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尋也一一回答:“我有自己的小金庫,都是上學兼職和壓歲錢攢的。”
“早餐制作方法更不用擔心,我從小在家幫忙耳濡目染也算都掌握,家里還有我爸留下來的筆記,想著以后當傳家的東西,留給子孫一門手藝。上面記得可詳細了,連哪些地方的人喜歡什么口味都記得清清楚楚。”
“現在大環境就業難,找工作大半個月一點響都沒聽到,想著不如自己當老板,一畢業就上岸誰能有我厲害,叔您說呢。”
見周尋說的認真,王叔想了一會說道:“我跟你嬸呢只能算個長輩,跟你們家沒有沾親帶故,本不應該管太多,但遠親不如近鄰,你爸媽善良厚道,你小子也是個老實的孩子,這事我們幫你瞞著行,一旦你失敗了,后面你爸媽知道肯定會埋怨我們。”
“他們或許嘴上不說,心里肯定會不舒服,但你難得認真,聽你說這么多也不是一時興起,你也是頭一回有事求到叔頭上,叔也不能讓你傷心,不就是瞞著你爸媽嗎,叔答應了。”
“現在的社會終究不是我們那會,你們年輕人腦子活有文化,多鍛煉鍛煉不是什么壞事,再不濟也就虧點成本,像你自己說的房租水電也都是自家的沒什么。主要擔心你吃不了這份苦,我跟你嬸做中餐和晚餐圖的就是清閑,做早餐太熬人,每天大半夜起床,一忙就是十幾個小時比我們可不輕松。”
周尋邊聽邊點頭回應,開心的拍起馬屁。“我就知道王叔您是個明事理的,您把心放肚子里,我心里早就有了規劃和打算,年輕人現在不吃苦等到什么時候吃,等大了再吃苦可就苦的不是一點。”
李嬸本來有不同的意見,既然當家的給孩子承諾也就把話憋回肚子里沒說出口,隨即叮囑道:“有什么不懂的過來問你叔,需要幫忙的也別客氣,咱們兩家離這么近,開店不是小事你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
“嬸,您放心我不會客氣的,到時候還得多拜托叔。”
王叔掐滅手上的煙頭,“去外面跑幾天是不一樣,還學會拍馬屁了。”
三人又坐那聊了半個小時之久,給周尋說了很多開餐飲店的細節,手把手傳授經驗。
直到有客人不斷進店才打斷三人聊天的高漲欲望。
臨走前周尋不忘悄悄掃碼付款,默默回家。
王叔和李嬸的商鋪是租的,房東不是外人,是自己的親大哥。
大哥王有財,目前在杭城定居,那邊經商環境放眼全國對比都是頂尖的。
王叔的大哥從小腦子就比同齡人活泛,年輕時放棄家里一畝三分地不肯務農,老爹管不住勸不住,最后自己跑了,這一去就是十八年。
事業穩定后和其他人一般人無二,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第一件事就回家把老宅推平重建,起了三幢聯排別墅,院內還有游泳池,從外面看奢華無比,在十里八鄉好不風光。
多少老人提起老王家大小子誰不豎起大拇指夸厲害有本事,可誰又知道前十幾年理這些人提起王有財滿嘴的不孝順不看好外面惹禍不敢回家,拋家棄業的跑出去一句話都沒有。
可再轉過頭來,村里的人態度三百六十度大轉彎,這就是富在深山有遠親。
作為弟弟的王有慶,照顧家里老人的重擔一直在他身上,王有慶也從沒有過怨言。
王有財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弟弟看他清澈的眼神就知道,他對自己這個哥哥沒有怨恨,只有發自肺腑的歡喜。
這也讓他這個大哥更愧疚,讓弟弟在鄉下受苦一輩子。
王有財知道自己不可能在老家定居,生意和人脈也不在這。
想著讓弟弟做點什么,讓家里能過的好點,給錢只能管這輩子,還有子孫呢,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
商海摸爬滾打多年的他當時一眼相中還是廣場里的商鋪位置,事實也證明他眼光真的不差。
王有財最后用金錢開道花高價買了最后三棟,比周尋家稍微遲點,價格也就更高。
再加上最后三套開發商本意是想捂幾年,沒想馬上脫手,所以王有財又多砸了點錢才拿到手。
