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聽臺上博士講著一篇沒聽過的詩文,從詩的優點,到詩文中的事物故事,董卓聽得津津有味,慢慢講到詩的格式,音律,董卓都頻頻點頭,后來講到字詞的對仗嚴謹!董卓越聽越不認同,這不把人框死了嗎?
看著堂上還沒自己大的博士,董卓起身揚聲說:“博士,我有一些不同看法,當然博士前面講的極好,某很是認同,就是剛剛講的確實是謬論!
辭藻華麗,確實好聽好看,卻恐有堆砌之嫌,登了大雅之堂,卻少了天地靈氣!
苦心專研,必失靈動!得其華而失起神,豈不是反倒落為下乘!
某以為大道至簡,簡生大道!詩詞之道本為傳遞作者精神氣魄為主,氣通天地,人通天地,故而唯有見山見水見天地,見民生疾苦,才能胸中有天地,心中有萬民,而后化氣為形,下筆有神!
詩詞之道應不同于經文之道,經文在于“準確”二字,“準”為一針見血,見解獨道,“確”為唯一,是不二之論!以事物發展規律和客觀事實為因,通過嚴謹的辯證邏輯,推導出那唯一的果!一因必有一果!
經文重理,以少情無情為佳,格物致知以成經文,故而經文多枯燥,某確實不喜!
詩文重情,以多情真情為佳,直抒胸臆以為首要,故而詩文多飄逸灑脫,豪氣悲壯,往往能使讀者情緒激動!此為以氣行文,以神傳神!
紋心雕琢,必是舍本求末,若對仗工整和“情”有沖突,二者不可得兼,必先取“情”,辭藻則為又次之!
所以董某以為,經文重理,詩文重情,而畫作重意!意在留白,太滿太全,無法讓人產生聯想,反而限制了思想,也不可??!
詩情畫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結合,有情有意!博士前面講的詩文中的故事,就是詩中有畫!作者作詩是把眼中畫作成了筆中詩!”
董卓說完,看到堂外圍滿了人,某之拙見,打擾博士了,大家繼續,大家繼續,我就隨便逛逛!
臺上博士連忙拱手接話:“府君為一郡之長,本就有教導一府之責,而且府君剛剛之言,確實見解獨到!可我昨日在府君府上,聽府君說不喜經史子集,可此番見解,必是學有所得,不如同學子們多講一講,盡一盡教導之責!
董卓心想,這博士怎么用我的套路反套路我。我就反駁了幾句,他還將我軍了!算了,看在賈家人,又有這么多學子在場,也不好失了面子,昨天剛立起來文化人的后代,今天就當加強加強了!
實在沒啥講就學學李云龍追媳婦——挑自己會的吹!帶兵打仗,《左傳》,再不濟講講橫渠四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六國論》,《馬說》等等,心里有了思路,于是大馬金刀,來到堂上開講!
“話說天下大勢,,,詩分兩種,一者以物喻人,二者以史勸人!
那一年本將軍在蜀郡平叛,數月未的寸進,于是出城打獵,在山中遇見一老者,老者見我郁郁寡歡,老者指著墻邊梅花就念了一首詩就走了!某雖一介武夫,但也品得出好賴!所以一直記得,我念給諸位學子!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大家覺得如何,某覺得極好!多年來一有不順當之時,就會想起這首詩!某覺得這就是剛剛說的第一種,老者用梅花勸解我,我亦常告誡自己要像梅花一樣能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華!
今日把本將軍也把這首詩送給諸位學子!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人春天開花,就有人夏天,秋天,冬天開花!學子們此番在此學習,默默無聞,是還沒到時候!
誰又敢說,今日的無名之輩,來日不能名震天下?”
眾人聽到此處,開心的不行,也有幾個真好學的,馬上就問第二種呢?
董卓這個機靈鬼,立馬回擊出題:“這位學子,不如本府就來考考你,昨日春耕大祭,不如就以耕種為題!你自己來寫一首!諸位學子可以一起!”
董卓想著不得壓一壓在坐的氣焰,拿起桌上筆,假裝思考,等有三五個學子寫好了才落筆寫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時幾個幫董卓潤色董父《春秋決事比?又十一卷》的學宮高層老干部也來到了講堂!
看了幾個先寫好學子的詩,連連點頭!然后董卓點了幾個出頭鳥,讓他們念一念自己寫的詩!
