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梁南鶴便同家里說自己近期打算出門遠游漲漲見識,為明年的下場做準備。
臨行前,梁染墨和并兩個哥哥一起留在望梅院和父親母親用膳。晚膳后幾人閑談,梁九霖給兩個兒子說起當前科舉的監管方式。梁南鶴若是明年下場應試梁九霖需退出科考出題、監考、批卷之列,確保應試之人不可從考官處提前獲取試題。
“這項政令已經頒布了十多年,這些年來極大的保證了科舉的公平性?!绷壕帕厣頌閲颖O祭酒非常的贊同這項政令。
梁南鶴也點點頭,“聽說從前屢次有人賄賂考官購買試題,導致世家子弟經常榜上有名而寒門子弟上榜的百不足十。”
“是啊,南鶴既已決定明年下場,那我不參與明年的科考事宜了。不過我聽說陛下有意讓禮部尚書參與出題,南鶴你得空了便去找一些禮部尚書所著文章看看,或可提前熟悉他的文風?!绷壕帕仉m不參與明年的科舉事宜,但還是多少了解一些相關事情的。
囑咐完梁南鶴之后,梁九霖想著這些年來的科舉改制的源頭,不禁感嘆道:“百年宋氏據此亡?!?
梁染墨聽到父親提到宋氏,好奇科舉改制和宋氏有何關系,便開口追問:“父親說的宋氏可是十幾年前那個權勢滔天的宋氏?”
梁九霖合上手中的折扇,敲了敲茶幾,“正是。”
“父親快給我們說說?!甭牭竭@里頭居然剛和當年那個盛極一時的宋氏有關,梁南鶴和梁南祝便也了來了興致。
“當年宋氏旁支參與了科舉舞弊案被陛下下旨嚴懲,科舉制至此改革。不過此事已經過去十數年了,當今圣上對宋氏的事情諱莫如深,你們出了這院子便不要再談及此事,以免惹禍上身。”梁九霖只簡單說了一句,并囑咐幾人出了門要有所忌諱,不可在外人面前提起。
幾人聊了半個時辰,梁染墨見天色晚了,便起身告別父母和兩位哥哥回自己的院子里去了。
這天晚上梁染墨又夢見了宋云,不過這次看見不是后宮事而是前朝事。
安平四年春,會試在即卻爆出了科舉舞弊一案,應試學子一路從城門處聚集游行至玄武門后跪地不起,請求安平帝下旨查辦并給天下學子一個公道,此事轟動前朝。至此拉開了科舉舞弊案的序幕。
安平四年的科舉一應事宜由禮部操辦,誰知禮部一個參與出題的考官為了謀取錢財和官位,竟然將開題出賣給多位世家子弟。結果有人過于洋洋得意,酒后竟不慎說出自己早已買了考題做好了應試準備,今年必然榜上有名。此話一出,便被有心之人聽了去還傳了出來。
京城內前來考學的寒門學子和從未參與購買考題的學子便揭竿而起,此事越鬧越大,最終演變成了玄武門長跪之事。
天下學子苦讀數載,不曾想居然有人提前購買考題,而自己多年的苦讀付之東流。消息傳到各地之后紛紛,各地學子紛紛圍堵在州府門前,請求州府為大家上書請命徹查此案。
見此事愈演愈烈,安平帝下旨由刑部主審,大理寺監察,盡快查清買賣考題之事給天下學子一個公道。
經過數十日的調查,最后發現多個世家子弟都購買了試題,其中就有宋氏子弟。
雖然這些涉及科舉舞弊案的宋氏子弟雖是旁支所出,但他們身上冠的是宋姓,加之宋氏在朝堂之中的超然地位,民間便有傳言說這是宋氏為了扶持自己的勢力而私下和考官勾結,買賣試題。
一時之間,宋氏陷入百姓的口誅筆伐之中。一些情緒激動的寒門學子竟喊出“朝堂之中的宋氏子弟還不夠多么!六部之中除了兵部,哪里沒有宋氏族人!”
更有甚者,更是高聲詰問:“這天下到底是安氏的天下還是宋氏的天下?”
