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思巢成頂流,千金換飛禽
- 三國:我在曹魏當細作
- 暮夜沉雪
- 2528字
- 2025-05-04 09:36:34
石韜被授了官,便是曹操當初許給徐庶的尚書丞之職,自然的曹操也為其備了座府邸。
單論對文人的待遇,各諸侯也唯有曹操一人獨占鰲頭。
徐庶與石韜相較于朝中那些權貴世家子弟,勉強能算是出身寒門,只不過在寒門中也屬最底層的。
若不是身份而致,加之欲成大業和諸葛亮的緣故,徐庶在北地安穩度日自無不可,想到此處徐庶不得不關注石韜了。
還沒等徐庶說話,石韜神情恍惚的回身望了眼丞相府,旋即啐了口唾沫。
“這曹操端的是可惡,嘴上說著優待文人,實際上卻如此下作?!?
對方所指的,自然是曹操名為邀請實則讓人將他拿去審問,好在是提前與徐庶透過氣,不然此行兇多吉少。
徐庶對此也自知理虧,當初不是他胡亂行事,石韜也不至于落到這般境地,今后也需萬般小心。
徐庶并沒有制止對方,石韜如此既是做給曹操看,也是做給自己看的,但現實問題他還是需要研究一番,好早做打算。
“廣元!而今你我各有府邸,今后往來恐為不便啊......”
此刻石韜也收斂起來,對于徐庶的話他自是曉得,但他本就是閑云野鶴慣了,官場上朝堂中的事務令他不堪其擾,但眼下他也不得不思考自己的處境了。
兩人無言,直到行至徐府,徐庶安排下人收拾石韜的物品,石韜才回過神來。
“你是怕我走漏消息不再讓我經手此間之事?”
對于徐庶的行為,石韜免不了氣憤,卻見徐庶苦笑搖了搖頭,開口解釋起來。
“廣元本就因我身陷曹營,而今又豈敢讓兄冒險,做這內應之事?”
“況曹操為人疑心頗重,到不如減少你我聯系以安其心,方便傳信于孔明,以待日后......”
非是徐庶不相信石韜,奈何自己決定幫助諸葛亮輔佐劉備起,便想著退路了,若是自己不幸失敗,免得牽連了這位好友。
石韜聽是為了安撫曹操的疑心,便也作罷,只是不時叮囑徐庶若有用得到他的地方不可推諉。
將石韜的東西收拾好,對方也沒有停留的理由,便也隨著車隊前往自己的府邸。
送走對方徐庶便閉門謝客了,而后便見徐府門外張貼了一張書滿文字的白布告示。
其上所言,乃是重金尋一飛禽,名曰思巢!
對這個所謂的思巢,來往的眾人并不關心,只是驚嘆于徐庶的大手筆。
皆知道千金買馬骨的典故,而今便要多一個千金換飛禽的典故了。
文人們對此大多抨擊,笑那徐庶想成名想瘋了,反倒是市井百姓聽聞孝子徐庶欲千兩白銀收飛禽,頓時掀起了一陣捕禽熱。
每日城門令都免不了罵上徐庶幾句,本是個清閑之職,而今卻為了這飛禽熱進出人口飛增。
其中登記往來的筆吏是最為痛恨徐庶的,但奈何丞相有令,隨那些人去,駐守城門的文武也不得不依令行事。
至于那罪魁禍首徐庶,下朝后隔日便進駐了太常官衙府中,每日也不知做些什么,惹得那些太學生們諸多不滿。
“也不知這徐庶神氣個什么,不過是因喪母才被丞相封了個官,而今豈敢如此羞辱我等。”
“誰說不是呢,我叔父朝中秩千石,我的策問由叔父指點,他卻說我的策問華而不實!”
“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到他自己就好玩了......”
