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劉備入黎陽,何謂十萬步騎
書名: 三國:事后諸葛亮,三興大漢作者名: 神紋本神本章字數: 2031字更新時間: 2025-06-15 12:30:00
觀劉備神態不似作偽,袁紹不由深思:
【此刻索要太緊,反倒不妥。】
【先讓其跟隨文丑上陣,借曹操之手觀其手段;若能立功,再委以重任,孤就不信玄德還能不用關張二人。】
辛評亦勸:“關張二人要護衛左將軍家眷,若是強征隨軍,左將軍定難心安。”
聞言。
袁紹不再遲疑,舉樽相邀間,將算計掩藏在笑聲中:“玄德豪氣干云,真英雄也!”
劉備亦是笑聲回應,恭敬的飲盡樽中酒:“定不負大將軍厚望!”
酒宴盡歡而散。
袁紹先派人送劉備別帳休憩,后又私謂辛評:“仲治,你且先回黎陽大營,調汝子辛哲為騎營都尉,待孤與劉備回黎陽大營后,便調其入劉備麾下。”
辛評吃了一驚:“大將軍何以如此?”
袁紹冷哼:“劉備貌似純良,實則與曹操一樣,都喜歡巧取他人兵馬。朱靈前車之鑒,不可不防;若以外人為騎營都尉調入劉備麾下,孤不放心。”
昔日曹操征討陶謙時,袁紹派朱靈帶了三個營的兵馬支援曹操。
結果朱靈在戰后非但沒有返回河北,還帶著三個營的兵馬都轉投了曹操,把袁紹惡心得夠嗆。
若劉備也效仿曹操,袁紹損失一個騎營都尉事小,損失一營騎兵事大!
辛家八十余口都在鄴城,不似朱靈孤家寡人一個。
有辛評的兒子當劉備的騎營都尉,袁紹才敢真的放心分撥一營騎兵給劉備。
盡管袁紹的理由很恰當,但辛評的內心卻在滴血。
【我雖然進言讓劉備跟著文丑去打曹操,但沒進言讓自己兒子也跟著文丑去打曹操啊。】
世家大族自有一套出仕的坦途,根本不用跟寒門和匹夫一般還得去熬軍功博出身。
辛評自投袁紹之日起,就沒想過走軍功一途,更沒想過讓自家兒子去軍中混資歷。
生個兒子不容易。
將兒子養大更不容易。
辛評還指望辛哲傳承家業,又豈會愿意讓辛哲跟著劉備文丑去打曹操?
“大將軍,犬子不諳軍務,恐會誤事,不如另選賢能!”辛評硬著頭皮,想勸袁紹收回成命。
袁紹雖然被評為好謀無斷,但并非完全沒有主見,不會僅僅因為辛評一句“犬子不諳軍務”就改變決定。
見辛評故意貶低辛哲,袁紹還以為辛評是在自謙,遂又安撫許諾:“沮授之子想要當騎營都尉,孤都沒有允許;先讓汝子在騎營都尉一職上歷練,今后孤有大用。”
言下之意:騎營都尉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沮授的兒子想當都當不上,你辛評的兒子直接就撿了個騎營都尉,今后前途無量,還不趕緊叩首謝恩?
袁紹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辛評再不情愿都不行了,除非辛評想跟沮授田豐一般惹怒袁紹而斷送自己的前程。
“謹遵大將軍軍令!”
辛評低頭領命,將不情愿掩飾在低垂的面上。
而在別帳。
劉備讓黃忠守在帳門口,與徐庶在帳內商議。
得知劉備要替袁紹統騎兵攻打曹操,徐庶不由大驚:“將軍既非主將,行軍對陣都要受文丑掣肘;又初統袁紹騎兵,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其所用。如何能與曹兵交戰?”
“元直所慮,我亦深知。”劉備目光灼灼,語氣篤定:“可袁紹給了我一營騎兵,若能得其所用,幽燕之地,將任我馳騁。”
北方出身的武將,很難抵擋騎兵的誘惑。
昔日劉備未丟徐州前,便統率了一支千余人的雜胡義從,穿梭于幽冀青徐四州。
袁紹之所以會覬覦關羽和張飛,是因為在戰場上見識過關羽和張飛的驍勇。
會拿一營騎兵來誘惑劉備,亦是袁紹斷定劉備拒絕不了這一營騎兵的誘惑。
若不以成敗論英雄,那么在漢末爭雄而留名的沒一個豪雄會是傻子,即便是被稱為袁蜜水的袁術也有其高光之時。
劉備在算計袁紹的同時,袁紹亦在算計劉備。
“可萬一......”
徐庶語氣擔憂。
諸葛亮圖河北的戰略本就艱難,若劉備再有個意外又會難上加難。
“元直何以膽怯如斯?”劉備打斷了徐庶的話,豪邁而笑:“我自討滅黃巾以來,身經百戰,能存活至今,既有我之勇略,亦有命數使然。”
“軍師曾言,我有多大膽略,他就有多少謀略。富貴當從險中求,若一遇危險就驚懼避讓,又如何能成大事、立大業?”
“更兼幽燕民風彪悍,不論是胡人還是漢人,都善于騎馬射箭,若無騎兵,縱有軍師良謀,我亦難在幽燕立足。”
“更何況,我非獨自一人,有元直和漢升同行,我何懼曹操!”
一時之間,徐庶竟不知該如何反駁劉備,反而還被劉備激起了熱血。
最終。
徐庶的理智占據了上風,進言道:“將軍若要替袁紹統兵,可派人傳訊孔明。”
劉備本不愿因小事而讓諸葛亮操勞,但又拗不過徐庶,只得同意派人回高唐給諸葛亮送信。
一夜無話。
翌日一早。
袁紹就派人邀請劉備同返黎陽。
出發前,袁紹又嫌棄劉備那三百徭卒衣甲不整,遂讓劉備將三百徭卒都遣返回了高唐,只讓劉備帶了黃忠、徐庶及陳到數騎同行。
劉備樂得如此。
既不用讓三百徭卒跟著受苦受累,袁紹還大方的給了劉備遣返三百徭卒的糧米,何樂而不為呢?
二百里的距離,正常行軍得五六日。
但似袁紹、劉備一般輕騎而走,不到三日就返回了黎陽大營。
袁紹這次南征曹操,動用步騎十萬,這還不包括民夫在。
整個黎陽大營,十萬步騎的袁軍營盤如巨獸盤踞。
不論是劉備還是黃忠、徐庶,都是第一次見識十萬步騎的聲威,不由勒馬駐足,眺目而望。
見狀。
袁紹不由得意的揮舞馬鞭:“玄德在許都時,可曾見過如此多的兵馬?”
劉備不由吞咽口水。
別說在許都時了,劉備這輩子都沒見過十萬步騎!
登了泰山之巔,才能知道群山有多么的渺小;在見識了十萬步騎的聲勢后,劉備方知天下之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