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家在何方
- 荒嶼楫夢
- 錢海風
- 9070字
- 2025-05-16 04:24:12
林大森站在海灘上,望著前方深邃的海洋。安達曼的傍晚總是如此絢爛,暗紅的太陽掛在天際,宛若一只被燒紅的銅鑼。他不知道已經是第幾次站在這片海灘上發呆,從最初的絕望,到中間的焦灼,再到現在的平靜。曾幾何時,每當看到遠方的海面,他的心就會不由自主地顫抖,期望能看到一艘來自大明的船只駛來,把他和沈明月接回故土。可如今看著同樣的海面,他的心境卻悄然改變。
“又在這兒看海呢?“沈明月走到他身邊,輕輕挽住他的胳膊。她的皮膚被安達曼的陽光曬得黝黑,卻依然掩蓋不住那股子明媚。
“是啊,“林大森笑了笑,“不過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已經很久沒想過回去的事情了。“
“我也是,“沈明月輕聲說,“有時候夜里醒來,我會忘記自己是誰,忘記我們曾經生活在哪里。“
“那倒不至于,“林大森撓了撓頭,“我的記性沒那么差。只是感覺,越來越不想回去了。“
“這就是人的適應性,“沈明月瞇起眼睛看向遠方,“就像阿卡部落的那個巫醫說的,人類像水一樣,能夠適應任何容器的形狀。“
“那老家伙滿嘴胡話,“林大森撇了撇嘴,“上次他說能用一片樹葉治好我的牙疼,結果我疼了三天三夜。最后還是蘇豐年教給我的嚼草藥方法才管用。“
“他那是讓你磨煉意志,“沈明月笑道,“說起來,蘇豐年那小子現在可是春風得意。娶了土著公主,生了個胖小子,成了部落的半個首領。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林大森哼了一聲:“那也是他命好。誰能想到他那憨厚的樣子居然能把公主迷得神魂顛倒?記得剛到島上時,他連條魚都不會捕,現在倒好,整天帶著部落的勇士們獵豬打鹿,我看他早把大明給忘了。“
“你不也一樣?“沈明月掐了林大森的腰一下,“前幾天部落集會,你不是喝多了椰子酒,還教阿卡人唱《滿江紅》?唱著唱著自己都哭了。“
“那不一樣,“林大森辯解道,“我那是思鄉心切。“
“行了吧你,“沈明月搖搖頭,“你現在比那些土著還土著。上個月你和卡拉姆比賽爬椰子樹,差點沒把自己摔成肉餅。“
林大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知道沈明月說的沒錯。這兩年來,他們逐漸融入了這個部落的生活。起初他們還像是外來者,處處小心翼翼,隨時準備應對危險。可現在,阿卡部落的人已經把他們當作自己人。林大森甚至在部落的議事會上有了發言權,而沈明月則成了部落里備受尊敬的醫者,用她從大明帶來的醫術救治了不少族人。
“不過話說回來,“林大森若有所思地說,“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真的有大明的船來到這里,我們是否要回去?“
沈明月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道:“我不知道。有時候我會想念杭州的西湖,想念街邊的小吃,想念四季分明的景色。但是在這里,我們也有了新的生活,新的朋友,甚至還有了——“
她的話戛然而止,臉上泛起紅暈。林大森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你是說......你懷孕了?“
沈明月點點頭,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大概有兩個月了,我本來想找個好時機告訴你的。“
林大森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他一把抱住沈明月,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涌上心頭。他們在這荒島上相依為命這么久,從最初的互相嫌棄到后來的相濡以沫,如今又要迎來他們愛情的結晶。這個消息讓林大森心中涌起一種奇妙的感覺,既有喜悅,又有憂慮。
“我們要當爹娘了,“林大森傻笑著說,“我得去打更多的獵物,給你補身子。“
“別傻了,“沈明月笑道,“這里的水果和魚蝦已經夠營養了。倒是你,別整天跟那些土著勇士玩命,小心把自己的命搭進去,讓我們娘倆無依無靠。“
林大森鄭重地點點頭:“我保證,以后一定小心。“
“對了,“沈明月突然想起什么,“昨天卡拉姆的妻子來找我,說他們想邀請我們搬到靠近他們家的地方住。那邊有個不錯的山坡,視野開闊,而且離海也不遠。“
“搬家?“林大森皺起眉頭,“我們現在住的地方不是挺好的嗎?“
