最大的傻子,手握寶藏而不自知,比資質愚鈍者更不如。”
“我不服。”,蘇洵瞪著牛眼,一臉不服氣的看著王延睿,“天下都傳你有才名,不過是沽名釣譽罷了,兩首詠竹詩,不過是討好當政罷了,有什么可神氣的?”
王延睿笑道:“既如此,那我為你王三郎做一首詩,如何?”
“好,你只要讓我心服口服,我當場拜你為師又如何?”
王延睿哈哈笑了起來,“公群兄,你家三郎所說,可算數?”
蘇渙不悅的說道:“三郎已經十七歲,自然算數。”
王延睿想了半天,覺得不能收蘇洵,我看上你未來兒子了,便說道:“送你一首勸學詩吧,也不用拜我為師,以后見了我恭敬點即可。”
眾人一下來了精神,紛紛豎起耳朵,聽聽是什么絕世佳作。
王延睿一口喝光杯中酒,大聲吟誦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王延訓幾乎掩面而逃,丟人!你用前朝的詩詞激勵蘇三郎?
王質愣了半天,這是頗有才名的王延睿的詩詞?
蘇洵哈哈笑了起來,“王伯虎,你讀過書嗎?”
“這首詩屬于普通大眾的勸學詩,對你非常合適,王某再送你一首專門寫給你的勸學詩。”
“我洗耳恭聽。”,蘇洵眼中的鄙視之色,怎么都掩蓋不住。
“少年易老學難成。”王延睿幾個字說出來,王質一下來了精神。
這句話總結的非常精辟。
人生不過短短幾十載,眨眼就過去了,但是想讀書讀出樣子并不容易。
就像蘇洵已經十七歲,再想學習,有點晚了。
又聽王延睿說道:“一寸光陰不可輕。”
蘇渙猛地抬起頭,吃驚的看著王延睿。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程浚一臉不可思議。
“其實這首詩,不但是送給蘇三郎,也是我的自勉,想去年,家父在縣里做押司,那時候真是無憂無慮,我最喜歡去葵花樓耍樂子,而蘇三郎最喜游山玩水,我與蘇三郎何異?”
“然,家父被人誣陷下獄,那時候我才覺得自己已經長大,要扛起家中責任,從此之后,我發奮讀書,才有今日之成就。”
蘇洵喃喃道:“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這首詩就叫勸蘇三郎讀書詩吧。”
蘇洵還沒反應過來,蘇渙已經站起來,彎腰下拜,“渙代家父,謝伯虎兄贈詩,關于三弟拜師一事,渙回青神后,立刻稟告家父,請家父做主。”
王延睿哈哈笑道:“二郎,我并未同意蘇三郎拜師。”
王質笑道:“今日,當真是一段佳話,諸位,飲勝。”
蘇洵忽然開口道:“你要是告訴我四副對聯的下聯,我就拜你為師。”
“嗯?四副對聯?”
程浚哈哈笑道:“伯虎兄有所不知,其中一副,已經被公群兄對出來了。”
王延睿饒有興趣的問道:“哪一副?”
“一心為民,兩袖清風,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豐登。”
“公群兄的下聯是什么?”
蘇渙解釋道:“我等以為,伯虎兄這副上聯,說的乃是地方父母官,所以我就以地方父母官為下聯。六欲有節,七情有度,八面兼顧,九居德范,十分廉明,伯虎兄,怎么樣?”
王延睿目瞪口呆。
難道,蘇渙也是穿越者?怎么和前世的下聯一模一樣?
“宮廷玉液酒?”
眾人懵的一批,啥意思?
見蘇渙沒反應,王延睿又問道:“公群兄,可會對下一句?”
王質脫口而出:“御苑金莖露?”
王質不愧是西昆體大家的親傳子弟,連對對子都要用典故,其中的“金莖露”典出漢武帝的承露盤,比喻仙釀,酒對酒,宮廷對御苑,當真是精彩至極。
蘇渙接著說道:“盛世華章詩?”
程浚也對出了下聯:“金明池中水?”
連王延訓都對了一副下聯:“茅廬糙米粥。”
蘇洵小心翼翼的說道:“蘭亭曲水觴?”
其實通過這副下聯就能看出幾個人的詩詞水平。
王質當屬第一,其次則是蘇渙,對的盛世華章詩,也非常有意境。
而蘇洵應該是曇花一現,用王羲之的蘭亭對了下聯。
相反,程浚和王延訓都要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