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崇禎:時來運轉?
- 抗清:讓大明再次偉大!
- 聽風煮雨夜
- 2048字
- 2025-06-10 17:35:34
北直隸,京師!
多災多難的崇禎十五年終于過去。
臘月三十的晚上,京城下起了大雪,鵝毛大的雪片連著下了數日,幾乎要將京城變成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
城內的街道甚至都被數尺厚的積雪所覆蓋。
城外是大片大片被積雪壓塌的窩棚,路邊隨處可見凍僵的流民。
大車駛過,五城兵馬司的兵丁們將凍斃于寒風中的流民一車車的拉到城外的亂葬崗埋葬。
就連皇城內也是氣氛壓抑沉重,不見絲毫年節的氛圍。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如今的大明財政困難,崇禎的內帑基本上也已經被掏空了,拿出來去補貼軍費。
實在沒錢再置辦過年所需的那些東西!
今年的年節,皇宮內甚至連春聯都沒貼!
二來是如今大明內憂外患,崇禎的心情很不好,每天都陰著個臉,為政務軍務而發愁。
皇帝不開心,底下人誰敢笑出來?
自然,皇宮內也就不會有過年的氛圍。
就在昨日,崇禎剛剛接到來自湖廣的奏報,李自成攻陷南陽后,繼續南下,連克鄧州新野等地,威脅襄陽。
結果,負責駐守襄陽的平賊將軍左良玉不敢同李自成作戰,在襄陽不戰而逃,率軍撤往武昌。
也就是說,襄陽丟了!
崇禎披著一件打了補丁的大氅,推開寢殿的大門,站在宮殿的檐角下,眺望遠處的雪景。
接到湖廣奏報,昨夜一夜未睡的他,如今眼睛里滿是紅血絲。
現在崇禎的心,正如眼前的冰天雪地一樣冰冷!
自從天啟七年,天啟皇帝說出“吾弟當為堯舜”,讓他繼位以來。
大明的國勢便是一年不如一年。
外有建奴為患,年年寇邊,內有流寇肆虐,荼毒中原。
如今,隨著今年大明在關內關外的兩場決戰均以失敗告終,大明最后的精銳全部折損殆盡。
如今,更是連襄陽都丟了,被闖賊殺入了湖廣。
崇禎其實已經意識到,如今的大明已然到了大廈將傾的地步!
“難道,朕真的是一個亡國之君嗎……”
崇禎喃喃。
他實在是不甘心!
如果偌大的帝國在自己手上崩潰,自己百年之后到了地下,該如何面對大明的列祖列宗。
只是就在崇禎發呆之際,忽見遠處的風雪中,一個黑點正在一點點放大。
崇禎定睛看去,便見王承恩正踏雪向著自己這邊飛奔過來。
崇禎見此心下一驚,眼見王承恩如此著急,他下意識想到不會又是哪里兵敗了吧?
但很快,崇禎臉上的表情便放松了下來。
“陛下,大捷,大捷啊陛下!”
王承恩人未到,但聲音卻已先至,他不斷揮舞著手中的一份奏報,滿臉喜色的大聲疾呼。
很快,王承恩便一路飛奔到崇禎面前,在上臺階時,他腳下一滑摔了一跤,但還是咬牙忍著疼痛,從地上爬起來,繼續滿臉喜色的大喊。
“陛下,南直隸鳳陽總督馬士英奏報。”
“清軍在攻破兗州后,派遣前鋒跨過黃河,破徐州,宿州,威脅鳳陽,襄陽總兵朱肅淮率軍與清軍戰于芒碭山。”
“鳳廬總督馬士英與鳳陽鎮守太監盧九德一起,指揮廬州總兵黃得功,臨淮總兵劉良佐北上增援,幾路大軍合兵一處,與清軍戰于芒碭山,我軍大捷。”
“芒碭山之戰,我軍力挫清軍攻勢,殺敵數千,襄陽總兵甚至陣斬清軍主將博洛,將領圖賴,薩哈,生擒清軍漢八旗將領佟養甲,其余各部也是都有斬獲。”
說話間,王承恩滿臉驚喜的將手中的捷報呈遞給了崇禎。
崇禎接過捷報,顫抖著雙手打開,然后翻閱起來。
隨著翻閱,他的眼角竟不受控制的有熱淚滾滾而出。
“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崇禎忍不住仰天大笑,整個人都變得開懷。
去年大明吃了一整年的敗仗,到年末卻是得了一次大捷。
讓崇禎頓時生出一種大明時來運轉的錯覺。
“天佑大明,天佑陛下!”
“奴婢為大明賀,為陛下賀!”
一旁眾多宮女內侍在王承恩的帶領下,一起跪在地上,齊聲大喝。
“哈哈,起來,都起來!”
“朕要賞他們,朕要重重的賞他們!!”
崇禎開懷大笑,當即吩咐王承恩去將內閣眾大臣傳至文華殿,商議封賞之事。
……
很快,首輔周延儒,大學士蔣德璟,陳演,魏藻德,兵部尚書張國維等便都冒著風雪來到了文華殿。
魏藻德是最新入閣的閣臣,他原是崇禎十三年的新科狀元,剛履任便是翰林編修,如今這才兩年,便被提拔為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
可見崇禎對他的看重!
待眾大臣各自落座,崇禎這才開口說道。
“南直隸方面鳳廬總督剛送回來一封奏報。”
“大家都看看吧!”
在說這話的時候,崇禎臉上是明顯的笑容。
顯然他現在的心情很是不錯。
很快,周延儒等人便把捷報傳閱了一遍。
幾名內閣大臣一起向崇禎下拜行禮。
“天佑大明,天佑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佑大明,天佑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崇禎開懷大笑。
“哈哈,諸位卿家免禮。”
“朕今日傳諸位卿家來,便是想同諸位卿家商議封賞事宜。”
“鳳陽總督以及三總兵在芒碭山斬首建奴數千級,甚至還陣斬了建奴一個貝子,可謂大快人心。”
“這于我大明而言,實在是自遼事起都少有的大勝。”
“為了不讓底下的將士寒心,朝廷這邊定然不能吝嗇封賞。”
“諸位卿家都說說看吧,朝廷此次該如何封賞諸將?”
崇禎話音落下,新入閣的魏藻德第一個站出來道。
“啟奏陛下,微臣以為芒碭山之戰首功當屬襄陽總兵,是他率軍在芒碭山迎戰建奴,甚至還陣斬建奴貝子,或可加封爵位。”
“次功當屬廬州總兵黃得功,他率軍增援芒碭山,有功無過,則是可以適當加些職差。”
“而臨淮總兵劉良佐卻是曾兵敗宿州,以至于宿州城被清軍所占,此次有所斬獲也不過是戴罪立功,不賞不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