“是挺好的,但太小了,“沈明月解釋道,“等孩子出生后,我們需要更大的空間。而且卡拉姆說,那邊的土地更適合種植,我們可以開墾一塊地,種一些從大明帶來的種子。“
提到種子,林大森想起了他們隨身攜帶的那些寶貴物品。當初漂流到島上時,他們帶了一些大明的物品,其中包括幾種作物的種子。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小心保存著,沒舍得使用。
“也好,“林大森點點頭,“反正那邊離蘇豐年他們也不遠,有什么事情也好有個照應。“
說起蘇豐年,林大森不禁感慨萬千。那個當年只有十五歲的山東小伙子,如今已經長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不僅娶了酋長的女兒為妻,還成了部落里最受尊敬的獵人之一。蘇豐年和他的妻子塔米拉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取名叫“明德“,一半是為了紀念大明,一半是因為蘇豐年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對了,“沈明月突然想起什么,“今天早上我去看蘇豐年家的小明德,那孩子越長越像他爹,憨態可掬的。塔米拉告訴我,阿卡部落的鄰居部落馬庫里人前幾天派人來訪,說他們那里有幾個和我們長得很像的人。“
林大森一愣:“和我們長得很像?你是說,可能是大明人?“
“有這個可能,“沈明月點點頭,“塔米拉說,那些人是幾年前從海上來的,可能是另一艘船的船員。“
林大森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如果真的有其他大明船員在附近的島上,這意味著什么?是不是鄭和的船隊曾經來搜尋過他們?又或者是另一艘同樣迷失的船?
“我們得去看看,“林大森說,“如果真的是大明人,我們應該告訴他們這里的情況,也許他們還在想辦法回去。“
“嗯,“沈明月點點頭,但她的眼睛里閃過一絲猶豫,“不過,我們是去告訴他們留下來,還是和他們一起想辦法回去?“
這個問題如同一枚石子,投入林大森平靜的心湖,激起一圈圈漣漪。是啊,如果真的有機會回去,他們會選擇回到大明嗎?這個問題曾經的答案是毫無疑問的“會“,但現在,林大森不那么確定了。
“我們先看看情況再說吧,“林大森最終說道,“也許那些人已經和我們一樣,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也許吧,“沈明月輕聲說,“不過無論如何,能見到同胞總是好事。“
他們沿著海灘慢慢走回部落。夕陽西下,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遠處傳來阿卡人的歌聲和笑聲,篝火的光芒在暮色中閃爍。這是他們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光景,不知從何時起,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林大森突然停下腳步,望向遠方那片已經變得模糊的海面。他曾經以為,家是遙遠的彼岸,是大明的土地,是繁華的都市。可如今,當他回頭看著身邊的沈明月,看著不遠處阿卡部落的村莊,他忽然明白,家,或許就是此刻他腳下的這片土地,是能讓他感到安心和幸福的地方。
“怎么了?“沈明月問道。
“沒什么,“林大森微笑著搖搖頭,“只是在想,家到底在哪里。“
沈明月理解地點點頭,挽著他的手繼續向前走:“無論家在哪里,只要我們在一起,就都是家。“
夜色漸濃,林大森和沈明月融入了部落的燈火中。明天,他們將啟程去尋找那些可能的同胞,但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已經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歸宿。
第二天一早,林大森和沈明月就準備動身前往馬庫里部落。蘇豐年得知消息后,主動提出要和他們一同前往。
“我對那邊的路很熟悉,“蘇豐年說,“而且馬庫里人認識我,有我在,你們會更安全。“
林大森看著眼前的蘇豐年,不禁感慨萬千。記得剛到島上那會兒,蘇豐年還是個整天驚慌失措的毛頭小子,動不動就被蚊子咬得滿臉是包,抓條魚都能把自己摔進水里。如今的他,皮膚黝黑,肌肉結實,眼神堅定,完全是個經驗豐富的島民了。
“好啊,“林大森爽快地答應了,“有你帶路最好不過。不過,塔米拉和小明德怎么辦?“
“他們會沒事的,“蘇豐年自信地說,“塔米拉可不是普通女人,她能照顧好自己和孩子。再說了,這里是她的家鄉,她比我們任何人都更了解這里。“
