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秦國美國一根筋變兩頭堵
- 課堂直通歷史,老祖宗得了MVP
- 非盤不可
- 2340字
- 2025-05-13 00:08:53
“美國是分封制版大秦?”
“這個美國,采取了分封制?”
班長葉卡捷琳娜的話一出,就讓大秦朝堂上的扶蘇、淳于越、馮去疾等人意外驚喜無比,他們根本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答案。
“分封制?”
“這美國,采取了分封制?”
這個答案一出,也讓始皇皺眉,忍不住與李斯對視,兩人也沒想到,竟然會是這種原因,導致兩個國家不同?
“分封制?”
“這個美國,采取了分封制,是分封制的大秦?”
李世民、朱元璋、乾隆、慈禧等人在這個答案出來之后,也都有些意外連連,沒想到在西方找到了不同制度下的大秦。
這再次激起了他們濃烈的好奇。
“嘶!對哦!這個答案那么簡單,我怎么沒想到!”
“好像班長說得對啊!美國就是分封制版大秦!”
七年級八班上,葉班長的答案一出,也讓同學們紛紛后悔,自己怎么沒想到這個擺在明面上的答案。
“哦,葉同學,你可以詳細說說嗎?”
雖然葉卡捷琳娜的觀點有待商榷,但林嘯也沒有急著反駁,而是鼓勵的看著她。
“大秦,我就不說了!眾所周知,其實當年可能扶蘇和秦始皇,都產生過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分歧,這才導致,始皇遲遲不想選他為繼承人。”
葉同學簡略的說了一下大秦的情況。
這話一出,始皇和扶蘇都默契對視,的確,他們現在都還在有郡縣制和分封制之爭。
“其實,根據我之前的了解,美利堅在立國之初,也是有分封制和集權制的爭議的。”
“最終分封制占上風,才讓美利堅至此就確定下了兩百多年的政體。”
“美國的起初的十三州,包括現在的五十州,到現在為止,都是分封制!他們的州長和總統,理論上是平級的,也不是上下級關系。所以,這才有了……一些州長反對總統政令的情況。”
“這種情況,在大秦乃至于在我們各個朝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旦出了這種情況,就證明亂世即將來臨。”
“所以,這種政體之下,我們拿大秦舉例。”
“如果大秦還是如同周朝一樣是分封制,胡亥趙高搞出那些行為,最多導致大秦咸陽地區內亂,其他地方,不受影響。最多到時候,大秦再換一個名義上的皇帝就行了,最多再重復春秋戰國的歷史。”
“美利堅……他們如果用了郡縣制的話,就像是現在的萬稅爺,三權集中,隨意加稅,可能走的也是,秦始皇的道路,亦或者是,他們的分封制走到了頭,現在要開始集權了。”
“然后,一旦集權……可能,他們最終的結局,也避免不了集權后的二世而亡。”
“不集權,他們也慢性死亡。”
葉班長給了一個俏皮的總結:“他們這,算是一根筋變兩頭堵了。”
“一根筋變兩頭堵!”
“哈哈,班長你也關注薯王啊!”
“噗嗤!說得好!”
“他們現在就是一根筋變成兩頭堵!”
這個總結一出,班上的部分同學更是會心一笑,算是找到了班花的一個興趣愛好。
“呵呵,一根筋變兩頭堵。”
林嘯也笑了,看著葉班長:“照著葉同學你這樣說,其實……秦始皇他們也面臨一根筋變兩頭堵的局面,始皇他們大秦,法家立國的基礎上,權力本來就是更進一步集中,若是他們采取分封制……”
“始皇他豈不是白白統一六國了,浪費了六世的奮斗!商鞅豈不是白死了?”
“這還是大秦么?”
葉同學瞬間理解林嘯意思:“分封制下,大秦不是大秦!”
“若是繼續郡縣制的話,大秦避免不了二世而亡的結局,秦始皇,也是一根筋變兩頭堵。”
“一根筋變兩頭堵?”
“分封制的大秦,不是大秦?”
林嘯和葉同學的對話,看得秦始皇皺眉不已,不是很理解他們這些互聯網黑話。
“同學們!”
“葉卡捷琳娜回答得不錯!”
林嘯示意葉同學坐下,隨即回到了講臺上,展現出了新內容:“這算是老師也歸納大秦和大美第一個不同點!制度不同!”
“大秦是郡縣制的大秦!”
“美利堅,是分封制的大秦!”
“他們的選擇,可能都是歷史的選擇,與個人無關!”
“我這里要展現的,是大秦為什么必然選擇郡縣制!”
“美國,為什么必然選擇分封制。”
“從他們兩個的不同選擇,也可以看到我們東西方文明的不同之處。”
伴隨著林嘯的聲音,PPT的上,出現了大秦郡縣制、美利堅分封制的圖片,兩者剛剛好一個東邊,一個西邊。
“我們必然選擇郡縣制?”
“為什么?”
這種歷史史觀一出,始皇眉頭緊皺,都不理解林嘯為什么會這么篤定。
“其實,大秦不是郡縣制首創。”
在始皇等人的關注之下,林嘯更是拋出更加具體的例子:“郡縣制萌芽于春秋,成型于戰國,經秦朝確立為全國性制度,并在漢唐間不斷調整完善。其核心在于以中央集權取代貴族分封,通過垂直管理實現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
“早在春秋時期,楚武王滅權國后,就設權縣,由楚國直接任免權縣的官員,取代原先大周時期的分封!后來,晉國在邊地設郡,原縣改名原郡,主要負責軍事防御。”
“從這兩個國家設縣、設郡目的,就可以看出!最初設縣,是為了直接管理人事官員任命,將王室的影響力,直接輻射到縣。設郡則是為了軍事防御……”
“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加方便打仗!方便集中資源!”
“春秋時期,這種還只是小范圍的個別案例!”
“但……隨著進入戰國時期!”
“戰爭,爭奪就成為了當時的主旋律!”
“為了生存,為了戰爭。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紛紛以變強自身為目的,開展以軍事為主的變法!”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帶來騎兵制度改革,齊國管仲寓兵于農改革,將全國分為21鄉,其中15鄉為士農之鄉,農時耕作,戰時為兵,實現兵農合一,晉文公設三軍六卿,將領由卿大夫擔任,軍權與政權合一……”
“這些改革,都是以變強自身為目的!其變法本質,是壯大武力!”
“秦國自商鞅變法后,徹底確定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徹底集中了大秦所有力量……”
“秦國以郡縣制得天下!”
“權力一旦集中,就再難以放出去!”
“不可能秦始皇靠著郡縣制統一了六國,統一全國后,他還會分權出去吧?”
“同時,經過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斗爭,在秦始皇他們眼中看到的是,分封制造成了戰國大亂世,證明分封制已經失敗,擺在他面前的是,靠著郡縣制,他們贏得了天下!即將天下太平!”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他是選擇失敗的分封制,還是會選擇讓他們大秦變強的郡縣制?”