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超導線圈陣列
- 人在廢土,建設超星系塔防領地
- 貳更羹
- 2089字
- 2025-06-19 00:05:00
在后續的幾個月內,領地每日的任務就是研究這艘外星飛船所應用的技術,以及其所在文明的技術等級。
關于文明等級的劃分,除了公認的卡爾達肖夫等級,以文明能夠利用的能源做劃分之外。
還有其他劃分方法,就是對宇宙規律的掌控理解程度,具象化到實際上就是物理學理論。
像人類文明這種已經掌握了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還有不成熟的量子理論。
蘇遠將其認定為一級文明,后續更高等級的文明,顯然就是掌握了更高級理論的存在。
比如一直困擾人類文明上百年之久的大統一理論,不管是在前世還是現在,人類文明都沒有突破這個理論,實現四大基本力的統一。
因此蘇遠認定,高等級文明必然掌握了大統一理論。
從目前這艘外星飛船所表現的技術水平上來看,似乎并沒有達到這個層次。
完全掌握大統一理論的文明,技術水平肯定不是蘇遠能夠碰瓷的,更別說被他所禁錮了。
“領主,關于圓盤武器的材料結構研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結論。”
在蘇遠思索之時,他接收到了領地材料科研隊伍的訊息。
頓時,他將注意力集中了過去。
偌大的實驗室內,擺滿了各種定制化的材料性能檢測儀器,全部都是用來觀察圓盤武器材質的微觀結構,及物理特性的。
“領主,經過初步得出的結論,這種材質是一種高強度合金,本身元素在源星上并不罕見,但是內部的微觀結構完全不同。”
“我們觀測到了內部存在強磁約束,所有的微觀粒子全部都在這種強磁約束之下,所以才具備這樣高強的物理性能。”
“我們推測,即使是這樣狹小的空間內,也可能蘊含了一個可控核聚變裝置用于產生強磁力。”
了解完這些信息后,蘇遠基本上明白了這圓盤武器的物理性能為何會如此優異了。
這就相當于每時每刻都有巨大的力約束這些金屬原子,即便遭遇再強的攻擊,內部的結構遭到了破壞,也能夠立刻重新約束聚合。
而其中能源的供應很可能是來自于內部的微型聚變裝置。
“居然能將其制作到體積如此之小。”
蘇遠不由有些咋舌,即便現在領地將可控核聚變研究出來了,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做到將其縮小至一掌區間。
“有辦法知曉內部的實現原理嗎?”
既然已經有了大概的推測,那么接下來就要論證,如果能破譯其內部構造,那么可控核聚變技術將迎來巨大突破。
在場的材料學家全都面露難色,這種材料已經超過了他們的研究領域范圍,已經跟物理學相關聯,這不是他們的強項。
看到他們的表情,蘇遠也立刻明白過來,針對這一問題,領地內部的所有相關專家都被召集而來組成攻關團隊,思考應對策略。
“合金本身的性能并不算非常強大,最關鍵的是如何消弭內部的強磁力。”
在幾日過后,基于現有的物理學理論,團隊得出了幾個大概可行性的方案。
第一種是使用電磁脈沖干涉,高強度的電磁脈沖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一個強大的外部磁場,與合金內部的磁場發生干涉。
如果外部磁場的頻率和強度能夠精確匹配內部磁場的特性,就可能暫時削弱或打亂其約束力。
根據麥克斯韋方程組,磁場的動態變化可以通過外部電場和磁場的耦合來實現干擾。
通過精確控制外部電磁場的振蕩頻率,可以誘導內部磁場的共振失穩,從而削弱其約束能力。
第二種方式是使用反向磁場中和,如果能夠精確測定合金內部磁場的強度和方向,理論上可以通過施加一個反向的磁場來抵消其效果。
根據疊加原理,兩個方向相反、強度相等的磁場會在特定區域內相互抵消,導致凈磁場為零。
這需要極高的精度,因為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磁場重新恢復。
同時根據安培環路定律,通過構建一個高精度的超導線圈系統,可以在微小尺度上產生反向磁場,針對性地中和合金內部的磁約束。
最后,領地內部的科研團隊一致認為,反向磁場中和是目前技術條件下最可行的方法,盡管對精度的要求極高。
雖然確定了破解的技術路線,但是具體的實踐落實又是一個難題。
會議室內,各個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在進行著頭腦風暴。
“可以嘗試用超導線圈陣列來模擬反向磁場。”
“如果能精確測定圓盤武器內部磁場的參數,我們就能設計一個反向磁場發生器。”
“只不過要抵消如此強大的磁力,這個發生器的體積將會出奇的大,估計要幾十公里。”
“測定磁場參數是關鍵。這塊合金的微觀結構如此穩定,常規的探測手段恐怕難以穿透。”
在場的所有人都陷入沉思。
“或許可以嘗試用中子散射技術。”一位年輕的物理學家突然插話。
“中子束對強磁場敏感度極高,而且不會被合金的物理結構屏蔽。通過分析散射譜,我們或許能重建內部磁場的分布模型。”
頓時所有人眼睛一亮,這個提議確實有可操作性。
很快,具體的可行性方案被提出。
“電磁脈沖干涉作為備用方案。如果中子散射無法提供足夠的數據,我們就用高頻EMP進行試探性干擾,觀察合金的反應。”
“立刻著手準備。”
在確定了最終方案后,蘇遠果斷下令。
一個月后,實驗室內搭建起一套精密的中子散射裝置。
經過連續48小時的掃描,團隊終于獲取了合金內部磁場的初步分布模型。
“果然,絕對是微型聚變反應。”
數據顯示,磁場的強度高達數千特斯拉,且呈現出復雜的動態振蕩模式,顯然是由微型聚變裝置的等離子體流動驅動的。
“現在我們有了磁場模型,接下來就是制造反向磁場發生器。”
眾多物理學家看著屏幕上的三維磁場圖,心中都不由有些激動。
“超導線圈陣列,配合高精度電流控制系統,生成一個與內部磁場完全相反的場。只要誤差控制在0.01%以內,就能讓凈磁場接近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