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祂來了!
- 武俠世界的時間掌控者
- 渡紅塵
- 2565字
- 2025-05-15 12:00:00
在眾人如炬的目光聚焦下,李陽唇角揚起一抹從容的微笑,眉眼間不見半分慌亂,脊背筆直如青松挺立。
他踏著穩(wěn)健而有節(jié)奏的步伐,不疾不徐地朝著福祿客棧的大門走去。
這般泰然自若的模樣,讓周遭圍觀者紛紛露出驚愕之色,此起彼伏的私語聲在人群中蔓延開來。
“他真的是李問仙?怎么感覺像是變了個人似的?”
“可不是嘛,氣質完全不一樣了!”
“太詭異了,三個月前我親眼看著他橫死,還參加了他的葬禮,現在居然活生生站在這兒……”
“誰說不是呢!當時那場面,現在想起來還覺得瘆人。可誰曾想,他下葬那天竟然又活了,真是奇了怪了。”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李問仙好像比以前更俊朗了?”
“臉還是那張臉,可就是說不出的順眼,瞧著比以前精神多了。”
“是氣質變了!你們仔細看他的眼神,和往日相比明顯少了浮躁,更顯沉穩(wěn),還有一股子歷經滄桑的成熟勁兒,邪門。”
眾人交頭接耳,目光緊緊追隨著李陽的身影,有人動了上前攀談的念頭,卻又礙于種種顧慮,躊躇不前。
就在李陽即將抵達客棧門前時,一位身著靛藍色錦緞長袍的公子哥款步而出。
那人面如冠玉,眉眼間透著幾分風流瀟灑,此刻正滿臉驚訝地上下打量著李陽,嘴里喃喃念道:“李問仙……”
李陽神色淡然,唇角微揚,頷首示意:“方同塵。”
來人正是方曉,表字同塵。
聽到李陽直呼自己本名,方曉先是一愣,張了張嘴,喉間滾動著,卻不知該如何回應。
這小王八蛋竟然喚自己的名字了。
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呵,姓方的,你也在這兒?”楊惠望斜睨了方曉一眼,滿臉的不耐,冷哼一聲,語氣里盡是嘲諷。
這一聲冷哼,像是一記重錘敲醒了怔愣中的方曉。
他眸光瞬間轉冷,清澈的眼底泛起絲絲寒意。
果然剛剛只是錯覺,這兩個小王八蛋,還是那么討厭。
“哼,我為何不可在此。”,方曉語氣生硬地回懟道。
“嘖嘖,當初是誰信誓旦旦地痛罵百泉居士妖言惑眾來著?怎么,現在反悔了,想跑來道歉?”
楊惠望雙臂交叉抱于胸前,下巴微抬,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就差沒直接戳著方曉的鼻子質問。
方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滿是不屑:“道歉?你當我是你這種不學無術的廢物?我此來,是為了找百泉居士切磋學問,辨一辨天地正道!”
話音未落,只見他手腕輕抖,一把折扇“唰”地展開。
扇面上“仁義忠孝”四個大字蒼勁有力,筆鋒如刀刻斧鑿,顯然出自名家之手。
楊惠望先是一愣,隨即指著方曉捧腹大笑起來:“就你?哈哈哈,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竟敢挑戰(zhàn)百泉居士!”
方曉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眼神冷得仿佛能結出冰碴子,死死盯著楊惠望,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這個家伙,還是一如既往地令人厭惡!
