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奐是董卓的恩師,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升官也靠個人!其實真要追究起來,董卓10年沒升官就是受張奐影響!
因為從張奐被貶,董卓是10年沒升官,蔡邕和王允是20年沒升官!(查資料推斷的,真實性百分之九十九)
董卓比他們運氣好,董卓遇上了他的好大哥:段潁!!
在段潁的舉薦下,董卓的官職跟做了火箭一樣!一年連升四級!!!而且這個操作很有將就!!
180年初,任并州廣武縣令,治理現在的山西代縣!(相當于縣官員)(武官轉文官為以后升遷做準備)
180年中,四川叛亂,升董卓為蜀郡北部都尉,相當于一個郡的軍事二把手,董卓率領親衛部曲就出發了,還不到一個月就平定叛亂!(公安局副局長)
180年后期,調任西域戊己校尉,掌西域車師屯田事務,全是平調,但這個校尉有四個好出,一是軍政一把抓,二是兵多兵強,三是地方大,比整個并州都大,四是離我老家近!在這有了2000西涼騎兵!
180年末,升為并州刺史,做了并州的第一把交椅,這是段潁之前的位置,成了真正的地方大員!
段潁接替橋玄,剛當上太尉一個月,因發生日食,被彈劾,詔命收其太尉印綬,并送廷尉受審。又遇到司隸校尉陽球上奏誅殺王甫,牽連到段颎,于是就在獄中詰問責斥他,段颎于是服鴆自殺,家屬也被流放邊境。
180年到183年,并州地區漢匈頻繁發動叛亂?這個時候董卓才真正被漢靈帝注意到!
這也是過幾個董卓會被任命東中郎將接替盧植的原因!
被看到不是重點,重點是簡在帝心,才會被重用!為什么董卓會被重用,直接原因是因為段潁,間接原因是因為皇權被士大夫階級架空了,皇帝只能重用親近的太監,董卓是間接通過太監升上來。董卓又是西涼武夫,天然和關中士大夫階級不對付。董卓還是羽林郎出身,羽林軍是漢靈帝的親軍!
這時候的董卓在漢靈帝眼里,“忠誠,能干,聽話,不結黨,身世清白”,全是優點,妥妥的孤臣!!不過這幾年東漢天災人禍不斷,再英明的皇帝也疲于應付!
182年到183年,連續兩年旱災,干了3年多年并州刺史。又是叛亂又是旱災,被清流彈劾,這刺史位皇帝也保不住,皇帝也不會保!
【參考段煨因為日食,剛到手的太尉丟了!不過這事和董卓還真有關系。
經查董氏族譜:董卓是董仲舒第四子董彰的后代,董仲舒的九世孫。
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家都知道,“天人感應”也是他提出來的!問題就出在這天人感應上,只要有“天地人”禍,當政的就要免職。
人禍免職直接責任人,地禍連同上級責任人一同免職,天禍三公免職!若是禍亂頻繁或禍亂更大,皇帝就得下罪己詔了!
并州干旱是地禍刺史免職,日食(天狗食日)是天禍太尉免職】
終究皇帝還是信任董卓,沒有直接去官免職,只是降級調來了河東郡!為什么這么說呢,河東郡屬于司隸,司隸是東漢的政治中心,這時候的司隸刺史是大將軍何進,何進大家都知道吧,皇帝推出來對付士大夫的外戚,是皇黨!只是后來何進變心跟袁紹這些士大夫搞在一起了!河東郡還是司隸第二大的郡,人口57萬,每年可以推舉兩個孝廉!第一是河內郡,人口100萬,太守王匡是大將軍府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保護了董卓!
并州刺史之后被清流張懿擔任,一直到188年,休屠各胡叛亂,張懿被殺。后面大家就知道了他的下屬丁原取代了他的位置擔任并州刺史!
這個時候董卓是前將軍,九卿之下,負責京師兵衛。2月并州西河黃巾起義,與河東郡北面交界,白波黃巾好稱10萬。
并州北有胡人叛亂未平,南有黃巾10萬!朝廷命黃埔嵩為主將董卓為副將,從洛陽去平黃巾叛亂!馬上就平定了!(其實一年后又卷土重來了!)
同年陳倉也叛亂,平完黃巾又去陳倉(五丈原旁邊)平羌亂,兩人意見不統一,等了80多天,擊敗叛軍!
189年,漢靈帝“廢刺立牧”,2月,立董卓為并州牧。丁原并州刺史被廢,受何進召,帶兵入京,任執金吾,負責京城衛戍,計劃除掉宦官!
為什么不直接調董卓入京呢?何進應該更信任董卓的。當然也信任丁原,丁原也是寒門出生,又勇武過人,只是比董卓小幾歲,少了幾年資歷,是低配版的董卓!
當然董卓和黃埔嵩都在陳倉,漢靈帝2月決定“廢刺立牧”,何進立馬想到更親近更合適的董卓,畢竟丁原才剛當上并州刺史不到一年,就升并州牧,顯然不合適!
調董卓為并州牧顯然更合適,畢竟董卓9年前就是并州刺史,現在的職位是前將軍,那就只能把丁原調回來!這是非常合適又正確的安排!
