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利弊得失,權力的觸角
- 以貪治明
- 狗大狗大
- 2173字
- 2025-06-18 17:07:42
京師西郊的工地上,人來人往。
除了忙碌的民工外,四川來的鹽工,和宛平本地的大匠正湊在一塊嘀嘀咕咕著各種技術方案。
實驗永遠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四川鹽工們到來的第三天,察盆做好、竹枧制全,同時宛平大匠這邊也用銅制出了三種大小不一的噴嘴。以防在持續供氣燃燒時,火焰會燒毀出氣的竹管。
第一次點火實驗開始...
隨著李斌一聲令下,原本連接著井口,以彎折的方式來控制進氣量的竹枧被四川鹽工們掰直;而后,一拿長節火把的鹽工,熟練地將火把湊近察盆上方的銅制噴嘴之前。
靜靜等待著火焰的升起...
然而,尷尬的是,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眾人期待的火焰,遲遲沒有出現。
第一次實驗,失敗。
但這次失敗的原因,不難發現:察盆集氣后,導致沼氣比例過高,供氧不足,所以無法燃燒。
命人重制察盆,并在察盆一側開口,連接風箱后,第二次實驗開始。
由于沒有過往經驗提供參考,第二次實驗,鼓風量不夠,點火再次失敗。
加大鼓風量后,第三次;再加大,第四次...
一直到第六次實驗時,火焰終于燃起。
鮮紅的火焰,標志著沼氣工程的初步成功。
但若要真正商用,還有許多的技術細節需要補充。
比如鼓風量多大,能夠提高火焰的溫度;比如多少口沼氣井,才能滿足十二時辰持續燃燒的要求;再比如,每隔多久,需要停火一次,重新更換糞源等等...
這一連串的實驗,輕易就耗去了眾人一月時光。
在這一個月里,李斌幾乎是日日泡在工地。
當第一縷火焰燃起時,確定沼氣生火已然成型后,李斌便下達了全面筑井的命令。而隨著這道命令發出,工料費支出瞬間呈指數級躍升。
原本還能撐三個月的宛平財政,如今已然到了發不出下月薪俸的地步。
然而,在大量科研資金的投入,以及有李斌這個穿越者“指引路線”的情況下,成果是喜人的。
在經過反復、周密的實驗與計算后,沼氣工程的運行規范,有了!
要供應一座軍器局鐵爐十二時辰不眠不休的開工,需要至少24口沼氣井。若那鐵爐,需要執行高溫熔鑄、鍛打等任務,這一數字還將直接攀升至30口。
同時,每口沼氣井每隔25天,就需要開井更換一次糞源。每次更換糞源時,這24口沼氣井,可鏟出沼渣111立方米至139立方米,可肥田222到278畝;
此外,在鏟出沼渣后,沼氣井內壁上附著的硝土,亦能刮取。
刮硝、熬硝技術,在明代已經成熟。
平均每平方米的內壁,可刮出硝土0.03立方米,算上約20%的工具較差、刮取不完全的損耗。一口深近10米的沼氣井,單次換料便可刮出硝土1.4立方米左右。
1.4立方米的硝土,又能通過提硝法制出約214斤火藥。可滿足十門火繩槍的月訓練消耗,甚至考慮到明代衛所軍訓練松弛的現狀。其實際,或許能供二十門火繩槍一月所耗。
可以說,將工部軍器局的鐵匠爐供能,改為沼氣供能,利好甚多。
不影響肥料產出、不影響原本西城糞場的硝石產出、還能節省木炭消耗。
李斌算過這個數字:軍器局每搬過來一座鐵爐,就可節省木炭2.4萬斤。而這2.4萬斤的木炭,又相當于33畝薪炭林的年生產量。
同時,這2.4萬斤木炭,又價值6720兩...
說完了沼氣供能的優勢后,其劣勢,也很明顯。
首先便是對糞源的消耗:一口沼氣井每月需要投入的糞便量高達12.75噸;單是供應一座鐵爐,每月就需要投入至少306噸糞便。
而如今的西城糞場,每窖月耗不過百噸。一座鐵爐,便會抽空糞場三座糞窖,而西城糞場,所有的糞窖加一塊,亦不過30間。
這30間糞窖所儲存的三千噸糞便,便是而今大明京師,所有人畜加在一塊,每月所能產出的糞便極限。
換而言之,就是李斌完全取代西城糞場,也只能分季節的供應10座軍器局鐵爐消耗。
這沼氣能生意規模的上限,在戶籍限制沒有被解開,京師人口沒有爆發性增長的情況下,已然被鎖死。
其次,便是成本的投入...
人工加物料,每口沼氣井制備都要花費宛平現銀30兩,總計建設成本高達7200兩。而這,還是沒有計算軍器局作房建設、以及鐵爐建設成本的結果。
再次,便是這政治上的考慮了...
西城糞場,雖然不起眼,雖然常被文人士大夫不喜。但它卻承擔著,定期向工部廣積庫繳納硝石的任務。
自己若要吞并西城糞場,那就意味著,自己得連同這硝石供應,一塊接手。
而原本“爹不親娘不愛”,只能聽工部指令的硝石供應點,忽然換個東家,換成可以和他工部坐下談談條件的宛平縣...
工部不一定會樂意見到這種局面。
愁!
很愁!
非常愁!
隨著沼氣工程的建設推進,持續近兩個月都在和沼氣、糞便打交道的李斌越來越發現這里面的水有多深。
原本盯上這個賽道,只是李斌看出,糞場生意不為權貴所喜,吃下它難度不大;而自己只要吃下它,便能給宛平帶來巨額的回報。
可當發現這地方能產硝石,而硝石儲備,又是由工部執行的明帝國國家戰略時,李斌便開始發起愁來。
與其他問題不同,眼前的問題壓根不是什么硝石供應的事,反而是政治上的話語權之爭。
糞場能供硝石,把糞場給宛平,宛平不僅能給硝石,還能提供燃料。
看似是利好,卻在無形中傷到了工部的權力觸角...
從古至今,官場上因為權力斗爭,而漠視發展、漠視利好、漠視革新的事,發生得還少嗎?!
哪怕在過去,工部的趙部堂,一直和戶部關系不錯。
甚至曾經偶爾見到趙部堂時,對方面對自己的態度也算熱情。
可當自己的行為,觸犯到對方的權利時...
一切都可能生變。
更加要命的是,隨著宛平財政的大量投入。
李斌已經被逼到了懸崖之上。
若是不爭奪這糞場的所有權、控制權;若爭不到工部的燃料訂單,宛平縣立馬就要破產。
而造成縣衙財政大額虧空的自己,怕是連罷官除名,都是奢望。
菜市口,才是自己的歸宿...
在這一刻,李斌忽然有點理解起前世,那不少令他反感的,所謂不作為的官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