塔米拉是酋長的女兒,從小在部落中長大,精通狩獵和采集,甚至比部落里的許多男人都強。蘇豐年當初就是被她的勇武和智慧所吸引,雖然兩人之間發生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情,但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
“等一下,“沈明月突然想起什么,“我們是不是應該帶些禮物過去?畢竟是拜訪另一個部落。“
“這個我已經準備好了,“蘇豐年說著,指了指旁邊的幾個編織袋,“這里有些我們平時交換的物品,還有一些我做的木雕。馬庫里人很喜歡這些東西。“
林大森笑著拍了拍蘇豐年的肩膀:“看來你已經完全融入了這里的生活啊。“
蘇豐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實我有時候還是會想起山東的家。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會想起我娘做的餃子,想起家鄉的麥田和小河。但是現在,“他看了看不遠處正在和其他女人告別的塔米拉和她懷中的小明德,“我在這里也有了家,有了牽掛的人。“
林大森明白蘇豐年的感受。這些年來,他們都經歷了從排斥到接受,再到融入的過程。尤其是當他們與當地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組建了家庭后,回去的念頭就變得越來越模糊。
當天上午,林大森、沈明月和蘇豐年告別了阿卡部落的族人,踏上了前往馬庫里部落的旅程。按照蘇豐年的說法,馬庫里部落距離他們大約兩天的路程,需要翻越一座小山和穿過一片茂密的叢林。
路上,蘇豐年不停地向他們講述著關于馬庫里部落的事情。馬庫里人與阿卡人雖然是鄰居,但兩個部落之間的關系時好時壞。有時候為了一塊狩獵地或者一片漁場,兩個部落會發生小規模的沖突。不過近年來,在蘇豐年和其他幾個部落長老的調解下,兩個部落已經建立了相對和平的關系,甚至開始了一些物品的交換活動。
“馬庫里人最擅長的是航海,“蘇豐年解釋道,“他們有比阿卡人更先進的船只,能夠在海上航行更遠的距離。如果真的有大明的船員在他們那里,很可能是被他們從海上救起來的。“
“那些人在馬庫里部落生活得怎么樣?“沈明月關切地問道。
“據我所知,馬庫里人對外來者的態度比較友好,尤其是如果這些外來者能夠帶來新的知識或技術,“蘇豐年回答,“不過具體情況還得等我們到了那里才能知道。“
第一天的行程相對順利,他們沿著海岸線前進,只需要偶爾穿過一些茂密的植被。傍晚時分,他們在一處海灣旁扎營。蘇豐年熟練地搭起了簡易的棚子,又生起了火。林大森和沈明月則負責準備晚餐,他們在附近撿了些貝類,又用簡易的魚叉捕了幾條魚。
夜幕降臨,篝火映照著三人的臉龐。遠處的海浪聲和林中的蟲鳴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大自然的交響曲。
“你們知道嗎?“蘇豐年突然說,“我有時候會想,如果當初我們沒有遇到那場風暴,沒有漂流到這個島上,我們的人生會是什么樣子。“
林大森沉思了一會兒:“我可能會繼續在船上當一個小小的文書,記錄著每天無聊的航海日志,然后回到大明后,找個清閑的差事,娶妻生子,平平淡淡地過完一輩子。“
“我可能會回到家鄉,繼續當一個郎中的女兒,“沈明月輕聲說,“然后嫁給一個我父親看中的男人,過著被規矩束縛的生活。“
“而我,“蘇豐年笑了笑,“可能會回到山東老家,繼承我爹的一畝三分地,做一輩子農民。“
三人相視一笑,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慶幸。雖然他們失去了回到故土的機會,但卻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了自由和新生。
“說起來,“林大森想起一件事,“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在這里的后代,會變成什么樣子?他們會知道自己的祖先來自大明嗎?他們會說我們的語言,延續我們的文化嗎?“
這個問題讓三人都陷入了沉思。確實,當他們的孩子長大后,當一代代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與大明的聯系會不會逐漸淡化,最終消失?他們現在所珍視的記憶和文化,會不會在時間的長河中被沖刷殆盡?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我給兒子取名'明德',“蘇豐年最終打破了沉默,“我希望即使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們的后代也能記得自己的根在哪里,記得我們的祖先曾經的智慧和美德。“