天下15個州,誰搶到就是誰的,大漢又不只是何進說了算,至少有三方勢力:劉姓宗氏、何進、世家。也可以說成:皇帝、外戚、士大夫。
天下州牧已經確定,詔書旨意皇帝都已經蓋了公章發出去了,有的離的近的估計都到任了!皇帝那出幺蛾子,可能是病情加重,可能腦子抽風了,可能是突然相通了!劉協確實比劉辯聰明,他也明白嫡長子繼承制是國家穩定的基石!
可劉辯的性格,成年了,也還是傀儡,國家一樣不得安寧,一樣是取亂之道。長痛不如短痛,和10個太監商量了一下覺得可行,他老媽董太后肯定也會支持他,而且劉協是董太后養大的,天然更親近。
漢靈帝12歲登基,一直是太后幫忙輔政,不說有多高的政治素養,搞錢的能力卻是一把好手,東漢末年最缺的是什么,錢啊!!不缺人才,不缺士兵,只缺錢糧!錢糧在誰手上,士大夫!何進和世家現在都快睡一個被窩了!
董太后的侄子董重、董躋也是外戚,手上也有兵勸!還有一個董卓,即是大漢數一數二的能打敢打會打仗的將軍,還對皇帝忠心耿耿!董卓和董太后祖上是一家。最主要的是董太后相對而言不算貪勸,權利平穩交接到漢靈帝手上,基本沒有發生政治沖突,更別說重變了!
【經查閱資料:董仲舒族譜——董太后是董仲舒長子的后代,董卓是董仲舒四子的后代】
相比于劉辯,劉協完勝!
于是漢靈帝臨終托孤: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病重,將劉協托付給宦官上軍校尉蹇碩,有意讓劉協繼位。
蹇碩計劃先殺何進,再立劉協為帝,但因何進部下的告密而失敗,于是何進必殺十常侍!
之前只是受袁紹他們蠱惑加裹攜,想殺十常侍,其實不殺也沒事,皇帝死了,他外甥劉辯繼位,太監們更影響不了他的權利!
現在皇帝要廢劉辯立劉協,蹇碩還想殺他,他打心里就一定要殺十常侍了!也必須殺十常侍了!!
也因為皇帝打算立劉協,董卓就不再那么可信了!但他來不及處理董卓的事了,因為他要先殺十常侍!
這個時候董旻起到了關鍵作用,本來董旻是作為人質留在洛陽!正是因為董旻傳遞出來了可靠消息,董卓才留在河東郡的。董卓沒有兒子,最親近的人就是弟弟董旻,侄子董璜了。董璜是武將,上陣父子兵也是可以的,那母親等其他家屬就要留京為質!
為什么董旻能知道,董卓167年為羽林郎,170年為郎中(負責宮廷事務),188年為前將軍(負責京師兵衛)。而且董旻也不是吃干飯的,他是奉車都尉,手上還有兵。而且董旻能力也很強,從他順利接手何進何苗軍隊,輕松架空袁隗,可見他是有勇善謀之士!
而且很有可能董卓就是通過董旻,與董太后、蹇碩、董重(車騎將軍,劉辯繼位被殺)等人合謀的。
董卓為什么只帶了3000兵,調任讓他去當州牧啊,又不是去打仗,為什么停在河東郡,河東郡是去并州的必經之路,河東郡他當過太守有人脈基礎!進可坐觀京城局勢,退可說剿匪,這里本來就有白波軍,再不濟補充糧草,征辟文臣屬吏!都能說得過去!(多讀書還是有好處的,比如《左傳》!這是董卓成功的原因,能把我機會知進退!那董卓失敗的原因呢?是出身?是殘暴?是用人不當?還是缺錢缺糧???這個問題大家一起想。)
劉焉不也在穎川,荊州邊上溜達等機會。
一切都是從漢靈帝要立劉協開始,大家都在等機會更進一步,大家都有很多事要做,大家又連選擇的決定都沒了,大家也是從這一刻徹底從戰友變成了敵人!
董卓沒得選,董太后侄子都死了,所以董卓的母親、弟弟、孫女等都得死,董卓也得死,只是要多廢一點時間,先打敗了或奪了兵權再被殺!無路可選,唯有更進一步!
十常侍沒得選,何進與士大夫勾結,早就想殺他們了,有人問他們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仇恨,直接原因是皇子有兩個皇位只有一個,根本原因是黨錮之禍,深層原因是皇帝不讓!(典故:二桃殺三士,鷸蚌相爭)
皇帝沒得選,前面分析了。終究是不讓二虎共斗,如何穩坐釣魚臺啊?可悲的是整個東漢外戚專權成為常態!
何進也沒得選,劉辯被廢,他就必被殺,沒人容得了他!對于皇帝來說用外戚如飲鴆止渴。對于外戚來說扶持皇帝就是養蠱!他倆無解!!
其實何進死的根本原因就是和世家走的太近!太監必死的根本原因是殺人者,人恒殺之!東漢必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和桑弘羊三文!
還有一個外戚專權的根本原因是皇帝死的太早或死的太早!
只有董卓不是必死的局,是他沒棋沒下好!參考他的后來者——曹操!!
那么董卓接下來,下一步棋應該下在哪里?
先別讓董卓下棋了,應該先讓董卓從捅里起來!
注:【真實的歷史:董卓的好大哥是——何進!!因為段潁是179年去世的,180年何進妹妹被立為皇后!何進正是進入權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