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線索后,劉乘宴一行人立刻馬不停蹄的趕往巒城。
程熟得知軍餉或許已經(jīng)到了巒城時便快馬加鞭趕回陽州英王府,求問英王下一步該如何走。
程熟見到英王后便細細將漁夫所說一字不落的重復了一遍,英王得知軍餉或許是被賊人運往巒城時心里便隱隱有些不安,他將輿圖在書桌上攤開仔細看了一遍,想要去猜想敵人為何往巒城而去。
西南多山多雨,山林茂盛,水路四通八達,賊人藏進深林或是順著縱橫交錯的水道逃走都難以查探,這也是為什么他們雖然知道賊人是走水路運的軍餉,但卻一直沒有追到其下落的原因。
英王手隨心動,一條條數(shù)著均州到巒城的水道有哪些,這些水道中哪些適合行船,一番思索過后他在地圖上指出了最符合條件的一條從均州通往巒城的水路。
陽州在均州的西南方向,西南多山,地勢比均州要高一些,而巒城在均州的東南方向,巒城與陽州接壤的地方地勢較高,但巒城同均州接壤的那一塊地勢卻是比較低的。
他記得軍餉剛被截時,均州下了一場大雨,那河道必定會漲水,水勢湍急,那運著軍餉的船順流而下必定日行千里,所以才能這么快便離開均州地界且讓人無從查探。
巒城,為何選巒城呢?劫走軍餉的人是早就算到那時會有大雨方便行船逃脫么?
英王突然想到,自己巡視治下城池是每月一次,他每次都是從王府和駐軍所在的陽州開始巡城,接著便會往南部走,往位于陽州南部的安國邊城康城而去,巡完康城后便往東北方向的巒城而去,巡完巒城后再往西走回到陽州。
平時巡城時若是沒有什么意外,他每次巡到巒城時便是間隔二十日左右,而他上一次巡完巒城回到陽州恰好是軍餉被劫的前幾日。
或許這些賊人就是認為他巡完巒城后近期便不會再去那里,所以故意將軍餉運往巒城。想到此中關竅,英王一邊指著輿圖上最有可能運送運行的那條水道,一邊吩咐程熟:“給巒城傳信,讓謝襄立刻派人沿著均州往巒城而下的這條水道沿路去搜查,如有軍餉的消息立馬來報。”
謝襄是巒城司馬,也是英王在巒城安排的人。
程熟領命而去。
既然劉乘宴等刑部一眾官員已經(jīng)往巒城而去,他們既是奉旨而去師出有名,英王就覺得自己留守陽州讓他們查去吧,若是他們追回了軍餉那自然是最好的。
巒城。
劉乘宴等人快馬加鞭一路趕往巒城,一口水都沒來及喝上便開始查找軍餉的下落。
巒城西部多山,東部多平原,如果數(shù)十艘船在平原河道上走想必會很顯眼,所以他猜那些人或許到巒城后改走陸路也說不定。于是就和刑部郎中等人兵分兩路,劉乘宴帶著刑部主事謝良沿著陸路搜查,刑部郎中肖華帶著刑部書吏任不凡沿著水路繼續(xù)查探。
劉乘宴等人路過一個位于山腳處行人往來歇腳的茶攤時,刑部郎中謝良打馬走進劉乘宴身邊開口說道:“大人,我們的人一路緊趕慢趕,此時已是人困馬乏,此處正好有歇腳的茶攤,我們不如就在此歇上一刻鐘,如何?”
劉乘宴回頭看向眾人,大家剛才聽見了謝良的話此時都望著他,等他做個決斷,他看眾人神色疲憊,心想大家一路過來確實沒怎么休息,便同意了謝良的提議。“大家都累了,那就再歇上一刻鐘,補充些干糧,一刻鐘后再出發(fā)。”
眾人聞言立馬齊聲回道:“謝大人!”說完紛紛翻身下馬,手牽韁繩往茶攤而去。
這山腳下的茶攤沿路而設,平時在此落腳的大多是在山里打了點獵物準備拿進城里賣錢的獵戶、販茶、布料等商品的行商,還有一些游歷路過、探友訪親的行人等。茶攤雖然不大,但是也擺了好幾張桌子。
茶攤的老板適才聽聞一陣馬蹄聲時就立馬望向來人,見這一行人中打頭的穿著講究,身后還跟著官兵,見眾人往茶攤而來時立馬領著來給自己打下手的兒子分別上前給大家上茶。
眾人一坐下,謝良立馬出聲朝正在灶上煮茶的大爺喊道:“店家,再下些面過來!速度快些!”
“好嘞官爺!面是現(xiàn)煮的,馬上就來!”老板一邊說著一邊回頭同自家婆子喊道,“老婆子!快點下面!煮好了給這些官爺端上來!”
老婆子聞言立馬趕緊往鍋里加水往灶下添柴,等面煮好后便快步端了上來。
謝良趁著大家休整,便出聲將茶攤老板的兒子喊了過來。“你們在這里開茶攤多少年了?平日里走這條路的人多不多?”
茶攤小廝很少見到官爺,因此也不敢怠慢,立馬就答了:“回官爺?shù)脑挘覀円患以谶@里開茶攤十數(shù)年了,平日里就靠在此處歇腳的行商游人賺些錢維持生計。這條路雖不是官道,路也沒有那么寬敞,但從這條路往前走一百里,再越過一座山頭就到能看到巒城最大的市集了,因此平日里走這條路的人很也不少。這不,昨日還有一批商隊途徑此處去往巒城市集呢!”
謝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從錢袋里取出一枚碎銀賞給了茶攤小廝。
眾人喝了茶吃了面,還讓店家給馬兒們喂了些草料之后便又啟程了。
茶攤老板望著眾人遠去的身影,同自己的兒子收拾著碗筷和茶杯,嘴里閑談道:“近日走這條路的人真不少!”
茶攤小廝原本只是在收碗筷,沒想到這些去,聽自己的父親這么一說,想到昨天也是又一批人馬路過時在自家茶攤歇腳,“是呢!昨日也有一批身著短打勁裝的人路過,還運著兩車貨物,看樣子是行商從他處買了貨要賣到其他地方去,不過,昨天那批人看著不像是咱們巒城的人。”
茶攤老板又道,“咱們家這幾日掙的比平時還多些,要是日后走這條路的人也同這幾人這么多,咱們還能賺好些呢!”
茶攤小廝回想起剛才歇腳的官爺,又突然想到了前陣子路過巒城在此歇腳的行商閑聊間提及的軍餉被劫案,“我看這些官爺氣度不凡,還帶著官兵,說不定就是來查軍餉被劫案的。”
茶攤老板聽到自己的兒子這番話時也覺得很有道理,從前他們這處茶攤雖然有不少行商和游人路過,但這么多的官兵確實比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