林大森和沈明月默默點頭。是啊,無論他們最終選擇留下還是離開,無論未來會發生什么,他們都有責任將自己的文化和記憶傳遞下去,讓大明的火種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燃燒。
第二天一早,他們繼續趕路。這一天的行程比前一天要艱難得多,他們需要翻越一座小山,然后穿過一片茂密的叢林。好在蘇豐年對這條路已經相當熟悉,他帶著林大森和沈明月避開了危險的區域,選擇了相對安全的路線。
到了傍晚,他們終于看到了馬庫里部落的村莊。與阿卡部落相比,馬庫里人的住所更加整齊劃一,房屋也更加牢固。村莊建在一個小山坡上,居高臨下,能夠俯瞰整個海灣。在海灣的沙灘上,停泊著幾艘看起來相當精良的大型木船。
“那就是馬庫里人的船,“蘇豐年指著那些船只說,“比阿卡人的船要大得多,也堅固得多。他們能用這些船在海上航行數天不停歇。“
林大森驚嘆地看著那些船只,心中不禁涌起一絲希望:如果這些船真的能夠遠航,是不是意味著他們有可能回到大明?但隨即,他又想起了沈明月懷孕的事情,想起了他們在阿卡部落的生活,以及那個即將到來的新生命。
“走吧,“蘇豐年說,“我們先去見馬庫里部落的首領,然后再打聽那些可能是大明人的外來者。“
他們剛走到村莊入口,就被幾個手持長矛的馬庫里戰士攔下。蘇豐年上前用當地的語言與他們交談,然后向林大森和沈明月解釋:“他們說首領正在等我們,已經聽說了我們要來的消息。“
在戰士的帶領下,三人來到了一個比其他房屋更大更氣派的建筑前。這是馬庫里首領的住所,外面裝飾著各種動物的頭骨和羽毛,顯示著主人的地位和威嚴。
首領薩穆爾是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臉上刻著復雜的紋身,表情嚴肅而威嚴。當蘇豐年向他介紹林大森和沈明月時,他的表情略微緩和,甚至露出了一絲好奇。
經過一番交談,他們終于得知,確實有一群和他們長相相似的外來者在馬庫里部落生活。這些人是在三年前被馬庫里人從海上救起的,當時他們的船在風暴中受損,漂流到了附近的海域。
“他們現在在哪里?“林大森迫不及待地問道。
蘇豐年翻譯了這個問題,薩穆爾指了指村莊另一側的一片區域,說了幾句話。
“首領說,那些外來者住在村莊的西邊,他們有自己的一片區域,“蘇豐年翻譯道,“他們已經和馬庫里人相處得很好,有些人甚至娶了馬庫里的女子為妻。“
林大森和沈明月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激動和期待。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說的竟然是他們的母語普通話:
“這位仁兄可是從大明來的?“
三人猛地轉過身,看到一個中年男子站在不遠處,衣著打扮雖然有些像當地人,但面容無疑是大明人的樣子。
林大森一時語塞,沈明月率先反應過來:“正是!我們是鄭和船隊上的成員,幾年前在風暴中失散,漂流到了附近的島上。“
那人聞言大喜,快步走上前來:“在下張鶴,原為鄭和船隊第五船的水手。幾年前在一場風暴中,我們的船與主隊失散,漂流至此。沒想到在這蠻荒之地,還能遇到同胞,真是上天垂憐啊!“
林大森終于找回了自己的聲音:“張兄,請問還有多少大明同胞在此地?“
“共有十二人,“張鶴回答道,“不過其中有三人已經娶了當地女子為妻,安心在此地生活。其余的人,包括在下在內,一直沒有放棄回到大明的希望。“
聽到這里,林大森和沈明月的心情變得復雜起來。一方面,他們為能夠遇到同胞而高興;另一方面,他們對于是否要跟隨這些人一起尋找回家的路,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猶豫。
“張兄,“林大森試探著問道,“你們有找到回去的方法嗎?“
張鶴的眼中閃過一絲興奮:“有!我們這幾年一直在研究馬庫里人的造船技術,并且結合我們大明的航海知識,已經打造了一艘能夠遠航的大船。如果風向和海流有利,我們有信心能夠航行到安南或占城等地,從那里再尋找回大明的路。“
這個消息如同一道閃電,擊中了林大森和沈明月的心。他們曾經朝思暮想的回家之路,如今竟然就在眼前。但是,當他們真正面對這個選擇時,內心卻充滿了矛盾和不舍。
“什么時候啟程?“林大森問道,聲音有些沙啞。
“最快一個月后,“張鶴回答,“我們還需要準備足夠的淡水和食物,并且選擇一個風向合適的時節。“
