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月講道的結束,萬族修士也相繼通過星門,返回宇宙各處。
之前因講道而匯聚了無盡生靈,熱鬧非凡的永恒山,迎來了久違的平靜。
山風吹過,卷起幾片烙印著道痕的落葉,萬籟俱寂,只余下大道的回響。
但響徹星域,發自肺腑的感恩之聲,并未就此消散,而是化作了一種精神層面的烙印,在宇宙間久久回蕩。
與此同時,一股浩瀚磅礴,無形無質卻又真實不虛的力量,正跨越時空的阻隔,從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向著北斗,向著永恒圣山,向著永恒宮殿之中那道帝影,洶涌匯聚而來。
這股力量,純凈而熾熱,其中蘊含著億萬生靈真摯的感激,狂熱的崇拜與堅定的信仰。
無數這樣的信仰,匯聚成了無形的潮汐,沖刷著圣宇的天帝法相,緩緩融入他的帝道本源。
這正是紅塵萬丈之中,所能孕育出的最為神秘莫測的力量之一。
眾生信仰之力。
圣宇的帝心古井無波,卻清晰地映照出這股力量的本質與流向。
他并非第一次接觸信仰,但如此規模純粹,完全因傳道澤世而自發匯聚的信仰洪流,即便是他,亦是前所未有。
他的思緒,如同跨越了時間長河,洞悉著這片宇宙古史中,那些大帝古皇對于信仰之力的不同運用。
傳說中的不死天皇,那位統御太古萬族的至高神明,對此道鉆研極深。
他以這種的信仰為薪柴,鑄就了一尊強大無匹的信仰身——不死道人。
此身專為不死天皇行走世間,是潛伏于禁區,攪動萬古風云,策劃黑暗動亂的幕后黑手之一,堪稱一株萬古毒瘤。
后世雖被無始大帝以封神榜鎮壓于圣崖,最終在成仙路上被無始鐘獻祭,用以開啟仙路,但其留下的陰影,至今未散。
想到這里,圣宇眸光微凝。
此前他腳踏七大禁區,橫掃沉睡的至尊,神念覆蓋了北斗每一寸土地,卻并未捕捉到這不死道人的絲毫痕跡。
“藏得夠深。”圣宇心念微動。
這尊信仰身,恐怕早已脫離禁區,如同毒蛇蟄伏于最深的陰影之中,正謀劃著不為人知的驚天陰謀。
不過圣宇絲毫不懼,在這絕對的力量面前,無論什么樣的陰謀詭計,皆是土雞瓦狗,一力便可破之。
就算是不死天皇本尊此刻從涅槃中醒來,想要偷襲他,沐浴他的帝血,他也有絕對的自信,會讓那位太古的神明,嘗到他的的可怕。
他隱隱感覺到,不死天皇的狀態很特殊,很有可能處在涅槃的關鍵時刻,無力顧及其他。
而另一位將信仰之道研究到極致的,便是后世佛門的開創者,阿彌陀佛大帝。
他在信仰之道上,可謂登峰造極。
其匯聚了整個西漠無量佛國的信徒之念,意圖鑄造一尊無上信仰金身,以此為舟,渡過苦海,沖擊那虛無縹緲的仙路。
一座浩瀚的信仰金身,幾乎要化虛為實,散發著讓至尊都心悸的氣息。
然而,就在功成的最后一刻,信仰金身轟然崩滅。
無窮的信仰之力瞬間化為最可怕的反噬,輝煌鼎盛的西漠佛國,頃刻間化為一片死寂絕域,億萬虔誠信徒,連同他們的神魂,都在一瞬間灰飛煙滅,只留下了一曲萬古悲歌。
此乃前車之鑒,血淋淋地警示著后人,信仰之力的反噬,何等酷烈無情。
當然,此路也并非絕路。
在更為遙遠的仙古紀元,曾有強大的祭靈,另辟蹊徑,以信仰為根基,重開一條通天徹地的修行道途。
集萬靈之念,化信仰為不滅神火,最終踏足了至高無上的仙帝之位。
在圣墟時代,亦有驚才絕艷者,欲以信仰之力多次沖擊道祖果位,留下“崩天帝”的傳說。
這些都證明了,此路若是走得通,其潛力堪稱無窮。
縱觀古今歲月長河,信仰之力,確如暗夜中的星河,璀璨而神秘,蘊藏著令人心悸的潛能。
它仿佛能跨越個體生命的桎梏,直接觸碰到宇宙本源的規則弦線,擁有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偉力。
可鑄造萬劫不磨的不朽金身,可開辟迥異于傳統斬道修行的無上通途,甚至可以成為窺探那至高無上之境的一線天光。
然而,在這片的宇宙中,當世登臨絕巔的古皇與大帝們,大部分對此力量的態度,卻出奇地一致。
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為何?
