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車胄擺了鴻門宴,結果玩砸了
- 三國:事后諸葛亮,三興大漢
- 神紋本神
- 2034字
- 2025-05-28 12:30:00
車胄駭然,整個身子在一瞬間繃緊僵直。
看著懸在脖子前的長劍,車胄的冷汗都冒出來了。
“尊使息怒!誤會!都是誤會!車某對司空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一開始,車胄對袁綝的身份是有懷疑的。
雖然袁綝自稱任職于司空府軍師祭酒郭嘉麾下,但車胄并不認識袁綝。
兼之車胄又被迫讓渡了權力給劉備,不敢輕易造次。
哪怕袁綝真是曹操派來的,車胄都不情愿跟劉備正面沖突。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
車胄又不是虎幣。
孰料。
袁綝壓根不給車胄偷奸耍滑的機會。
當袁綝劍指車胄后,車胄就不得不二選一了。
要么相信袁綝除掉劉備,向曹操邀功。
要么殺掉袁綝背叛曹操,向劉備投誠。
顯然,車胄不敢殺袁綝。
背叛曹操,車胄還沒這膽子。
可除掉劉備,車胄又沒自信。
看著袁綝要殺人的模樣,車胄又賭咒發誓,證明自己對曹操的忠心不二。
只是在內心。
車胄又憋屈不已。
當個徐州刺史,使喚不動陳登、臧霸等人,車胄認了。
讓渡權力給劉備,車胄也認了。
強龍不壓地頭蛇,相安無事即可。
可袁綝,不過司空府軍師祭酒麾下一小吏,竟也敢對堂堂刺史拔劍?
我車胄,當真面善好欺?
憋屈歸憋屈,車胄只敢暗罵,不敢真對袁綝動怒。
閻王好擋,小鬼難纏。
當年的海內大儒、北中郎將盧植,都能被一小黃門污蔑。
假如眼前的司空府使者跟當年的小黃門左豐一樣記仇,車胄不死都得脫層皮。
袁綝見車胄賭咒發誓的要跟劉備劃清界限,這才收劍回鞘。
“車刺史,我有妙計可除劉備。你可愿戴罪立功?”
袁綝故意板著臉,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樣,盡顯傲慢。
車胄強忍不爽,低頭謙恭請教:“愿聽尊使者良策。”
袁綝哼聲道:“車刺史可派人與劉備聯絡,謊稱司空要遷車刺史為少府,遣使召車刺史返回許都受命。以此理由,請劉備赴宴。”
“劉備既然是暗中掌控下邳,定不敢讓車刺史輕易離開,故而劉備定會前來赴宴;車刺史可暗藏隨從于堂下,趁其不備,將其生擒。”
“進而奪取劉備的士卒,則可將劉備及其黨羽一并剪除。”
車胄嚇了一跳,連連搖頭:“劉備驍勇,又有熊虎之士關羽、張飛為爪牙,如何能擒?倘若失敗,我必為劉備所殺!”
袁綝冷哼:“車刺史,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劉備自恃驍勇,又暗掌下邳,定有驕矜之心。”
“車刺史示之以弱且謊稱愿與劉備同進退,劉備又豈會防備?待劉備無備,車刺史再摔樽為號,定可生擒劉備!”
“這......”車胄猶豫不決。
掉腦袋的事,是不能疏忽大意的。
見狀。
袁綝又冷哼:“此計乃郭祭酒密授!郭祭酒的謀略,神鬼莫測,算無遺策。區區劉備,如何能擋?”
“車刺史,你若委實害怕,我也不為難你。我亦可尋昌慮郡的中郎將王忠和瑯琊國的瑯琊相相臧霸,同誅劉備。”
被袁綝一步步的緊逼,車胄額頭的冷汗如雨水般流下。
或許是袁綝那句“此計乃郭祭酒密授”給了車胄幾分自信,又或許是怕王忠和臧霸出兵后會將車胄一并擒拿。
車胄最終同意了袁綝的計策,道:“還請尊使與車某的隨從,一同藏于堂下。”
言下之意:讓我犯險可以,但你這個司空府使者也得跟我一同犯險!
袁綝冷哼:“你不說,我也會如此!來時郭祭酒早已許諾,只要事成,就調我于左右聽命。這可是我的前程,不容疏漏!”
見袁綝愿意犯險,車胄內心的疑慮和擔憂也消散了大半。
雖然此舉違背了車胄趨利避害的為官之道,但形勢比人強,車胄不敢不為。
隨后。
車胄派了個親信隨從,執車胄親筆書信請劉備赴宴。
如袁綝“預料”,在得知“曹操要遷車胄為少府,且遣使召車刺史返回許都受命”后,劉備當場就回復“今夜赴宴”。
而令車胄更驚喜的是:劉備竟然真的驕矜無備,不僅沒帶關羽和張飛,就連護衛都只有兩人!
【合該車某,立此大功?】
車胄暗喜。
席間。
車胄一面假意給劉備敬酒,一面又假惺惺的向劉備征求意見:是否要回絕曹操提拔自己為少府的任命。
“曹司空欣賞車刺史的才略,故而擢升車刺史為少府、位列九卿,此乃車刺史的前程大事,車刺史又豈能回絕?”
劉備端著酒樽,笑容和煦。
車胄不由疑惑,猜不明白劉備的心思。
問道:“左將軍是要讓車某,回許都受命?”
劉備笑道:“車刺史何出此言?我與車刺史向無仇怨,又豈會阻礙車刺史的前程?我只有一個要求,車刺史在離開下邳前得正式將徐州諸事委托于我。”
車胄不由呼吸一緊。
劉備的意思很簡單:雖然劉備暗掌了下邳,但知道的人極少,只要車胄在離開前對外宣布新刺史到任前徐州諸事暫由劉備負責,一切都變得合理了。
倘若曹操是真要擢升車胄為少府,車胄肯定不會拒絕劉備的提議。
可惜。
這只是車胄的奢望。
曹操不僅沒有擢升車胄,反而還讓袁綝“送來”密令除掉劉備。
車胄的內心在糾結,握住酒樽的右手也變得僵硬。
反觀劉備,卻是旁若無人,仿佛真的毫無防備。
良久。
車胄狠了狠心,猛地將手中的酒樽往地上一摔。
隨著酒樽摔落聲,暗藏在堂下的車胄隨從,紛紛持刀入內。
“左將軍好意,車某心領了。然而車某族人兄弟都在許都,不得不為。”車胄起身而呼,又號令眾人:
“左將軍劉備與反賊董承等人謀害司空,罪不可恕!立即擒拿,不得有誤;若有反抗,格殺勿論!”
然而。
就在車胄以為大勢將定時,劉備卻無半點慌亂,反而長嘆:“車刺史的苦衷,我亦能理解。然而我的親朋臣屬都在下邳,我亦不得不為。”
“漢升,只誅車胄一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