一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們做出決定了。林大森看了看沈明月,又想起了她懷孕的事情,心中更加糾結。回到大明,意味著他們的孩子能在文明的環境中長大,接受良好的教育;但留在這里,意味著他們可以繼續過著已經習慣的生活,遠離朝廷的紛爭和禮教的束縛。
“張兄,“林大森最終說道,“容我們考慮一下。這個決定關系重大,我們需要時間思考。“
“理解,理解,“張鶴點點頭,“諸位請隨我來,我帶你們去見其他同胞。“
在張鶴的帶領下,林大森、沈明月和蘇豐年來到了馬庫里部落的西區,那里住著從大明來的船員們。看到同胞的那一刻,三人都忍不住熱淚盈眶。雖然分屬不同的船只,但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相遇,讓他們感到一種特殊的親切和溫暖。
當晚,他們在篝火旁與這些久別的同胞暢談,交流著各自的經歷和見聞。那些已經決定留下的人,講述著他們如何愛上這片土地,如何與當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而那些計劃回去的人,則描述著他們對故土的思念,對親人的牽掛。
夜深了,當其他人都已入睡,林大森和沈明月獨自站在馬庫里村莊的高處,眺望著遠方的海面和星空。
“你怎么想?“林大森輕聲問道。
沈明月沉默了許久,才緩緩開口:“我不知道。當聽到有可能回去的時候,我既激動又恐懼。激動的是終于有機會再見到親人和故土,恐懼的是我們已經不再是當初離開的那個人了。“
林大森點點頭:“我也有同樣的感覺。而且,想到你現在懷孕了,我更加擔心。在海上航行那么遠的距離,風險太大了。“
“不僅如此,“沈明月接著說,“我們在阿卡部落已經有了自己的位置,有了尊嚴和價值。回到大明,誰知道等待我們的是什么?也許是功成名就,也許是無人問津,甚至可能遭受牽連。“
確實,在大明朝廷的政治環境中,鄭和下西洋本身就充滿了爭議。萬一他們回去后,朝廷的風向已經改變,不再支持航海事業,那么他們這些漂流歸來的船員,很可能不會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反而可能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還有一點,“林大森想起一個重要的事情,“我們的孩子在這里出生長大,會被當作這片土地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帶他回大明,他將永遠是個異類,不被理解,也許還會遭受歧視。“
沈明月點點頭:“我也想過這個問題。在這里,我們的孩子可以自由成長,不必受到那些條條框框的束縛。而在大明,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法,稍有不慎就會被人指指點點。“
林大森望著星空,長嘆一口氣:“人生在世,難道不就是為了尋找一個能讓自己安心的地方嗎?無論那是在天涯海角,還是在熟悉的故土。“
“你已經有答案了,是不是?“沈明月看著他的眼睛問道。
林大森沉默了片刻,然后堅定地點了點頭:“我想我們應該留下。這里雖然沒有大明的繁華與文明,但卻給了我們真正的自由和快樂。更重要的是,“他輕輕撫摸著沈明月的小腹,“我們的孩子需要一個安定的環境,而不是在茫茫大海上冒險。“
沈明月眼中閃爍著淚光,她緊緊握住林大森的手:“我也是這么想的。這幾年來,我們已經把阿卡部落當成了自己的家,那里有我們的朋友,有我們的生活。至于大明...“她頓了頓,“它會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里,但也許不再是我們的歸宿。“
次日清晨,他們向張鶴和其他準備回去的同胞表明了自己的決定。出乎意料的是,張鶴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驚訝。
“其實我猜到你們會這么選擇,“張鶴說道,“我看得出來,你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我在大明還有年邁的父母,我可能也會選擇留下。這里的確有種奇特的魅力,讓人不想離開。“
林大森感激地握住張鶴的手:“張兄,祝你們一路順風,希望你們能平安回到大明。如果可能的話,請幫我們帶個口信給我們的家人,告訴他們我們過得很好。“
“一定,“張鶴鄭重承諾,“我會告訴他們,你們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幸福。“