而今徐庶初上任,被太常分配去管理太學府事宜,太學府實際上與后世大學一般,只不過整個大漢只有這一所大學。
太學設有五經博士傳授四書五經,太學生們也會尋訪名士自求學問,而今的太學府卻不是當初的太學府了。
自董卓一把火焚燒了漢都洛陽,這太學早已名存實亡,而今的太學府不過是曹操設立的“小太學”。
目的是為了給手下的功勛的子弟們尋求一個跳板,徐庶來此就是個閑職,每日按時當值即可。
可他徐庶可不是來走個過場的,若是不好好干消極怠工,曹操可就在背后盯著。
人總歸是會有背德感的,一心造曹操反的徐庶,便也難得的認真對待起自己的職位了。
可這便苦了那些進來學習的太學生了,能被安排進這里學習的,誰家不是世家大族?
自幼培養的文書草擬策問答疑,到了徐庶這里就成了浪費筆墨。
其中不少小年輕,被徐庶一頓說教羞愧難當掩面痛哭,也僅有那些老油條對此腹意頗多。
丞相府中,曹操對于太常上書所言的學子不滿也是頭疼,但對于徐庶所施行的改革法卻極為上心。
以往官員行文,免不了引經據典去談論利弊,可這徐庶卻別具一格,要求上言需依實而書,建議之事留后再述。
這對于大部分文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不少人因此都不會策問了,但曹操卻敏銳的觀察到這里面的好處。
朝堂之上,很多事恨不得精簡到極致,然其下官員上書免不了為了彰顯才華大書特書,這也使得而今朝堂上諸公事務繁忙。
不說其他人,曹操這位極其喜好文章的人,不時也為那些繁雜的文章頭疼。
畢竟一句話能說明白的事情,總歸是有人為了些許利益彰顯才華長篇大論。
卻不知上官在乎的不是那些辭藻堆砌的文章,所求不過是朝廷政令布政下去的反饋和結果。
對此曹操并無太多反感,反倒是徐庶如此才讓他心中安定些許,畢竟徐庶當真要是有二心,又豈會做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但世家的反撲,也的確不是徐庶能扛下來的,即便是他曹操也得思量思量,對此曹操也只能將太常的上書按下。
此事有利于朝政,曹操不可能不做,但絕不是現在去做,按下不發便是他的態度。
至于徐庶能做到何等地步,便要看他自己的才能了!
忍耐許久的太學生們見曹操沒有表態,而今也不敢和徐庶反著來,只得隱忍以待休沐之后詢問家中長輩再做計較。
此事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徐庶對此也沒有按照后世公文去強行要求,反倒是退步讓他們將建議書寫在后面。
雖然這樣做,很多人的“才華”會被掩蓋,但徐庶是真的不想再看那些整卷看不到一句實在話的文章了。
況且近日朝廷調度糧草,官衙中是個人都被拉去幫忙了,自己手下也就一筆吏跟隨。
即便是這些策問早就由五經博士們批閱了,徐庶還得耐著性子去看完,畢竟他是分管這里的,那太常時不時就要過來拷問一番。
徐庶的改革如火如荼,卻不知自己重金尋鳥的消息近些時日已然傳到了南方。
......
新野城外,自那玄德公請的諸葛亮出山相助,軍營之中連番變動,新募的兵員也達數千。
劉備看著手中近日許都的情報,對徐庶所為多有不解,便來尋諸葛亮商議。
聽聞徐庶作為,諸葛亮不由得一笑,竟當著劉備的面調侃起來。
“元直性烈,而今如此恐怕是那曹操看的太緊了,不得已以民聲傳遞消息了!”
“而今曹欲南下也隨元直這千金買鳥傳遍天下,況這鳥兒臣也大概知其妙用了!”
諸葛亮的話劉備也是聽的云里霧里,但見自家軍師不愿多言,便也不再多問。
卻見諸葛亮喚來一書童,命其前往益州收購此鳥,自益州請商隊送往許都與江夏。
送往許都倒也還好理解,只是為何要送往江夏?劉備困惑,卻見某個謎語人笑而不答,為此也是茶不思飯不想了一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