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婚事
- 翰林院奇怪事件簿
- 蟲草田十
- 2048字
- 2025-06-19 08:09:43
“我不明白!為什么你要跟那位將軍談鹽的事情?”
會見結(jié)束之后,阿依娜叫住了陳青峰。
他隱約覺得這一次會面眾人商談的并不僅僅是鹽這么簡單的事情。
“我真是不明白了,為什么連鹽這點小事兒都需要你們這兒的將軍出面管?”
“鹽可不是小事兒!而且你們那里每一次興兵南犯,有多少人都是為了搶鹽,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嗎?”
阿依娜有些想不明白。
于是陳青峰帶著他再次爬上了圍墻。
然后阿依娜就看到了城門口負責守衛(wèi)的邊軍。
“那是你們的邊軍?”
“對,除了邊軍還有楊家軍,閆家軍,除此之外,還有禁軍,廂軍……”
“你們的皇帝為什么要搞這么多不同的軍隊?”
“一來是互相制衡,防止某一支軍隊作亂,其他的部隊還可以用來反撲,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邊軍的戰(zhàn)斗能力太差了,必須訓練一支以騎兵為主的精銳部隊才能抗衡你們,中原最大的問題是不產(chǎn)馬,就算產(chǎn)馬也很難像你們這些游牧民族一樣,成為天生馬背上的戰(zhàn)士!”
“所以,一直和我們打仗的楊家軍,并不是大周皇帝所有的部隊!”
“對,大周最精銳的是禁軍,但是禁軍要保衛(wèi)皇帝,所以輕易不會到邊疆這邊來!”
“可是為什么你們的將軍連嚴這種事情都要管,我還是不明白!”
“你看下面那些守城門的士兵吃的是什么?”
“看不出來,不過伙食應(yīng)該很差吧!”
“那你再看看這些新招募的楊家軍呢!”
“他們看起來要比那些邊軍好多了!”
“問題就在這兒了,朝廷每年都向邊疆地區(qū)轉(zhuǎn)運軍餉,但是這些銀子到了普通人手里先不說能不能到,起碼要被他們的上司克扣一些,甚至有可能會被上司吃空餉!”
“吃空餉?”
“對,名義上是發(fā)給手下的軍餉,可實際上很可能進了上次的腰包!”
“還有這種事情!我們每一次打了仗都會把繳獲的兵器還有牛羊分配給每一個人,只有特別英勇的戰(zhàn)士才能多分一份!”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那些普通人拿著銀子卻買不起這里的糧食,而那些當官的貪得無厭,不管再多的銀子都會進他們的腰包,長此以往,這里的糧價只能越來越貴,這地方根本就不應(yīng)該用銀子,只需要用糧食就好了,用糧食完完全全可以來這里換來一切!”
“可是我不明白為什么還要用鹽?你直接讓你們的皇帝陛下把糧食運來不就完了?”
“運糧的人也會貪墨,到時候成本會更高,但是讓商人來干,就沒有這種事情了,地窖。如果把糧食運過來能夠有利可圖,他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節(jié)約成本,最重要的是,天氣商業(yè)來到這里為了鹽引,必然會想辦法巴結(jié)這里的邊軍將領(lǐng)還有官員,所以改稅為糧之后,這里的官員不但不會賺得更少,反而會賺得更多,當然這種事情是上不得臺面的,如果不是為了得到這些人的擁護,我也不會出此下策……”
“你們漢人的事情真復(fù)雜!”
陳青峰該怎么說呢?
除非大周的官家御駕親征。
把這些事情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否則在大城這種山高皇帝遠的邊疆地帶,這里的官員就是土皇帝。
哪怕偶爾有那么一兩個清廉的,在這片土壤上也生存不下去。
與其那樣,我想個辦法讓大家皆大歡喜。
貪銀子無非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舒服。
販運糧食的鹽商不但會帶來綾羅綢緞各種新奇玩意兒,說不定還能往這邊充實一些揚州瘦馬。
能在大同這種地方就享受到江南那邊的溫柔鄉(xiāng)。
想必進了那些達官顯貴腰包里的銀子還能流出來一部分?
銀子只有在商人的手里才能發(fā)揮作用。
在軍人的手里只會腐蝕他們的戰(zhàn)斗力。
……
阿依娜經(jīng)過這件事終于明白了,想要了解大周不是那么簡單的。
這還只是在大同。
幾天之后陳青峰和惠王一起啟程,前往京師復(fù)命。
離開之前,陳青峰和楊清風兩人結(jié)為異姓兄弟。
陳青峰當然明白,這實際上,是因為楊清風需要朝中皇族的成員來支持自己。
搭上了陳青峰這道線,起碼惠王回去之后還能向上級美言幾句。
如果明年朝廷依舊撥下款項,到那時楊家軍說不定可以趁機收復(fù)失地。
當然一切都得等到賣收之后再做結(jié)論了。
來的時候是浩浩蕩蕩的隊伍。
回去的時候雖然九死一生,但好歹也算功德圓滿。
這一次啊,北朝十三部再次陷入了混亂當中。
強大的回乞部落現(xiàn)在成為了其他十二部的公敵。
按照楊青峰的說法,回起步現(xiàn)在逐漸向西遷移,已經(jīng)到了沙漠邊緣的地帶。
不過他們的女戰(zhàn)神現(xiàn)在卻被陳青峰拐帶來到了京兆府。
回來之后,陳青峰和柴無忌自然要去找官家復(fù)命。
第二天兩人換上了官服,重新出現(xiàn)在了朝堂上。
此時朝中各方勢力對于戰(zhàn)二人的出現(xiàn)也是各有算盤。
丁相國已經(jīng)從楊青峰那里知道了消息,眼下自然不會對二人窮追猛打。
而且出使評判擾亂了北朝的統(tǒng)一,這件事兒對于惠王來說,自然也是大功一件。
于是一向抓著二人不放的清流,這一次也罕見的偃旗息鼓。
“皇上,老臣以為這一次陳少尹和惠王陛下,兩人中心體國,功勞甚重,以一己之力平息了北朝的危機,楊家軍雖然出戰(zhàn)不利,但眼下也算是化解了北朝的威脅……”
“丁相國,既然如此,楊將軍貿(mào)然出戰(zhàn),以至于慘敗的事情就此揭過吧,讓楊青峰罰俸一年,太師,你老人家覺得呢?”
“皇上,惠王和陳青峰,在北朝,不辱使命,不過眼下北朝陷入外亂,臣認為應(yīng)該讓惠王坐鎮(zhèn)大同……”
“哎!太師,您老忘了,這讓惠王管著京兆府的差事,大同那邊,我看一時半會兒也不打緊,對了,陳青峰,眼下國事亦然交差,你的婚事兒也得抓緊辦了!你說呢?馮太師?”
“這個,自然是要聽官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