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染墨收到周璨暗衛(wèi)送來的密信后就在院中的梨樹下呆了許久。
春已盡,梨樹上滿是新綠。
梁染墨很愛院子里的這棵梨樹,因為它開花時至純至潔,比人心干凈太多。
英王截盜軍餉案以均州知州栽贓陷害結(jié)案,安焱的精心謀劃一朝盡付東流水,梁染墨的心情都好多了。
不過她又想起了宋氏。
同樣是安焱布局謀害,英王僥幸過了這一關(guān),但是宋氏卻沒有這般好的運(yùn)氣,落得個全族被屠的下場。
宋云自從梁染墨身體里醒來后,心中的恨沒有一日消解半分,反而日漸變深。
她如今在人前每日都帶著面具,或天真爛漫,或知書達(dá)禮,但她清楚的知道,那不是真正的她。
只有綿綿不絕的恨意讓她意識到自己還活著。
她冷靜下來后開始仔細(xì)思考下一步要如何做。
如今魏氏這個心頭大患已經(jīng)去了一半,剩下那一半慢慢收拾就是了。
魏昭昭如今怕是坐立不安了吧,魏氏自魏來和魏章死后,在朝中的勢力一落千丈,老鎮(zhèn)國公聽說都下不來床了,如今他們魏氏只剩兩個不成氣候的庶子。
沒有魏氏在朝中煊赫的權(quán)勢,皇后這個位置她還能坐多久呢?就算安平帝寵愛她,可是魏氏式微,前朝后宮都盯著她呢。
哦,想起來了,他們還有個太子。
我的鈺兒被他們無聲無息的溺死在湖里,憑什么他們的孩子可以無憂無慮的坐穩(wěn)太子之位呢?
既然這太子之位,從前安鈺坐得,她魏昭昭的孩子坐得,那其他嬪妃的皇子也坐得。
梁氏素有帝師氏族的美譽(yù),她又恰巧身在梁氏,如此好的機(jī)會擺在這里不用倒是可惜了。
不曾想,才打了瞌睡便有人送來了枕頭。
第二日,工部尚書到梁府登門拜訪。梁染墨使了些手段打聽到三皇子年歲也不小了,工部尚書和淑妃想為他宴請名師,而提到名師,安國上下誰都越不過帝師梁氏。
工部尚書李階,李氏家族,或者說淑妃,看樣子怕是起了奪嫡之心。
不過這樣也好,亂起來她能做的事就更多些。
想來從回京那日見了父親之后,這幾日都沒有再見,這兩日梁九霖休沐在家,今日便去看看他好了。
打定主意后,梁染墨讓初霽去后廚裝幾盤糕點(diǎn),帶著初霽往梁九霖的書房去了。
書房門口,梁九霖身邊的程伯正在書房外修剪花草。
見梁染墨來了之后程伯放下手中的花剪朝她見禮。
“程伯,從前我便說了您不用這般客氣,您侍候父親許多年了,還自小看著我長大,也算我的長輩?!?
程伯笑著擺擺手,“雖然小姐待我們很好,但我們做下人的禮不可廢?!?
“罷了,那便隨你吧?!?
梁染墨走到書房門口叩了叩門,“父親!”
梁九霖聽到女兒的聲音立馬扔下手中的畫筆給梁染墨開門迎她進(jìn)去。
梁染墨身手示意初霽將糕點(diǎn)遞給她,初霽立馬將食盒放到了她手里。
“父親,女兒從小廚房給您帶了糕點(diǎn)來,您快嘗嘗。”兩人坐下后,梁染墨從食盒里取出糕點(diǎn)放到桌子上。
梁九霖也很給面子,就著茶水吃了好幾塊。
“昨日女兒在回廊里看見了一位身穿灰色長袍、年紀(jì)看起來比您大幾歲的人,聽說是工部的李大人登門拜訪?!?
“你遇著他了呀?!?
“嗯。當(dāng)時女兒正要去茶樓看看生意,碰巧遇見他了。從前倒是沒見過這位大人登門?!?
“他呀,雖然我們同朝為官,但他在工部我在國子監(jiān),平日里沒什么交集,所以你從前沒見過他。”
“聽母親說李大人想請您為三皇子授課,不知父親是如何打算的?”
從前梁康為梁染墨授課時也常同她說些朝中的事,見梁染墨問起此事便也沒有起疑。
“我還在考慮當(dāng)中,染染,你覺得為父要去給三皇子授課嗎?”
“女兒認(rèn)為父親可以去。”
“為何?”梁九霖想聽聽女兒的想法。
“如今魏氏接連失去了定遠(yuǎn)侯和世子,再沒有其他人能支撐起門庭,其式微已是可以預(yù)見之象。加之我聽旁人說當(dāng)今太子雖得陛下寵愛,但三皇子也很是聰明伶俐,未來的儲君之爭或許還有其他變數(shù)。所以兩位皇子父親教導(dǎo)誰都行,只是必須由安平帝下旨,這樣父親既不用得罪皇后,也不會交惡于淑妃和工部尚書。”
梁九霖看著女兒冷靜分析此事的神態(tài),面上帶著自豪的笑意,心里暗暗感嘆,染染從小在她祖父和自己的教導(dǎo)下長大,如今還沒到及笄就對朝局有了如此深入的見解,當(dāng)真是天資聰穎。
“染染說得沒錯,為父也是因為擔(dān)心若是沒有旨意就私下應(yīng)下此事,外面的人恐會猜測我們梁氏站隊三皇子,或許會惹出禍端來。”
梁九霖想了想又繼續(xù)說道:“那就聽染染的,為父這就讓人去給李大人傳信,讓他請陛下的圣旨來?!?
“若是李大人和淑妃真的請來了圣旨,您便先教著,說不定不久后就換了其他學(xué)生呢!”
“陛下如今不就只有三位皇子么?且四皇子還在襁褓中,還需好多年才到啟蒙的年紀(jì),哪還有其他學(xué)生?”
“世事變幻莫測,女兒也只是隨口說說。”梁染墨趕緊找了個借口暗中圓過去。
再說了,看周璨的樣子,英王必定是要回京“救駕”的,既然皇子教得,那么宗親之子也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