董卓越聽越不對勁,這貨一口氣念了20來句,董卓雖然聽不太懂,但感覺很牛逼!差點裝逼裝過了頭,立馬告誡自己不要跟古人比智慧,要低調,要跟古人比見識,比古人沒聽過,沒見過的!還能偶爾裝一下!
眾人中的尖子生念完后,都看向董卓,刷的一下董卓耳朵就紅了,還好臉皮夠厚,臉色如常!董卓連忙擺手拒絕,支支吾吾說道,我讀書少,只寫了四句!
衛祭酒看了看竹箋上的四句,先看了一遍,心里想著若是不好就幫董卓圓過去,畢竟馬上要成親家了,而且董卓是實權太守,又有兵馬,不能得罪!
看完確是一驚,于是開口道:“府君多年為國征戰,有空多事研究兵法!”董卓一聽,啥,在漢代寫四句詩很丟臉嗎?你個老東西懂不懂詩??!這可是傳世名篇,小學生都要背的!
“但只憑這四句,確是可以把諸位學子都比下去的,諸位常年學習,,,,要努力啊!”然后把董卓抄的念了出來!
衛祭酒念完就退到賈博士身旁,明顯是讓董卓繼續講!
董卓靈機一動,看向祭酒:“想必祭酒大人也覺得我這四句寫的不錯吧!某是這么想的,之前我們說的蒙學,其他的事某都好辦,也自信能辦好,只是這教材還得麻煩祭酒大人和諸位博士,從新寫一版,以求文字簡單,我覺得我的這首詩也可以抄錄進去,到時候我們私下說吧??!”
董卓看到大家都聽認同自己抄的詩,膽子又大了,也隨性多了,改說大白話了!“我覺得寫詩就跟打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都是一股氣,這股氣散了詩肯定也寫不出來了!
就跟打仗一樣,平時訓練要規規矩矩,一到真的打仗兩軍對沖雖能獲勝,確不如出奇兵,搞偷襲效果好!比如韓信的暗度陳倉,就是寫詩的靈光一現,從一個新的角度,新的觀點來寫物寫人!
就跟打仗一樣,散兵十萬不如精兵一千,大家沒打過仗,我以前帶著牛輔等騎兵,沖鋒到敵后,如入無人之境!比如三千越甲可呑吳,就像寫詩我擅長寫畫畫草草,就一門深入,每天觀察,肯定能寫得比一般人好!
就好比打仗一樣,要想和敵方硬碰硬,其中戰士個人實力是一方面,還要上下一心,組織嚴密,才能直搗黃龍!比如背水一戰,就是寫詩的結構嚴禁,立意深遠,這可不是靈機一動能做到的,沒有幾十年人生閱歷是寫不出的!
要不然就是趙擴紙上談兵了,你說打仗吧,各種兵法他都懂,手下武將士兵即聽話又敢戰。簡單來說他和白起的最大的不同,就是白有很多領兵打仗的經歷!寫詩也要人生閱歷,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才能釀出美酒!
大家可以多出去走走,老衛可以組織組織學子們一起去郊游,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寫寫詩品品酒,家中女眷也可以一起嘛,哦你們讀書人講究多,可以男女分開,錯開時間,再不至于圍起來,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嘛!
當然閱歷閱歷,剛剛那些都是閱,是多聽多看嘛,也可以來郡府謀個差事,只要各位不嫌棄我這廟小都可以來,找他,我女婿李儒,我身邊最有能力最可靠的就是他了!你們能力如何我不一定知道,他肯定能妥善安排。
文優,在坐的各位學子來了你要好生安排,有什么要求能滿足的盡量滿足,解決不了來找我,我就是大家的靠山。來了都是從事,有合適位置再安排,不開心隨時可以走,要是有其他想去的地方,我給大家寫推薦信!怎么說大家也算我半個學生嘛!我董卓是很護短的!”
啥,我聽到了啥,怎么就成他學生了!
“各位不辜負我,我必不辜負各位!在我看來天下無不可用之人,唯有物盡其才!詩就講到這,我跟大家講講我對人才的看法!”
注:【本來想打擊世家的,抄家以充軍資的,可現在漢靈帝還沒死,天下還沒亂,董卓兵也不夠都,如果現在得罪世家董卓估計都進不了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