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點半,兩人整理好情緒,像往常一樣坐在餐桌前
。何仁懷煎了金黃的荷包蛋,熱好的牛奶冒著裊裊白氣。
陽光照在餐桌上,給這頓簡單的早餐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
“雅晴,”何仁懷放下咖啡杯,右手摟住坐在身旁的妻子,
“我今天請了一天的假,吃完飯我們一起出去走走,散散心。”
他的聲音里帶著小心翼翼的期待,希望這能幫助妻子早日走出陰影。
雅晴輕輕搖頭,放下手中的碗筷,整個人靠在他的肩膀上:
“今天還是算了吧,老公。”她的聲音有些疲憊,“這幾天我也沒休息好,只覺得整個人好累、好累,身體像是要垮掉了一樣,只想好好休息下。”
她抬頭看向丈夫,注意到他眼下淡淡的青色:“你也是,昨晚都沒睡好吧?今天在家休息吧。”說著站起身,從包里取出筆記本電腦,“我把工作資料帶回來了,一會兒還要看看。改日再出去玩,好嗎?”
何仁懷點點頭,伸手幫她把垂落的發(fā)絲別到耳后:“好,都聽你的。”他起身收拾著餐桌,看著雅晴蜷縮在沙發(fā)上的身影,在心里暗暗發(fā)誓要用余生好好彌補這個為他承受了太多痛苦的女人。
雅晴專注地盯著電腦屏幕,纖細的手指輕輕敲擊著鍵盤。屏幕上顯示的資料清晰地表明:鋼筋混凝土結構作為建筑物的主要結構部分,其質量直接決定了建筑物的整體質量。鋼筋質量檢測的重要性不容小覷,特別是鋼筋力學性能的檢測,更是控制建筑工程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鋼筋力學性能的檢測報告自然成為審計人員關注的重點。
“必須盡快核實這些檢測報告。”雅晴心想,立即撥通了施工單位的電話:“您好,我是審計處的雅晴。關于實驗樓工程項目,我們需要查閱所有的鋼筋力學性能檢測報告,請務必在明天送到審計處會議室。”
兩天后,審計組會議室的門被輕輕叩響。一個約莫20歲出頭的年輕姑娘怯生生地站在門口:“楊總讓我送資料過來。”她遞過一疊文件,眼神有些閃躲。
“資料都齊全了嗎?”雅晴雙手接過文件,按照審計程序認真地寫了一張收條遞給她。
“這個...我不太清楚,我是昨天才來上班的。”姑娘低著頭,聲音越來越小。
這樣的回答對審計組來說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了。似乎所有被詢問的相關人員都是“新來的”,對之前的情況“一概不知”。
“好的,如果有需要我們再聯(lián)系,謝謝您。”雅晴依然保持著職業(yè)的微笑,禮貌地送走了這位小姑娘。
回到座位上,雅晴立即開始仔細核對送來的材料。根據(jù)施工圖紙計算,實驗樓工程項目綜合樓鋼筋總需用量為4967.84噸,而施工單位結算報送的鋼筋量卻高達5200噸。更令人起疑的是,實際提供的材料試驗報告僅覆蓋了4001.30噸鋼筋用量。這意味著有966.54噸鋼筋沒有提供任何力學檢測報告。這個巨大的缺口讓雅晴眉頭緊鎖——實際檢測量少于設計用量,很可能存在以次充好的情況。
審計組立即約談了施工單位承包人楊清。會議室里,雅晴禮貌地示意他入座:“楊老板,實驗樓工程項目所用的鋼筋都經(jīng)過檢測了嗎?”
楊清操著一口濃重的南方口音,聲音洪亮地回答:“都檢測過的!絕對沒有問題!”
“但我們只看到一部分報告,剩下的能找出來給我們嗎?”雅晴一邊詢問,一邊在審計摘錄單上認真記錄。坐在一旁的小李手指飛快地在鍵盤上敲擊,將談話內容完整錄入審計問詢單。
“好好,我出去打個電話問問。”楊清起身走出會議室。雖然聽不清電話內容,但他刻意提高的音量清晰地傳了進來:“什么?找不到?你們這些人怎么搞的!”這明顯是說給審計組聽的。回到會議室后,楊清一臉“為難”:“負責保管報告的人已經(jīng)離職了,現(xiàn)在聯(lián)系不上。我再看看能不能通過其他方式找到他。”說著,他裝模作樣地翻看手機通訊錄,仿佛真的在努力聯(lián)系那個所謂的“離職人員”。
眼看快到下班時間,楊清看了看手表,突然熱情地提議:“哎喲,都到飯點了。我知道附近有家很地道的湘菜館,各位領導要不要一起用個便飯?”還沒等審計組回應,他就急忙補充:“我知道現(xiàn)在有紀律規(guī)定,就是簡單的工作餐,絕對不喝酒,不會違反紀律的。”
馬處長等人以“不能吃辣”為由婉拒了他的邀請。楊清見狀,只得悻悻離去。
走向食堂的路上,雅晴向經(jīng)驗豐富的老趙請教:“趙工,現(xiàn)在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繼續(xù)查證呢?”
老趙胸有成竹地給出了建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從源頭查起。我們可以去施工單位調閱與實驗樓項目相關的鋼筋采購原始單據(jù)和付款記錄,這樣就能掌握鋼筋的實際購入總量和供應商信息。通過分析供應商的資質和過往供貨質量,就能判斷這批鋼筋的質量狀況。”
“對呀,我現(xiàn)在就去。”雅晴說著已經(jīng)利落地收拾好U盤和資料袋,顧不上吃午飯就匆匆出發(fā)了。連續(xù)加班多日的她眼下泛著淡淡的青色,但眼神依然堅定有神。
來到施工單位辦公室,接待人員看見只有雅晴和小李兩位女審計人員,態(tài)度明顯松懈了許多。他們以為雅晴只是來核對鋼筋進貨總量,而進貨量與結算報送量基本吻合,便沒多作防備,爽快地將采購臺賬交給了她們。
“謝謝您的配合,我們就在這里查閱一下。”雅晴微笑著接過厚厚一疊資料,和小李在會議室里迅速展開工作。
雅晴熟練地將臺賬數(shù)據(jù)導入電腦,纖細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她先用SQL語句對數(shù)據(jù)進行篩選:
```sql
SELECT供應商名稱, SUM(進貨數(shù)量) AS總進貨量
FROM采購記錄
WHERE項目名稱='實驗樓工程' AND材料類型='鋼筋'
GROUP BY供應商名稱
```
運行結果很快顯示在屏幕上。雅晴又打開Excel,將數(shù)據(jù)進一步整理分析。經(jīng)過細致的匯總計算,一個關鍵的發(fā)現(xiàn)躍然紙上:近幾年實驗樓工程項目相關的鋼筋總進貨量為5100噸,其中4100噸來自甘鋼集團有限公司,另外1000噸則由恒星通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