因為他們每一個人的骨子里,都流淌著唯我獨尊、一力破萬法的絕對信念。
在他們的道心深處,帝者的榮耀與力量,應當源于自身那無敵的意志,不滅的戰魂,以及對大道本身的極致求索。
借助外力,尤其是依托于蕓蕓眾生那繁雜念頭匯聚而成的信仰念力,在他們看來,是對自身道路的一種玷污。
帝者一旦過分依賴外念,就如同在一面無暇的道心明鏡上蒙上了灰塵,極易使道心蒙昧,失去那份斬破一切虛妄,直達本源的銳氣與清明。
這并非真正帝者的行事風格。真正的帝與皇,當以己身壓塌萬古,以己道橫貫諸天。
仰仗眾生念力,有失帝者的威嚴與傲骨,非真正無敵者所取之道。
況且,信仰之力隱患無窮,信仰如潮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依賴越深,當信仰崩塌之時,反噬便越是慘烈。
太古時代太陰人皇、太陽人皇,兩位人族的古皇,功績蓋世,澤被蒼生。
他們一生受萬世敬仰,死后一縷執念尚能化生出恐怖的神祇念,足見其自身偉力何其磅礴,卻從未聽聞他們刻意匯聚信仰。
還有后世的虛空大帝,一生何其孤寂,為守護人族于微末,血戰各大禁區,其名早已刻進萬民的骨髓。
可曾見他刻意去聚攏信仰,鑄造金身?
他與其他古皇大帝等先賢一樣,唯憑手中帝兵,胸中一口不滅的無敵氣,便敢橫推一切敵,戰至帝血灑遍星空。
圣宇的道心,亦是如此。
他的永恒大道,非是空中樓閣,而是深深地根植于由仙金鑄就的圣靈道基之中。
此道熔煉萬法,包羅萬象,但其核心,始終是追求自身本源的極盡升華,以求達到真正的不朽不滅,超脫輪回。
他要走的,是將己身化作一座永恒的神爐,淬煉出照耀萬古的唯一永恒之路。
因此,那匯聚而來的信仰之力,縱然再神秘莫測,再潛力無窮,它也絕非,更不可能成為圣宇永恒大道的根基。
他不會像不死天皇那般,玩弄人心,以信仰為工具,鑄造一個行走的傀儡。
也不會如阿彌陀佛大帝那般,孤注一擲,將自己的道途完全寄托于虛幻的外念之上。
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要對此視而不見,任其流散。
圣宇心中明鏡高懸,力量本身并無善惡,關鍵在于運用之道。
這匯聚而來的磅礴信仰,是眾生對他傳道授業,澤被蒼生,改變圣靈宿命的認可與反饋,某種程度上,也是宇宙意志對他無上功績的一種隱性嘉獎。
如此龐大而純粹的力量,若是棄之不顧,豈非暴殄天物?
“信仰非吾道基,然亦可為吾之資糧,增吾底蘊。”圣宇帝念流轉,瞬間便定下了策略。
他不需要鑄造一個獨立行走世間的信仰身,也不會將其作為沖擊仙路的主力。
但他完全可以將這浩瀚的信仰之力,視為一種珍貴的可以輔助他修行的工具,化作他行走在紅塵仙路上的資糧。
可以淬煉帝軀,以這純凈無暇的信仰之火,熬煉己身這具仙金圣靈體,焚盡其中連他自己都難以察覺的雜質,使其朝著真正的不朽不滅之軀,再邁進一步。
也可溫養帝兵,他的帝兵與他同源而生,乃永恒大道所化。
若是以眾生感激之念日夜溫養,可使其靈性愈發通透,威能也會隨之更盛,甚至能誕生出全新的妙用。
還可助推演大道,眾生的念力之中,蘊含著他們對宇宙萬道最樸素、最直觀的認知與期望。
借助這股信仰之力獨特的視角,圣宇仿佛擁有了億萬雙眼睛,在同時觀察這個世界。
這種宏觀的視角,將極大地幫助他完善自己的永恒大道。
更何況,他最不缺的,就是時間。
這一世,他以仙金圣靈之姿證道天帝,根基之雄厚,亙古罕見。
壽元之綿長,遠超尋常大帝,至少有三萬載的悠長歲月,供他從容布局。
這三萬年,足夠他從容不迫地,將這神秘莫測的信仰之力,徹底納入掌中,細細剖析,化為己用,使其成為他攀登更高峰路上的一塊堅實踏腳石,而非束縛自身的枷鎖。
一念既定,圣宇不再遲疑。
他依舊盤坐在蒲團之上,帝軀微不可查地一震。
開始以自身的永恒大道為磨盤,開始碾磨這股龐大的力量。
匯聚而來的信仰洪流,不再是無序地沖刷,而是被一股無形而宏大的意志所引導。
如同百川歸海,開始以一種玄奧莫測的方式,緩緩融入他永恒不朽的帝道本源深處,開始了無聲的淬煉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