按理說就這么一個弟弟伸手拉一把不算過分,三棟房子寫在他名下,就算什么都不做收租也夠吃喝。
可王有慶不干,老實本分當了一輩子農民,就算是自家人骨子里沒有占便宜的念頭。
當時他堅定的說:“我不想未來讓侄子看不起他這個二叔,我有手有腳能扛起家。”
大哥罵他是個梗腦子,意思笨腦子不會轉彎。
王有財沒辦法,想了個折中,兩套在母親名下出租,收來的錢當做給老人養老錢。
還有一套在父親名下,租給老二做點什么,就這樣有了現在的‘老王煲仔飯’。
可誰都沒問他要過房租,自己爹不會大哥更不會。
在這開店幾年,王有慶每年過年會把房租當做紅包給侄子。
掙的多就多給,掙的少就少給,大哥也不說什么,當做默許。
周尋家跟王有慶兩口子處的好原因是因為周尋被他家包圍。
從左往右數,王有財買的是7、8、10號,周尋家在9號。
王爺爺和老伴也沒閑著,在周尋家最右邊十號鋪子開了個小超市。
經過這幾年發展后,店鋪地段更上一層樓,租出去舍不得。
每年過年會帶著一家老小回江城過年的王有財骨子里的商人嗅覺又一次覺醒。
弟弟既然已經站住腳,那再開個店也有人能盯住,于是王有財著手開起了超市,本錢大哥出,王有慶負責管理。
每天關門打烊后還得來這邊和老婆辛苦下每天盤盤賬。
老父親平時在店里晃悠守著,再請兩個人交接班收銀,兩個人處理貨架,安排的合理又到位。
王有財自己就是做零售的,對這行非常懂,而且最重要的貨物渠道也省了,想要什么貨他一個電話就能調過來,這兩年掙的不算少。
超市股份兄弟倆各半,王爺爺老兩口現在不缺吃喝,本想提議給他們的股份被毫不留情的拒絕。
另外一間就真的租了,租給一個賣堅果炒貨的。
這一排的鋪子人流量太大,毫不夸張的說,要是有哪家說要賣房子估計半夜都得被人敲醒窗戶排隊送錢來。
別的不說,前面大廈里都數以萬計的人,再加上這里是去商業街,步行街和前面官方部門的必經之路,有價無市的點就凸出在這。
周尋回家前去超市里買罐可樂,付錢的時候被王奶奶看見硬不讓他付錢,還摸摸周尋的腦袋,叮囑他少喝點飲料。
人與人的和善都是相處來的,他去吃飯每次李嬸也不讓給錢,但周尋還是用不同的方法悄悄付。
他不想消耗這份情,對你好是真的,但不能理所當然。
這一家除了王有財,其它人都不算真正的商人,都是農村出來沒多久的莊家漢,覺得家里有的東西,小輩吃點喝點要什么錢。
他們沒有做生意的觀念,沒有覺得哪怕一粒米都是有成本在里面的。
可周尋自己不能裝不懂,他家也是做生意的,別人白吃白喝的一次兩次還好,久了心里會別扭。
回到家玩會手機開始閉目養神睡覺,明天他要早起去辦營業執照流程,還得去市場看看桌椅板凳。
想著想著不知不覺眼皮開始沉重的閉上。
等再次睜眼已經是第二天,洗漱完畢后周尋想起昨天改造完廚房后原本的東西被系統變到樓下小臥室里。
剛轉身他又想到個很重要的問題。
他家這么大的改動沒見施工,憑空出來個廚房他該怎么解釋。
思考良久掏出手機,撥出個電話,那頭接起很快。
“喂,是小尋嗎。”
“是我三叔,您在干嘛呢,忙嗎。”
那頭在電話里輕笑一聲,“三叔能有什么忙不忙的,有事就說,別跟我假客套,年紀不大說話學會老成了是吧。”
周尋可真委屈,就問一句干嘛也能被滋。
“三叔您要是不忙來趟我家,有活介紹給你。”
“哦?給我介紹活?別是拿你三叔開玩笑吧。”
他三叔周志軍是搞裝修的,野路子。
自己拉的裝修隊,瓦匠,木工,水電工人員齊全。
自己找活自己干,人不夠也會跟著一起干,偶爾接一些轉包生意,懂的都知道裝修公司手下養的裝修隊極少,百分之八十的單子都是外包。
所以他們這些野路子也能跟著喝點湯,只要關系搞好吃肉也不是不可以。
這幾年弄的也有聲有色,車子房子在城里都買了,不過沒有周尋家位置好,房子靠近開發區,那里工廠多,離市中心幾十公里,小區價格也相對便宜。
周尋聽到三叔不信他頓時急了,“我一個成年人跟你拿生意開玩笑嗎,你不來可別后悔。”
周志軍聽到自家侄子這么說也有點不確定,“那我中午過去,現在還在辦事,等我忙好差不多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