臨別前,張鶴拿出一樣東西交給林大森:“這是我隨身攜帶的《大明律》,雖然在這里沒什么用,但也許對你們和你們的后代有所幫助,至少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祖先的文化。“
林大森接過這本厚重的書籍,心中涌起一陣感動。這是他們與大明最后的聯系,也是他們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
回程比來時要輕松許多,不僅因為他們已經做出了決定,心中的負擔放下了,也因為馬庫里人派了幾個向導和護衛陪同他們。
路上,蘇豐年突然問道:“你們真的不想回去嗎?那可是我們的故鄉啊。“
林大森看了看沈明月,笑著回答:“故鄉不只是一片土地,更是一種情感和歸屬。現在,這片島嶼就是我們的故鄉,因為我們的心已經扎根在這里。“
“再說了,“沈明月補充道,“看看你,蘇豐年,難道你還想離開塔米拉和小明德嗎?“
蘇豐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當然不想。我只是覺得有些遺憾,也許這輩子都見不到故鄉了。“
“沒關系,“林大森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們可以在這里建立一個新的'小大明',把我們的文化和記憶傳承下去。也許有一天,當我們的后代強大起來,他們會主動踏上尋根之旅,重新與大明建立聯系。“
三人相視一笑,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希望和憧憬。
回到阿卡部落后,林大森和沈明月沒有猶豫,立即著手準備新居。他們選擇了那片卡拉姆提到的山坡,開始建造一座更大、更堅固的房屋,為即將到來的新生命做準備。
村民們得知他們決定留下來,都熱情地前來幫忙。有的幫忙搬運材料,有的協助蓋房,還有的送來食物和生活用品。這一切讓林大森和沈明月倍感溫暖,更加堅定了他們的決心。
一天傍晚,當新居的框架已經完成,林大森和沈明月坐在門前的小坡上,欣賞著眼前的風景。從這個位置,可以看到整個村莊,以及遠處波光粼粼的大海。
“你知道嗎,“林大森突然說道,“我以前常常想,如果我們當初的船沒有遇到風暴,如果我們沒有漂流到這里,我們的人生會是什么樣子。“
沈明月靠在他的肩膀上,輕聲說:“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相愛,永遠不會有這樣的自由。我們會按照既定的軌道生活,做那個時代要求我們做的人。“
“是啊,“林大森感慨道,“命運有時候看似是個玩笑,實際上卻是在引導我們走向真正屬于自己的路。“
沈明月突然抓住林大森的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感覺到了嗎?他在動!“
林大森屏住呼吸,果然感受到了一股微弱但確實存在的力量。那是生命的律動,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也是將他們與這片土地緊密連接的紐帶。
“我們應該給他取個什么名字呢?“林大森問道,眼中滿是期待。
沈明月思考了一會兒,說:“如果是男孩,就叫林歸安,寓意我們已經找到了歸宿,內心安定;如果是女孩,就叫林新月,象征在這片新土地上開始的新生活。“
“都很好,“林大森滿意地點點頭,“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希望他能像我們一樣,勇敢地面對未知,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林大森和沈明月依偎在一起,望著這片已經接納了他們的土地。從天涯漂泊到安身立命,從彷徨無助到安居樂業,他們終于在這個遙遠的海島上找到了答案。
家,不是你出生的地方,而是能讓你的靈魂安歇的港灣。而現在,他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港灣,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家。
在往后的日子里,當張鶴和其他同胞乘船離去,當林大森和沈明月迎來自己的孩子,當他們將大明的文化與智慧傳遞給島上的居民,他們越來越確信: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因為家在何方,從來不是由地理位置決定,而是由心靈的歸屬感決定。對于林大森和沈明月來說,他們的家,就在這片被命運選中的土地上,在他們相愛并決定共度余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