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年,人類已殖民火星。在奧林匹斯山腳下的「新銀杏巷」定居點,每個新生兒都會收到一支納米鋼筆,筆尖內置量子芯片,能將思維直接轉化為文字。這些懸浮在空中自動書寫的銀色筆陣,構成了數字時代的文字星河。
我握著祖傳的英雄牌鋼筆,筆帽內側的刻字歷經百年磨損,隱約可見「Y.H→L.X」。金屬筆身布滿時光蝕刻的紋路,每道劃痕都藏著跨越星系的往事。定居點的中央廣場上,矗立著高達百米的「夜鶯紀念碑」,碑體由無數支鋼筆熔鑄而成,在火星的紅色天空下泛著冷冽的光。頂端永不凋謝的電子楓葉,如同凝固的火焰,將數據流編織成永恒的秋意。
「奶奶,給我講講夜鶯的故事吧。」孫女戴著神經鏈接頭盔,眼中閃爍著數據光點。她的意識正與火星網絡同頻共振,等待著跨越維度的敘事。
我摸向口袋里的半片楓葉,它來自地球最后一棵銀杏樹,葉脈間的量子代碼記錄著初代林夏的記憶。當鋼筆尖輕輕觸碰孫女的太陽穴,全息投影瞬間展開——那些被時間封印的文字開始蘇醒,在虛空中勾勒出初代書寫者穿越星際的身影。筆尖劃過之處,火星的沙塵化作1940年代上海的細雨,奧林匹斯山的巖層幻化成外灘的鐘樓,而納米鋼筆與英雄鋼筆的墨痕,終于在量子糾纏中完成了跨越百年的對話。
作者努力碼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