除了學子,更有執拗的言官要求嚴懲。一筆寫不出一個宋字,雖說此事是旁支之人參與,但為了不影響本家宋青然只能在朝堂上斷尾求生,安平帝最后頂著壓力狠狠查辦了參與科舉舞弊的宋氏旁支,安撫天下學子。
經過此事,宋氏元氣大傷,在民間的聲望不復從前。
后來為了杜絕買賣試題之事再次發生,就此開展了科舉改革,將原本的只有禮部主持科舉改為禮部主導,大理寺監察。
經此一夢,梁染墨看見了科舉改制的背景和原因,也隱隱看見了宋氏衰亡的開始。
梁南鶴這趟出去少說得半年不見,于是梁染墨便跟梁南祝一路為梁南鶴送行。梁染墨和婢女初霽坐在馬車上,兩兄弟和梁南鶴的侍從楊冬則騎著馬。
行至十里亭,梁南鶴看天色忽變擔心有雨,便讓兩人送到這兒就行了,趁著下雨之前趕緊回府。三人一番告別之后,梁南祝便領著妹妹往回走。
這一路上果然落了雨。到五里亭時,梁染墨便提議先在五里亭里休息,等雨停了再走也不遲。
“二哥,你明年下場嗎?我聽大哥說他打算游學回來之后明年便下場的,希望他這次游學大有收獲?!绷喝灸肫疬@次大哥梁南鶴出門就是為了游學,好在做策論時積累素材和見識,順便問問二哥的計劃。
梁南祝搖搖頭,“我明年不打算下場,雖然父親說我明年下場或許榜上有名但可能名次不會很高,我便打算再等兩年,等這些年學的知識更踏實些再下場。再說了,我既決定下場,那便是要爭前頭的名次的?!?
兩人閑聊間,一行人身著蓑衣冒雨而來,看樣子路過五里亭時本打算進來躲一躲雨,但看見亭中有女眷在,略作停留便又繼續策馬往京城去了。
隊伍前頭的那個人身騎白馬,梁染墨不曾見過,透過雨幕看向那人時只覺得身形挺拔,氣質俊朗。后面跟著他的人疾行中皆不言語,一副訓練有素的樣子。
那隊人馬路過時梁南祝也注意到了,他覺得打頭的那個人有些眼熟,看著一行人遠去,他終于想起來剛來路過的那人是誰,“這不是周璨嗎?”
“周璨?二哥,剛才路過的那些人你認識嗎?”梁染墨聽見梁南祝的話便開口問道。
“看打頭那人的身形應該是鎮國公府的世子周璨?!?
“鎮國公府的世子么,我倒是聽別人說起過,只不過我從沒有見過人。”
梁染墨曾聽見小姐妹們談起過這位鎮國公府的世子,說是十三歲起便從軍去了,這些年跟著他父親駐守北地很少回京。不過小姐妹們說得最多的不是他上陣殺敵的事跡,而是說他生得星眉劍目,身形挺拔如白楊,一股浩然氣。
“聽說上個月他和他父親大破契丹,收回了燕云六州,估計是回京受賞的吧。”
梁南祝平時關注朝中的事,聽說這次開春北地戰事焦灼,沒想到周璨帶領前鋒軍繞到敵后來了一場突襲并將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最終經過一個半月的鏖戰,將燕云六州收了回來。
收戰報后安平帝便下旨讓他回來論功行賞,他的父親周永絮則繼續鎮守北地,震懾契丹。
“此時不是應該乘勝追擊嗎,怎么立馬召他回朝封賞?”梁染墨平時書讀得多,對兵書也有涉獵,此時鎮北軍連收六州正是士氣高漲之時,卻將將軍召了回來,她對此感到不解。
“誰知道呢,可能是陛下對他另有安排吧。”
半個時辰后幾人見雨停了,便起身上馬回京。
六月初六,賞荷宴。
工部侍郎家的小姐邀了京城內好幾家的小姐們到府上參加賞荷宴。
梁染墨平時和工部侍郎家的小姐偶有來往,想著六月六那天自己也沒有什么事便出門赴宴去了。
宴席上,梁染墨又聽見幾位世家小姐談及前些日子偶然碰見的周璨。
“你們聽說了嗎?周璨回來了!”開口的是禮部侍郎家的二小姐。
“你也聽說啦?我聽說他這次打了勝仗,收回了燕云六州,陛下正準備封賞他呢!”這次開口的是中書令家的大小姐。
“年紀輕輕已經得了一身軍功,往后只怕是前途不可限量呀。”
“從前我只覺得他長得俊俏、家世又那般好,現他如今已有二十,早到了婚娶的年紀,不知道誰家的小姐可以嫁給他。”說著說著,這位小姐的臉色便如她身上所著的淡粉衣裙一個顏色似的。
其他幾位小姐看這位小姐一臉羞澀的樣子,紛紛打趣道:“原來你看上他了呀!”
這位身著淡粉衣裙的小姐是大理寺寺正家的陶小姐,如今也快到了婚嫁的年紀,家里人正準備給她相看來著。
“你們別胡說,我只是聽見你們提起他,順口說說而已?!碧招〗汶m然矢口否認,但是臉上的神情卻騙不了人,一看便是懷春的少女。
梁染墨就坐在她們身旁不遠處,沒有參與眾人的討論。
都聽大家夸周璨皮相好看,但她從前很少出門,平時赴宴也是男女分席,因此她從未真正看見過周璨的長相。那日他經過五里亭時身穿蓑衣,風雨太大影響視線,梁染墨也沒有看清他的長相。此時聽大家提起他時,只想到了他那挺拔如白楊的身姿。
他到底是長得多好看,才招來了這么多的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