李陽站在一旁,將兩人的交鋒盡收眼底,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大炎皇朝文壇的種種門道。
在大炎皇朝的文壇,文人想要出名,通常有四個途徑。
一:科舉入仕。
只要能在科舉中獲得好的名次,或者被名士欣賞收為門生,都能名揚天下。
二:著書立說。
相比科舉入仕,這條道路反而更難。
需得在經學、史學、哲學等領域深入研究并著書,若觀點獨到、見解深刻,能在天下產生影響,也便算是成功了。
再或者,獨辟蹊徑,以詞曲,小說等等成名天下。
三:得到官方認可。
比如受到皇帝召見,或者被朝廷召見參與到史書編纂等工作。
但通常情況下,皇帝也不會召見無名之輩。
這條道路屬于錦上添花。
以上三條道路,對尋常讀書人而言,屬實難度極高。
那么,是否還有簡單一些的成名之路。
答案是肯定的,有。
這便是第四條:參與文化活動。
各地區(qū)都有詩社、文社等團體,只要定期聚會交流創(chuàng)作,互相切磋學問,便能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和影響力。
又或者參加文人雅集,如蘭亭雅集般,在聚會中吟詩作畫、揮毫潑墨,展示才華,結交權貴和名流,從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其中又以切磋學問,最是受到人們喜愛。
還有什么比踩著名士的腦袋向上爬,通過駁斥名士的學說成名天下,更加刺激。
想到這兒,李陽瞥了眼臉色鐵青的方曉,伸手拍了拍楊惠望的后背:“走吧。”
說罷,他邁開大步,朝著客棧走去。
路過方曉身旁時,他微微頷首,會以微笑,而后身姿瀟灑地踏入客棧。
這反常的舉動,讓方曉不禁一愣,握著折扇的手都忘了收回,心中暗自思忖:這家伙……不對勁啊!
踏入福祿客棧,撲面而來的是更為喧鬧的氛圍。
大堂內,二三十位身著考究長衫的讀書人分成兩派,涇渭分明地坐在客棧大堂的兩側,彼此間隱隱透著劍拔弩張的氣息。
他們四周,里三層外三層圍滿了看熱鬧的人。
二樓走廊上也擠滿了看客。
眾人或手持酒杯,悠然小酌;或嗑著瓜子、花生,興致勃勃地觀望樓下的好戲,整個場面熱鬧非凡,堪比市井戲臺。
楊惠望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瞪大了眼睛,忍不住驚嘆:“好家伙,這么熱鬧!”
他左右張望著,突然眼睛一亮,高聲喊道:“咦,那不是慧智兄、聽濤兄嘛!”
人群中也有人眼尖,瞧見了李陽和楊惠望,紛紛熱情地打起招呼。
與此同時,福祿客棧后方。
福祿客棧占地面積很大,有六畝地,分三個大院子。
前院,中院,后院。
最前方臨街的是酒樓,酒樓后方是前院。
前院是供客人住宿的廂房,還有客棧小二,雜役的居所。
中院是客棧最高等級的廂房,帶有獨立的小型庭院,馬槽等等。
當然,價格非常昂貴。
后院則是地合堂,專門用來招待落魄江湖人的地方。
地合堂雖然與酒樓相連,但平日里并不會通過酒樓進出,有專門的院門,僻靜而隱秘。
此刻的中院,在夕陽余暉的籠罩下,別有一番韻味。
金色的陽光灑落在波光粼粼的池塘上,泛起細碎的金光。
正值暮春時節(jié),池塘里的荷花才剛剛冒出嫩綠的尖角,荷葉舒展,透著勃勃生機,美得令人心醉。
池塘邊的涼亭上,輕柔的帷幔隨風飄動,三道身影坐在亭中圓桌旁。
除了柳乘風、柳鴻安父子,還有一位鬢發(fā)斑白的老者。
老人身著粗布衣衫,身形清瘦,眼角布滿深深的魚尾紋,唇邊留著一撮山羊須,眼神中卻透著一股堅毅不屈的勁兒——此人正是名震天下的李贄。
雖已年屆七十,但得益于道家養(yǎng)生之法,李贄看起來精神矍鑠,身體還算硬朗。
柳乘風親自為李贄斟滿一杯清茶,舉杯問道:“李兄當真決定北上?”
李贄神色平靜,目光堅定:“好友相邀,共研學問,此事我已期待許久。”
柳乘風斟酌道:“李兄打算何時北上。”
“明日。”,李贄道。
“明日!這么著急?”
柳乘風眉頭微蹙,話到嘴邊又咽下。
他深吸一口氣,端起茶杯掩飾自己的情緒,正欲開口勸說,卻突然像是感應到了什么,猛地轉頭看向酒樓方向。
一時間,他的雙手不受控制地顫抖起來,茶盞“當啷”一聲重重砸在桌面上,茶水四溢,浸濕了他的衣袍。
可柳乘風恍若未覺,雙眼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喃喃自語道:“祂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